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习过程

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习过程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看来,学习对职业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是一个由未知到已知、由感性到理性的复杂的认识过程。当然,知识的理解并不是学习过程的全部。(二)知识保持的作用知识保持是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

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习过程

一、理论知识的理解

(一)理解的概念

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比如明确一个词的意义,掌握了一种工作原理,明白了所学专业的基本内容等,统称为理解。

理解就其实现的难易来说,可以分为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直接理解,是借助自身的经验对简单事物的理解,对它稍加说明就能实现。如在裁剪专业中,对身长、袖长、肩宽、胸围等概念的理解就是直接理解。间接理解,是对新事物和比较复杂的事物的理解。它是借助于一定的中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过程而逐步实现的,总是从模糊的、泛化的理解逐步向明确的、清晰的和分化的理解过渡。

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大部分是间接理解,这些理解,概括地分为:对语言的理解,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对事物类属的理解、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对逻辑关系的理解、对事物内部构成组织的理解等。这些不同性质的理解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交错在一起的。由此看来,学习对职业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是一个由未知到已知、由感性到理性的复杂的认识过程。

(二)理解的作用

理解是职业技术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尽管学生的学习一般要从感知开始,并且靠直接感知也可以获得某些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但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继承前人已总结的认识成果,仅靠直接感知是很不够的,也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理解,才能迅速地占有前人的认识成果。因此,理解是理论知识学习的真正起点。

另外,理解是其它两个理论知识学习过程的必要基础。只有理解才便于记忆和保持,同时也只有全面和正确的理解,才有可能使知识达到应用的效果。离开理解,即使能死记一些概念、原理,也难以迁移、运用,更难以巩固。应该明确,理解有助于知识的保持和应用,但理解绝不等同于保持和应用,保持与应用的成效性还取决于二者自身的规律。

当然,知识的理解并不是学习过程的全部。因为,理解的知识除需进一步巩固外,还有待于应用,并在应用中进一步充实与提高理解的程度。

(三)如何提高理解理论知识的效果

1.唤起相应的感性经验

感性经验是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职业技术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常常运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即通过观察各种实际标本、演示各种实验进行观察,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等来唤起感性经验,为当前理论知识的理解提供材料,这一点是职业技术理论知识理解的必要手段,因为职业活动和职业技术操作的具体情况是学生未曾经历过的,他们不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单纯靠语言描述是元法理解的。例如,只有通过图片、模型、实物、影象做指示,才能了解汽车的整体构造以及零部件的形状及结构。从而才可以进一步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

2.利用变式识别事物的本质

变式是在形成概念时所依据的具体材料的变化性质。它要求所依据的若于材料的非本质属性时隐时现,而本质属性始终出现且不变。学习者在对这些具体材料观察中,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哪个是同类事物共有的属性,即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农业技术理论知识时,要掌握植物同化作用的原理,就要以多种植物为实例进行分析,然后抛开不同植物的自身特有的属性,即非本质特征,总结出它们共同具备的属性,即得出同化作用原理。如仅观察分析一种植物往往导致将非本质属性视为本质的后果。

3.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加深理解

掌握概念原理,不仅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且还要从一般回到个别。例如在电工学中学习过串并联原理后,就可以提出个实际问题:“要在楼梯中间安装一个灯,楼上楼下各装一个开关,按哪个开关都能控制电灯,应该怎样安?”在实际的设计或安装活动中将考验并加深了学习者对串并联原理的理解。

4.形成知识系统进一步加深理解

任何知识都是一个由概念、原理组成的系统,只有把概念、原理放在完整的系统里去理解才能真正掌握。例如,学习刨工技术时,如果能把刨平面、刨垂直面、刨斜面等技术理论与切削原理联系起来,放在刨工技术的知识系统中去理解,就可以提高对各种技术的理解水平。

总之,理论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间接的过程,它是借助思维活动由模糊、泛化逐步向清晰、精确、分化转化的过程。并通过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二、 理论知识的保持

(一)知识保持的概念及其测定

知识保持的含义是识记后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储存下来而不至于遗忘。

识记是记忆的开端,它是指掌握知识过程中,学生头脑里留下痕迹的过程。识记过程中留下的知识痕迹能否在学生头脑中储存下来,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测定:

