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适宜性标准化指标为职业心理选拔尺度科学性保证

职业适宜性标准化指标为职业心理选拔尺度科学性保证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研究确定职业适宜性的标准化指标,才能保证心理选拔尺度的科学性。只有坚持动态观点,才能保证对就业人员的合理使用与培养,才能使职业心理选拔工作更好地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坚持职业心理选拔工作的研究必须为职业实践活动服务,这是我们开展科学研究的归宿。贯彻实践性原则,还要求心理选拔工作的实施、测量结果的统计处理,做到简便、易行。

职业适宜性标准化指标为职业心理选拔尺度科学性保证

一、 职业心理选拔的概念

职业选拔是企事业有关部门在甄选员工时,根据职业活动或专业活动的结构特点、规律和对从业人员在科学知识、身体素质、健康、政治思想、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一定的手段与措施,对择业个体的职业适宜性进行筛选的过程。职业选拔可以针对不同职业活动或专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从多方面对择业个体进行选拔。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职业心理选拔。

职业心理选拔是社会用人单位的有关部门,在招聘就业人员时,依据专业活动(或职务)的结构特点与规律,及其对就业人员的心理素质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方法与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对就业者的职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和综合筛选的过程。

二、 职业心理选拔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每个研究课题立足的根本原因。它是否能为大多数人所承认,其根本原因在于问题的提出是否来源于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否服务于实践。职业心理选拔工作的科学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

第一,职业心理选拔的内容要科学。为此要进行职务分析,即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各种职业或专业活动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就业人员的要求,并在这一基础上确定职业心理选拔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心理选拔内容的科学性。

第二,职业心理选拔的标准要科学。要研究确定职业适宜性的标准化指标,才能保证心理选拔尺度的科学性。

第三,职业心理选拔的手段要科学。如心理测量中的问卷题目、操作项目等,均应是被选拔人员所非熟知熟会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量所得到的资料、数据真实、可靠,如在测量手指灵巧能力的设计中,将螺丝钉的规格设计为缩小到一般人未曾接触过的程度,就可以起到心理测量的作用。

第四,职业心理选拔的技术性措施要科学。即进行职业心理选拔的技术措施要符合心理测验和心理诊断的科学要求,符合统计学原理,选拔工作的组织形式符合正规考核和实验心理学的要求,以此保证测量结果的效度、信度及区分度等科学可靠,与实践经验丰富者的评估有一定的正相关。

(二)整体性原则

贯彻整体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对职业心理选拔进行整体分析的观点。职业心理选拔是整个职业选拔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职业选拔是由多方面的选拔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选拔体系。尽管各方面的选拔有自己的不同特点、际准、手段和实施办法,但是,都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从不同的侧面来揭示各种职业活动对就业个体的整个素质的不同方面的要求。各方面的选拔是彼此紧密联系,相互补充和完善的。因此,心理选拔与其他方面的选拔是不能割裂开来、孤立进行的,这是坚持整体性原则的一层意思。

另一层意思是,就职业心理选拔来说,它是从不同侧面来揭示人的整个职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的发展水平,以及这些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与各种职业或专业活动相匹配的问题。人的职业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是由多种要素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诸如认知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及个性品质等。而人的职业个性品质又是由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需要、职业动机、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及职业能力等构成的有机整体。人的职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对于单个心理品质测量结果的的解释,不能孤立地去进行,而要将其放到整个心理结构中去统一考虑。所以,在职业心理选拔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贯彻整体性原则。

(三)动态性原则

贯彻动态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去研究、探讨职业心理选拔问题。人的职业适宜性,职业个性心理品质及其发展水平,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发展变化,动态性的一面。比如,人的职业能力不仅表现在职业活动中,同时也是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活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样,人的职业心理品质的其它方面,诸如职业需要、职业兴趣、职业性格等也是如此。这就是说,一个人的职业适宜性,是可以在职业培训和职业活动中发生变化的,即动态的。因此,职业心理选拔应有计划地经常进行,不能只是在就业和培训前进行一次,并以此测量的结果来决定一个人的某种终生职业适宜性。同时,职业心理选拔的目的,不仅只是在于揭示择业者的当前职业个性心理品质的特点,还应预测其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只有坚持动态观点,才能保证对就业人员的合理使用与培养,才能使职业心理选拔工作更好地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所以应经常有计划地在职业教育中及职业活动中,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心理测量诊断,对测量的结果用动态观点进行系统的科学分析,才能更准确地了解人们的职业适宜性的发展水平与趋势。这是贯彻动态性原则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职业心理选拔工作也要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心理科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设备的更新等职业活动结构特点及要求的变化和职业心理选拔研究工作的发展提高等等,都要求职业心理选拔工作也要发生相应变化。为此,职业心理选拔的具体内容、标准和实施措施必须符合变化了职业活动结构特点的要求,必须符合社会劳动就业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心理选拔工作更行之有效。

