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少年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
我国学制实行初中分流。一部分学生升入普通高中,一部分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然后就业。我国的初中学生,一般年龄在14、 15岁左右,正处于学龄儿童心理发展的少年期;而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后,其年龄一般在14、15岁到17、 18岁之间,正值学龄儿童心理发展的青年初期,即学龄儿童晚期。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少年心理特点和青年初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少年期心理发展的概述
少年期即学龄中期,一般年龄为11、 12岁到14、 15岁。这一时期正值儿童接受初中教育阶段。在心理发展上,由于它处于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通常被叫做过渡期。
处于少年期的儿童,其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介于幼稚与成熟。顺从与独立、依附与自立,自发性与自觉性之间,两种矛盾的心理因素交叉兼备、并行不悖,即属于一种充满内在矛盾的半儿童、半成人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因其所特有的复杂性和冲动性,必然给教育带来许多困难的和棘手的课题。如他们的独立性、自觉性、自立愿望和成熟倾向,往往使他们的行为活动充满勇气和自信、执意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由于他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幼稚、缺乏经验和不成熟,勇气会度成鲁莽和冒险、自信会变成固执和执拗,直至使儿童出现反抗偏激、抵制教育和各种鲁莽的行为。因此,许多儿童心理学家称这个时期是“危险期”、“动荡期”、“困难期”或“反抗期”等。尽管这些看法可能偏颇,但它确也反映了处于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少年期是一个充满矛盾、充满心理危机的发展阶段。任何教育者对此都不可掉以轻心。而有效的教育则必须建立在对少年儿童心理发展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1.少年学习活动的发展
儿童进入少年,即由小学到初中,其学习活动发生了许多质的变化。诸如学习内容扩大、学习门类增多,在心理品质上,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都明显地增强了,学习方法也复杂了;学习动机更明确了,自觉学习的目标代替了老师的要求,学习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推力;学习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个性差异,出现了学科偏好等现象;学习能力显著提高,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完成作业,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独立进行自我检查等。
2.少年认识过程的发展
少年儿童在新的学习条件下,认识过程比小学儿童有了新的发展,智力发展水平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诸如,在知觉和观察上比小学儿童具有更高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表现了鲜明的自觉性和目的性,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发展迅速,能在抽象的水平上理解各种图形的形状、大小及空间位置关系等;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集中性、稳定性和转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并能够独立、专一地完成学习任务;记忆力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仅记忆量增大,有意记忆也明显加强,意义识记能力和词的抽象记忆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思维发展已达到能够系统掌握各学科知识,形成理论概念,并运用这些知识、概念进行逻辑思维和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其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起主导作用,独立性和批判性、组织性和自觉性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3.少年情感过程的发展
少年是情感丰富、体验逐渐深刻和控制能力还很薄弱的发展阶段。诸如少年感情充沛、活泼愉快、激情满怀,并表现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方面;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荣誉感、正义感等社会情感迅速发展并逐渐趋于稳定,并有了深刻的内心体验,情感生活还具有与生理急剧成熟,特别是性成熟和内分泌的响有关的情绪表现,象情绪兴奋性的高亢、紧张多变、容易冲、自相矛盾等。
4.少年个性的发展
少年期的个性也逐渐走向成熟。其表现是多方面的。诸如,个性结构中“成人感”的产生,使他们除以成人自居外,也要求别人尊重他们、承认他们,特别是要求交往中平等参与;自我意识显著增强,除意识到自己的外表形象、注意穿着打扮和仪表风度,还产生了了解自己的需要,不断地发现自己,开始评价自己的性格和能力;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逐渐形成,世界观开始萌芽,少年开始寻求生活的榜样,他们模仿理想人物时容易表面化,如仅仿效他们行为习惯和言谈举止。
上述少年心理发展的种种特点,与少年的生理发展和学校教育及家庭、社会等环境影响有着密切关系。在生理发展上,少年几童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如少年身体生长的加快、第二性征的出现及神经系统的发展,特别是大脑皮质的发展,脑量的增加、脑功能的分化和语言反应能力的显著提高等等,都促进了少年儿童心理的发展;针对少年的这些特点,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和教育措施也有了新的变化;另一方面,少年的学习活动也有了新的变化,不仅扩大了学习内容,而且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对少年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对少年心理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少年期集体关系的变化也是促进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如少年不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的地位和独立性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都有力地促进了少年的认知、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概述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相当于普通教育的高中阶段,年龄一般在14,15岁到17,18岁之间,心理发展正处于青年初期,也叫学龄晚期。其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随着身体发展的基本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情感生动和个性成熟等都迅速接近成人,特别是行为的自觉性和独立性的显著提高,他们开始自觉地从事学习和劳动、独立处理自己的生活问题以及个人和群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逐渐摆脱了少年的半儿童、半成人的心理状态、显示了更多成人特点。当然,他们并没有完全摆脱儿童的幼稚和不成熟。
