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结构有待更新
现在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呈爆发式增长的时期。对此,职业学校教师要对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以及最新动向等做到及时地了解以及掌握,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以及技能,进而教授给学生,促使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在实际中,大多数职教师资的知识结构更新速度无法紧跟社会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部分教师缺乏更新知识结构的意识,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知识与现实中实际的需求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当中不得不重新构建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的重新构成会对应掌握的职业技术形成明显的“挤出效应”。
2.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2019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12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建设单位2个,云南地区只有1组立项。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之下,职教教师作为技能人才的培养者,同时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成员之一,就更需要拥有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云南省职业院校的大多数专业教师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但科研意识不足,缺乏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积极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之外,几乎不承担科研项目,这首先就导致职业院校欠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迫切需要的生产技术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缺乏创新能力会严重影响对于学生的培养。
3.对终身学习理念的认识不足(www.xing528.com)
1965年,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首次提出了“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这一理念,并指出:“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现如今,我国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多个国家在制定教育政策时也将“终身学习”作为制定该国教育政策的重要原则。
就现实情况而言,终身学习在职教教师身上多体现为入职后的自我提升,部分云南省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入职后学习意识逐渐降低,难以应对新的行业要求,同时缺乏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也难以在其他教师以及学生中树立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4.缺乏团队学习意识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1+1>2”的组织形式,希望依靠学习氛围的构建实现组织的持续向好发展。云南省职业院校的教师由于个人压力过大、学习氛围不足,使得执教师资中尚未形成理想化的学习组织。
与“学习型组织”相对应的概念是“权利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相对于权力型组织来说,层级性薄弱,提倡扁平化管理,组织的“一把手”更多地承担“领导者”的角色,带领组织成员进行学习以及提升。但云南省各职业院校的“一把手”更多的是承担“管理者”这一角色,并不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