(四)实践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存在价值就在于理论的实践性。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坚持职业心理选拔工作的研究必须为职业实践活动服务,这是我们开展科学研究的归宿。职业心理选拔是职业指导、职业心理咨询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因此,职业心理选拔的研究成果,必须能够直接为就业人员选择职业、为用人单位选择适宜的从业人员以及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录取学员提供一定的心理依据或指导性意见,以提高人们的职业适宜性,更好地使用和培养人才,提高生产、工作效率

贯彻实践性原则,还要求心理选拔工作的实施、测量结果的统计处理,做到简便、易行。职业心理选拔、职业心理及职业指导广泛地普遍开展,就要求中等学校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和老师,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它们,这就要求其具体方法和手段做到适当简便易行。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心理选拔工作更好地普及并为职业实践活动服务。

(五)教育性原则

职业心理选拔工作,贯彻教育性原则是非常必要的,其理由是:

第一,各种类型的职业或专业所需要的相应人才总是有一定数量限制的,它与择业人员志愿选择该种职业或专业的人数,往往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职业或专业只是一种社会分工而已,各种职业之间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由于目前各种职业之间还存在着种种差异,加之择业人员职业观的不同,因此人们对于各种职业或专业的认识与评价也就有很大差异,这必然要影响人们对职业或专业的选择倾向。这就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平衡,致使有的人可能不能从事自己所向往或追求的职业或专业。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使其放弃个人的需要,而服从社会职业分工的需要。

第二,青少年选择职业时不仅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还应根据自己的生理素质、能力水平、气质特征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但择业者往往只根据据自身的兴趣、志向做决定,而就职业适宜性的主要内容和职业心理选拔解决的主要问题而言,则是个体的能力、个体的某些生理素质。因此,职业心理选拔对应试人员的筛选不仅依据应试人数与所需人数的差异而存在,更主要的是职业适宜性的客观标准。人们向往的职业或专业,并不等于是完全适宜的专业,志愿、兴趣并不能直接保证一个人取得职业成就。职业心理选拔的教育性在此的含义是,使应试人员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适宜性,帮助他们恰当地选择职业。

第三,职业心理选拔工作的目的,是使社会上更多的人的职业适宜性与相应的职业或专业活动更好地相匹配,以便合理地培养和使用人才。而人们的职业适宜性不完全是自然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职业学习、职业培训及职业活动实践中,也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尤其是一个人要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广泛稳定的职业兴趣、良好的职业性格等,就更离不开良好的培养教育了。

三、 职业心理选拔的手段与实施

(一)职业心理选拔的手段

职业心理选拔的直接依据之一是择业人员的个性品质及其发展水平。这就要求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来显示出这两方面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结果,作为职业心理选拔的衡量尺度和进一步筛选的科学依据。心理测验和心理诊断是通过特定手段来显示出一定的心理品质,并根据统计学原理使其量化。因此,心理测验和心理诊断是确定人们职业适宜性标准化指标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预测择业者的职业个性心理品质及其发展水平的科学手段。所以我们把心理测验和心理诊断技术,作为进行职业心理选拔中测量就业个体职业心理品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学手段。

尽管当代对职业心理选拔中所运用的心理测验和心理诊断技术尚有争议,即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这只能说明心理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从总体上说还是年轻的、不成熟的,应下大力量根据实践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国内外心理选拔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充分证明心理测验与诊断在某些领域中不断满足着职业选拔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对于大型团体测验是有一定意义的,尤其是对于某些特殊职业或专业的人员选拔和培训的作用更为突出,成效更为明显。当然心理测验与诊断并不是职业心理选拔的唯一手段,职业心理选择的手段还有很多,诸如现场实际观察、作品分析、专家评估等等。职业心理测验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要求等,将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心理测验”一章中具体介绍,此不赘述。

(二)职业心理选拔的实施

1.职业活动的性质、特征和要求分析

对职业或职务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是职业心理选拔工作的首要任务。职业心理选拔工作只有从分析职业活动本身入手,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出职业或职务活动的性质、特征和要求,才能为职业心理选拔的具体工作提出理论依据。

为完成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应做下列具体工作:

第一,职业或职务活动结构的分析(www.xing528.com)

职务活动结构因素分析的目的是,在揭示该职务活动的全过程和全部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研究职务活动的性质、结构因素及其关键因素,以及它与其他职务活动的区别。通过对职务活动的定性分析,既可以使我们对各种职务活动的特点有十分清楚的认识,也可以为下一步工作即职业心理类型的分析做好准备。

第二,职业心理类型的分析

职业心理类型的研究,是职业心理选拔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心理选拔工作的进行与职业心理类型的分析,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职业心理类型的分析研究,既是广泛深入地开展心理选拔的基础,又是职业心理选拔工作深入细致研究的结果与证明。职业心理类型的分析与研究,就是依据某职业或专业对个性心理品质及其发展水平的要求,对各种职业或专业活动进行分类,使职业类型的划分具有心理学的意义。