1.学习活动的发展
在青年初期,由于心理发展的进一步成熟,学习活动已同他们的未来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学习时间延长了,而且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更高了,学习行为也表现得更加专心和主动。诸如学习内容上日益复杂而深刻了,同时学科的理论性也更强;在学习方法上学会了合理的安排时间、制订学习计划,並能根据教学的要求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在学习动机上有了更长远的学习目标,表现出更为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性;在学习态度上不仅表现得更为自觉、严肃和有责任心,而且呈现出稳定的个性差异;在学习兴趣上更加广阔、强烈,而且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有了与前途选择相联系的兴趣中心:在学习能力上他们已经能够独立地掌握教材和自觉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有效地支配时间和制订学习计划等,表现了很高的创造性和智力活动水平。
2.认识过程的发展
随着学习活动的复杂化和社会交往的扩大,使青年初期的认知过程和智力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诸如,在知觉和观察上感受性的发展已达到或超过成人水平,观察问题也更加全面、精确和刻深了;注意力的发展一般已达到成人水平,表现在集中性、稳定性、注意范围和转移能力等方面都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记忆力已达到成熟水平,一般能按自己的目的支配记忆活动,进行识记、复述、回忆並讲究记忆方法,意义识记起主导作用;在思维发展上有更高的概括性,开始形成理论思维、思维的组织性、独立性、深刻性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少年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3.情感生活的发展(www.xing528.com)
青年初期随着个性的发展、世界观的确立和对未来生活的选择,其情感生活也逐渐丰富和复杂起来。诸如情感生活的内容、领域不断扩大,开始形成高级情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正义感、理智感和美感都得到了发展;情感表现十分强烈,有热情,有激情,被人称为是情感的“疾风暴雨”时期;但有冲动和盲目狂热的倾向;情感体验越来越敏锐、深刻,出现了文饰、内稳、闭锁、曲折倾向;集体主义情感发展迅速,喜欢过集体生活、愿意关怀和帮助别人、重视人际关系、对团结和友谊的要求十分强烈,总之情感的社会性水平显著提高了。
4.个性的发展
青年初期随着认识、情感和行为活动的发展,个性进入了确立阶段。诸如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已接近成熟,意识到了自己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成人感、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关心自己的成长、个性意识与自我批评价能力的增长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上,出现了新的飞跃,开始更加严肃地、独立地处理各种道德伦理问题,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后果、评价自己的道德形象,开始用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使道德教育成为自我教育的核心,即能在更高的社会意义上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世界观初步形成,他们开始考虑个人、国家和世界的前途问题,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他们力求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整个世界、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有了比较稳定和比较系统的看法,从而形成了他们接触世界、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观点和立场;在选择职业方面,青年初期是初步形成未来生活蓝图的时期,他们开始着手选择职业和计划个人的前途,他们对职业的考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对个人的要求,即个人的职业适宜性如何,二是个人对职业的要求,即职业能否满足个人的需要。
上述青年初期的心理特点,是在少年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並同青年初期生理发展上进一步成熟、学习上的新需求、集体生活中的新地位,以及社会要求他们必须对未来的生活道路做出选择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有关。
二、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处于青年初期心理发展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除具有学龄晚期学生普遍具有的一般心理特点外,还因其从事职业技术学习、接受职业环境与职业技术教育环境的影响和主体对未来工作与生活计划的确立,必然也要有许多区别于接受普通教育,即普通高中学生的方面。而这些,对于职业技术教育过程和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说,就更加重要了。
