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分为静态读/写存储器(Static RAM,SRAM)和动态读/写存储器(Dynamic RAM,DRAM)两种,其主要差别在于基本存储电路存储信息的方式不同。
1.SRAM基本存储电路
SRAM基本存储电路是触发器,它通常可以分为六管静态存储电路和四管静态存储电路两种。
六管MOS静态基本存储电路如图5-1所示。VF1~VF4组成双稳态触发器,VF1、VF2为放大管,VF3、VF4为负载管。若VF1截止,则A点为高电平,使VF2导通,于是B点为低电平,保证了VF1的截止,这是一个稳定状态;同样,VF1导通而VF2截止,这是另一个稳定状态。因此可用VF1、VF2的两种状态表示“1”或“0”。由此可知,SRAM保存信息的特点是和这个双稳态触发器的稳定状态密切相关的。显然,仅仅能保持这两个状态还是不够的,还要对状态进行控制,于是加上了控制管VF5和VF6。当地址译码器的某一个输出线送出高电平到VF5、VF6控制管的栅极时,VF5、VF6导通,控制读/写操作。
图5-1 六管MOS静态基本存储电路
写操作:当地址译码器置选择线为高电平时,选中基本存储电路,使VF5、VF6导通,写入信号从读/写线输入。如果要写“1”,则读/写1为高电平,读/写0为低电平,通过VF5、VF6与A、B两点相连,则A=“1”,B=“0”,使VF1截止,VF2导通。而当写入信号和地址译码信号消失后,VF5、VF6截止,该状态仍能保持。如果要写“0”,读/写1为低电平,读/写0为高电平,使VF1导通,VF2截止,只要不掉电,这个状态也会一直保持,除非重新写入一个新的数据。
读操作:对所存的内容读出时,仍由地址译码器送来高电平选中基本存储电路,使VF5、VF6导通,于是VF1的状态被送到读/写1上,而VF2的状态送到读/写0上,这样就读取了所保存的信息。显然,所存储的信息被读出后,所存储的内容并不改变,除非重写一个数据。由此可见,这种存储电路的读出过程是非破坏性的,即信息在读出之后,原存储电路的状态不变。
SRAM基本存储单元是一个RS触发器,因此,其状态是稳定的,但由于每个基本存储单元需由六个MOS管构成,就大大地限制了RAM芯片的集成度。而且VF1、VF2组成的双稳态触发器必有一个是导通的,功耗比DRAM大,这是SRAM的两大缺点。其优点是工作速度快,稳定可靠,不需要刷新电路,从而简化了外围电路,使用方便。(www.xing528.com)
2.DRAM基本存储电路
在DRAM中,基本存储电路是利用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寄生电容(或专门集成的电容)保存电荷的方式来存储信息的,有六管动态存储电路、四管动态存储电路、三管动态存储电路和单管动态存储电路。单管动态存储电路由于集成度高而被广泛应用,其结构如图5-2所示。
该存储电路中只有一个门控管VF,信息存放在分布电容C上,当C充有电荷时,表示其存储的信息为1,当C无电荷时,表示其存储的信息为0。
图5-2 单管MOS动态基本存储电路
写入时,行选择线为1,VF导通,写入信号由列线(数据线)存入电容C中。读出时行选择线为1,存储在电容C上的电荷通过VF输出到数据线上,通过读出放大器即可得到存储信息。但当读出完毕后,C上的电荷被释放完,即原存储的信息被破坏。另外C本身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漏电,在经过一段时间后,C上的电荷也会自动地消失,造成信息丢失。为使C上的信息能够长期保存,该电路设置了刷新放大器。当进行读数据操作时,读出到位线上的数据同时送到放大器,经放大后再写回到C。当没有进行读/写操作时也必须定期地对C的内容进行重写,即在C上的电荷还没有放完以前,就主动将其内容读出,经放大后再写回C中,即为了保持C上的信息,必须周期性地给存“1”的基本存储电路充电。这种充电过程称为刷新。刷新由刷新电路完成,刷新时间通常为2ms一次。速度要比SRAM慢很多。
这种单管动态存储电路存储1位二进制信息只需一只MOS管,故其集成度高,成本低,功耗小,适合大容量存储器。一般微机系统中的内存多采用DRAM。其缺点是列线对地的寄生电容大,噪声干扰也大。因此,要求C值较大,刷新放大器应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放大倍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