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阴阳学说在中医药康养旅游中的应用

中医阴阳学说在中医药康养旅游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医学中,根据临床表现可辨别病情的阴阳属性,分析疾病的辨证规律,确定治疗原则。中医八纲辨证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样根据地域特征趋利避害,使人体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统一,达到“阴平阳秘”,就是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因地施膳”的本质。在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可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来调摄旅途中的膳食。

中医阴阳学说在中医药康养旅游中的应用

(一)阴阳的概述

阴阳的初始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即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说文解字》所说:“阳,高也,明也。”由于向阳处温暖明亮、生机旺盛,背阳处寒凉晦暗、生机萧条,故此将阴阳的含义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明亮、运动、向外、上升属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属于阳,与其相对的寒冷、黑暗、静止、向内、下降属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属于阴。如日与月、白与昼、天与地、上与下、升与降、晴与阴等,分属阳和阴,由此而形成了阴阳的抽象概念。

阴和阳是事物的相对性,存在着无限可分性,阴和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静止不变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反相成的。

一年四时之中,阴极而阳生,在冬至之时正是阳生的开始,之后到春夏两季阴消阳长,白日逐渐延长,气温也随之而逐渐升高,植物开始萌发茂盛的生长周期,动物的活跃性也日益增加;阳极而阴长,在夏至之时阳极而生阴,到秋冬季阳消阴长,白日时间缩短,气温下降,植物凋谢枯萎,动物的活跃性降低,阳杀阴藏,往复循环,年复一年。

阴阳的基本内容如下图所示:

拓展阅读1-4

图1-3 阴阳的基本内容

(二)中医学中的阴阳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经络之间相互联系,都可以根据其所在的部位和功能,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方面。在中医学中,根据临床表现可辨别病情的阴阳属性,分析疾病的辨证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中医八纲辨证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表现为苍白、怕冷、不热、不痛等症者为阴证,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者为阳证。(www.xing528.com)

治疗以调整阴阳平衡为原则。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阳胜则热,宜用寒药制其阳,阴盛则寒,要用滋阴药物补其阴,使阴阳偏胜偏衰现象回归于平衡状态。

中药药性主要指寒、热、温、凉四种,又称“四气”。寒凉药物属阴,如黄芩栀子等;温热药物属阳,如当归川芎。按中药的酸、苦、甘、辛、咸“五味”分类,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药性升浮者为阳,沉降者为阴。

图1-4 阴阳属性简图

(三)中医药康养旅游中阴阳理论的应用

1.四时康养

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基础,在康养旅游中,提倡顺应四时阴阳盛衰指导游客进行正确的起居生活,并合理调配膳食,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协同效果。顺时养生的具体方法,如春夏两季正值阴消阳长之际,应适宜调整起居作息以顺应阳气的生发趋势,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春为少阳,宜夜卧早起;夏为太阳,宜夜卧早起.秋冬两季正值阳消阴长之时,秋季为少阴,宜早卧早起,收敛神气;冬季为太阴,宜早卧早起。在膳食方面,春夏宜发散升提温阳的食物,秋冬宜用收敛潜降滋阴的食物。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合理选择药食,顺时康生,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

2.因地康养

在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应当善于利用当地的地域特点,例如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气候湿热属阳,而当地特色食材多为偏咸的水产,那么养生旅游中,在品尝当地美食时,可以佐配清热利湿性质属阴之品,如橙子、猕猴桃等甘凉的南方水果,还可以应用莲子茯苓、薏苡仁、陈皮、砂仁等道地药材。又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以燥寒为主,牛羊肉为特色美食,但是其过于燥热,偏阳亢,那么可以佐配一些清热生津滋阴的食物,例如特色水果哈密瓜西瓜等,或是性质甘寒的酥油茶。这样根据地域特征趋利避害,使人体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统一,达到“阴平阳秘”,就是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因地施膳”的本质。总之,药食取材于当地,既符合中医因地制宜康养的原则,又具有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

3.饮食康养

本草纲目》“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的记载,提出人体应从根本上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摄饮食,从而达到养生防病。在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可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来调摄旅途中的膳食。例如夏季气候炎热,需要清补,应少食油腻食品;秋季干燥,宜滋补;冬天寒冷需要温补,应多食温热性食品,以提高机体耐寒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