(一)职业技术教育与学生的认知特点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定向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和职业操作技能。它不仅使学生具有了一定从事专业生产或职业劳动方面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会使学生形成与职业知识、职业活动等密切相关的认知模式。它包括观察事物的角度,分析综合问题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操作习惯等。如学习电子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常用二选一的数学逻辑去观察和思考任何问题,操持家务也常用优选法进行;而学习各种操作型技术专业的学生,则常用具体的形象思维去观察和解决各种问题,他们喜欢动手、注重表象。这种认识模式使他们更加关心与自己职业或专业有关的事物,业善于解决这些与职业相关的问题。这种思维模式,对学生的职业成就的获得和职业转换都是极为重要的,它是适应职业的重要心理因素。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某些不良偏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种职业(或专业)化了的知识结构、认知模式容易限制人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使人变得刻板、教条、单调和缺乏活力,从而影响了人们取得更高的职业成就;二是使人的注意、兴趣和信息接纳等容易局限于狭隘的职业圈子中,而淡漠或迟钝于与职业或专业无关的社会事物,从而造成个人社会生活空间的狭隘性和局限性,成为性情单调的“匠人”。
(二)职业技术教育与学生能力的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更重视操作技能的形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如文秘、缝纫、驾驶、装配等不同专业或工种,都有自己的专业(或职业)技艺和技能。这些技艺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在人的职业能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任何职业技术教育,都十分重视职业能力的开发。而职业能力不仅是人形成职业技能和掌握职业技术与工艺的基础,同时自身又是在掌握技术、工艺和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彼此互为条件。就使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学生能力的发展上也有别于接受普通教育的同龄人,他们更好地发展了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因为它是人们职业适宜性的重要方面。但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定向的影响,在能力的开发方面,必然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容易限制或忽视学生一般能力的发展,使人对社会的适应,对职业活动的发展的适应缺乏更广泛的基础。
(三)职业技术教育与学生职业理想的确立
由于职业技术教育是把整个教育过程放在特定的职业教育环境中来进行的,诸如教育、教学、见习、实习和信息环境等都被固定在所学专业的范围内,这些是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客观影响因素;就学生的主观方面讲,从进入职业技术学校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必须面对所选择的职业和所学专业来思考和判断有关职业方面的一切问题。
因此,在职业理想上,普遍有了具体明确的职业目标和与职业理想密切相关的未来生活计划,即把自己的前途同自己所选择的职业联系起来,並成为推动学习的一种动力因素。但是,青少年的职业理想还有不稳定的一面。随着他们参加的职业学习活动,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职业的特点和个人的职业适宜性后,青少年並不象成人那样理智和冷静,往往还会出现动摇和反复。据1987年的一篇调查报告披露:在被调查的207名大学、中专和技校学生中,竟有89.6%的学生不满意所学专业,有54%的学生感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的心理条件,有25.5%的学生则希望改变所学专业。
青少年在职业理想确立过程中的这种反复性、动摇性是年龄特征的反映,不是偶然和局部的。正说明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是一种定向教育,但却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或专业思想教育(也可能因为入学前的职业指导不充分所致)。
(四)职业技术教育与学生职业需要、职业动机的发展
在职业需要和职业动机上,多数学生已从潜在的欲望变成直接推动职业技术学习的动力,即对学生的职业技术学习和就业准备发挥着启动、导向、激励作用。但是,他们的职业需要和职业动机在价值取向上却是千差万别的。如有人追求奉献,把职业看成是为社会主义祖国建功立业的途径;有人追求成就,他们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有人追求荣誉,他们努力学习是为了得到社会赞许;有人讲求实惠,选择职业、学习专业技术,皆从个人在物质方面的得失出发。调查表明,凡能得到实惠或收入高的专业,象外事职务、美容、工艺美术、服装、烹饪等职种,考生云集,而自愿报考机械加工、纺织和建筑等职种的则为数甚少。如1987年北京外事服务职业高中招收500人,而考生多达到6000人;同年北京市因没有生源,建筑专业职业高中由6所减为1所,纺织行业连1所也办不起来。据1987年长春市对8所职业学校9个专业11个班级的353名学生统计:其中第一志愿录取车工专业的占13%、铆焊专业占12.4%、铸工专业占10%,从这些调查数据看,青少年择业动机的物质性倾向还有相当的比例,亟待教育解决。
然而,不管上述动机的价值取向如何,甚至处于不同的社会化水平,却都摆脱了少年期的幻想色彩,成为支配职业学习和择业行为的直接动力。
(五)职业技术教育与学生职业兴趣的发展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兴趣,逐渐同未来的职业活动结合起来,並成为支配学习行为的兴趣中心,这是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环境影响的必然结果。少年时代的广泛兴趣是同活动的吸引力与个人的特长有关。而进入职业技术学校以后,随着主观上的价值取向、职业需要与职业动机的形成和教育影响与职业经验的不断获得,学生的职业兴趣便会逐渐发展起来,並成为支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注意接纳职业信息的一种稳定的内驱力。如大多数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学生都会逐渐减少从事那些与职业无关的活动,而变得潜心专业、钻研起职业技术来。在兴趣的组成中理智成分的不断增加,是他们由少年走向成熟的表现,当然也是职职业教育的结果,1986年长春市对8所职业学校(包括中专、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9个专业、11个班级的353名学生进行“库德职业兴趣测验”时,对“你喜欢所学的专业吗?”一题回答是:
其中非常喜欢、喜欢和比较喜欢三者共287人,可视为有兴趣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2.7%,其中非常喜欢和喜欢的人197人,可视为职业兴趣稳定者,占被调查总人教的56.77%:比较喜欢的为90人,可视为职业兴趣不稳定者,占总调查人数的26%。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职业兴趣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这是不可忽视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