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剧讲究韵脚,同样讲究平仄。平、仄是唱词、道白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平仄与韵脚共同构成声律。
古代文化人士将平、仄分为四种声调:平、上、去、入,通称四声。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然而时代不同,平仄调界也略有不同。起初汉语除平声,另有上、去、入,称仄声。后来,普通话将原先的四声改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两种称平声,后两种称仄声。至今,北方的入声已渐渐消失。
但是甬剧遵循地域方言特色,依旧眷留入声,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如故。平、上为平声,去、入为仄声。
综上所述,三种读音平仄对照如下:
例如:汲来江水煮新茗
古四声:仄平平仄仄平仄
普通话:平平平仄仄平平
宁波话:仄平平仄仄平平
甬剧不少字字同,音调高低不同,平仄亦不同。
宁波四郊,甬剧业余或民间剧团比比皆是,尽管同唱甬剧调、同道甬剧白,但各有各的声调,互听不习惯,根源就在于平仄声律的差别。
民间甬剧团队欲想发展或走出去,务必学习规范的宁波话。那么,宁波话何处最标准?海曙鼓楼周边。这里是宁波地域中心,而且自唐宋到元明,宁波府衙门一直设立在这边。政治经济集散之地,必得南来北往,乡音跟官话“接轨”频繁,故而平仄声调犹言督率。
一般而言,编写诗歌、歌词、戏曲唱词,上句末尾字用仄声,下句末尾字押韵用平声。然而甬剧编词不必拘谨,仄声押韵也不在乎,而且操纵入声押韵格外奇妙。入声的“疑难杂症”先前由“斗大的字不识一担”的滩簧艺人悉数攻克,其善用乐理休止符技巧,又将唱段末句末字仄声落调,创造甩煞韵,更显干脆利落。老先生实在高明!
甬剧表演风格有两种体系,即“清客戏”和“草花戏”。入声词在“草花戏”中的运用更得心应手。入声押韵更能托举滑稽、诙谐、幽默,例如《婆媳和》第五场,恶婆婆被二媳赶出家门,去娘家避难,兄弟追问缘由,她无中生有编了一段谎言:
今朝是个好日脚,(www.xing528.com)
佛岺庵去拜菩萨。
癞头和尚坏贼秃,
见我美貌动性色,
手摇摇,摇到云房瓜子轧,
色眯眯,口水直流手来捏。
阿姐吃素人清白,
下作行为要吓煞。
宁愿不拜佛,
立即就逃脱。
山高又路滑,
年迈加小脚。
眼看天色将转黑,
阿弟家中做人客。
再者,虽然甬剧行内将短声字“塔色”“托福”“铁锡”统称入声,但是凭字音的声调升降,自然也分平声、仄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