职业的心理学类型的研究使职业心理选拔面对的繁杂种类简化,这样便于职业的类型,大大促进职业心理选拔工作的实施。职业心理类型的研究可以使人们从典型的职业适宜性方面去认识和辨别职业。可以使心理选拔工作者更加深入地准确地把握职业适宜性的性向,并有利于职业心理选拔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三,专业活动特征的分析

在各种职业活动中,又分为不同的专业活动,不同的专业活动对就业者的心理品质及其发展水平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职业心理选拔工作在研究各种专业活动的相似或相同的心理特性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与掌握各种专业活动的个别特征。因为这些个别特征往往会直接影响着从业者的专业活动效果或效率。例如各种服务员,虽然都应具有热情待人及交往能力,但是餐厅的营业服务活动与火车上列车员相比较,就有着很多的差异。总之,分析各种专业活动的差异,并找出各种专业活动的特征,是使职业心理选拔工作深入到具体专业类别上的关键。

第四,职业或专业活动要求的分析

分析专业活动特征的目的,在于寻找相应的专业活动对于从业者的个性品质的要求,并以此作为职业心理选拔的科学依据。

专业活动要求的分析主要依据有两个:一是上述职业活动结构特征分析的结果;二是预想的专业个性品质与专业活动效率的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准确的、恰当的专业活动要求。

这里包括三项工作:

(1)一般个性品质的分析。一般个性品质的分析在这里是指对该类职业或专业个性品质要求的分析,以此得出该类职业或专业对从业者的个性品质的要求。此外,还指根据某职业心理选拔的需要所进行的个性特征和一般发展水平的分析,从而得出这类活动所要求的一般性发展状况。它是在这类职业中进行系列性心理选拔的基础。

(2)专业个性品质的分析。专业个性品质的分析,是分析某一专业活动对从业者的个性品质的特有的要求,在这里强调的是在同一职业中,不同专业活动对于从业者的个性品质要求的不同点,以便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对择选的人员进行有效的分工。

专业个性品质的分析,是否必须进行,首先取决于不同专业活动对人的个性品质的要求是否有明显的差异,是否具有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而其他专业并不要求的个性品质。此外,还取决于划分某专业系列等级的需要。 其方法是利用定量分析所获得的数据,确定就业人员的专业系列等级。

(3)提出专业活动要求。这是职业心理选拔工作中十分艰巨的一项工作,也是心理选拔工作实施中的关键环节。这项工作是在前两种分析的基础上,准确而科学地提出某种专业活动对于从业者的个性品质的具体要求。

在这里应该明确,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虽然是个完整的统一体,虽然它的各个构成因素、各个方面对于所从事的专业活动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作用的大小是很不相同的,就职业心理选拔工作而言,最重要的是指出影响专业活动效率的关键性的个性因素。这里既要探讨论证某种专业活动所要求的个性品质的必备性,又要探讨论证其完善性。总之,要全面完整地总结出影响和决定专业活动效率的个性因素及其主导因素,这样才能保证提出的专业活动要求是科学的、全面的、有效的。

上述一系列分析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或结果,就在于寻找出从业者的个性心理品质及其发展水平,如何更好地与特点不同的职业或专业活动相匹配,以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同时又能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有人把职业能力划分为9种,即语言表达能力、 运算推理能力、空间判断能力、精细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造能力。 将上述9种能力各分为5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1、 2、 3、 4、 5”。职业对相应的职业能力及其发展水平的要求见表12-1

2.职业心理选拔方案的制定

职业心理选拔方案的制定,需要进行下面几项工作:

(1)确定心理测量的内容

确定心理测量的内容,即在上述对职业或专业活动结构特征及其要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测量什么。测量什么,主要应根据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专业活动对人的个性品质的要求表现在很多心理因素上,在影响专业活动的多种心理因素中,究竟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需要下大力气认真探讨。

第二,根据目前国内外心理测量的研究结果及其水平,确定哪些影响因素是可以进行心理测量的。

第三,所确定的测量内容,应当是可以进行区分的。否则,就给选拔造成困难。因此,对确定的测量内容应进行预测,依据预测的数据结果,进行反复深入研究,仔细推敲,才能选择出具有区分价值的因素。

(2)测量手段的研究与测量仪器的研制

测量手段的研究,就是要选择或研究设计出适当的心理测验。这里包括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自己根据需要研究设计新的心理测验。借鉴国外的心理测验,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及特点,进行适当修订并取得标准化。自己研究设计出的新测验定要符合心理测验科学的基本原则,并需要经过有关专家的鉴定。

表12-1 不同职业能力发展水平要求(例)

自己设计出的新心理测验,有的还需要研制出一定的测量仪器。为了使测验结果准确、可靠,新仪器的研制一定要考虑仪器本身的科学性及准确度,同时为了心理选拔工作的广泛开展,还应考虑仪器的实用性及测验操作的方便性等。

(3)研究确定职业或专业适宜性标准

这项工作既包括了定性分析的结果。即心理测量的内容,又包括了定量分析的结果,即职业心理选拔的指标。

为了保证职业测量和选拔的现实性,职业心理选拔项目的探讨与研究,一定要和实际考核评定相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