1.回忆法(再现法):即就已学材料直接提出问题,要求学习者作出正确反应。例如,学习过汽车发动机后,请学生复述原理,就是用回忆法测定这方面知识是否保持住了。

2.再认法:即把正确的答案和某些不正确的答案一并提供给学生,要求他从若干备选的答案中再认出正确的。如果学生能准确无误地再认出正确答案,就说明答案所标志的知识已经被保持。

3.重学法:即同样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习两次,第二次如果比第一次学得快,则说明第一次学习的知识有一部分保持下来了。这种方法多用于心理实验中,作为对学生学习的日常检测,要用前两种方法。

(二)知识保持的作用

知识保持是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知识保持是知识积累的前提。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把前人总结下来的有关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这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同时也要求把理解的知识在头脑中识记并保存下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掌握的目的。如果边学边忘,到头来将是一无所获。

第二,旧知识的保持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理论知识都是有系统性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如果学过的知识不能保持或保持得不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将不可能或很困难。

第三,知识保持是应用的前提。如果学得的知识不能在头脑中保持下来,则在应用时就不能从贮存库中检索并提取出必要的知识做为应用的依据,也就妨碍了应用。例如,学完驾驶原理和操作规则后,不能巩固地记住这些原理与规则,其操作便无法进行。

从以上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保持是理论知识学习所不可缺少的阶段。当然,在强调知识保持作用时,也不可忽视理解与发挥学生创造性的作用,否则将会出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结果。

(三)如何提高保持效果

1.加强对材料的理解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真正地感知它,并牢固地占有它,很多实验证实,意义材料和被学习者理解的材料都容易记住,也容易保持,而一些枯燥的符号、数字则不易记住。这就说明记忆中理解起着很大作用。(www.xing528.com)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对学习材料加以组织。掌握材料内在的联系、关系,将材料系统化,将零散材料归类等均属对识记材料的组织。有一些材料本身缺少意义联系,可以想办法尽量找出它和其它事物的联系, “附加”上一种人为的意义。例如,学习旅游业的学生,在记一些地名、事件发生年代时,就可以用谐音附加意义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依据是,识记时存有用经验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的活动,而且加工的层次越高,越有和于保持的巩固程度。

当然强调保持过程中的理解,并不是完全否定机械背诵,有些材料本身没有什么意义联系,有些材料当前还无法理解,只好机械背诵。另外,在个人的理解中受自身经验的加工,意义识记难免使保持内容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2.提高识记的熟练程度

识记是保持的前提,没有识记也就谈不上保持;熟记程度的提高,则可以增加保持的时间和准确度。提高识记的熟练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明确识记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动力系统,它使记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如果能提出具体的识记目的和要求,提高了识记的随意性,所学的材料就比较容易识记。同时,学习的自觉主动性也很重要,如果学习意图比较明确,学习情绪比较高涨,各感觉器官就能积极地被动员起来,比较快地达到识记的熟练程度。

第二,多采用分散复习,并合理安排每次复习之间的时间间隔。分散复习是相对于集中复习而言,它是把等量的复习活动分散在几段相隔的时间内,将所需识记的材料反复学习一定的次数。经实验研究,这样复习要比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将所要识记的材料连续反复学习多次的集中复习更容易达到熟练程度。

第三,试图回忆与反复诵读相结合。在反复学习过程中,加入尝试性的回忆,能及时发现还没有记住的薄弱部分,并在下次学习时,对它更加注意,提高了识记的随意性,其效果好于单纯的诵读。

第四,多采用综合识记。即对整个材料进行的整体识记与将材料分成几个部分所进行的部分识记相结合的识记方法。这样识记既不破坏材料的整体意义的联结,又不会导致每一次记忆活动容量过大。所以这种方法较容易达到熟记效果。

3.合理组织复习

温故而知新”是个古已有之的成语,颇有道理,复习是解决保持与遗忘之间的矛盾、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办法。合理组织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的研究成果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识记以后,最初遗忘得特别快,以后逐渐缓慢下来。先快后慢即是遗忘进程的显著规律。对意义材料的遗忘也呈这种趋势。针对这一规律,学习过程中就要及时复习,以免遗忘量过大给复习带来不必要的困难。下课前的重点复习和晚自习的复习均属及时复习。

第二,要经常重现

经常重现可以提高记忆的效果,学习过的材料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需多次回忆或再认,如多次复述、系统的复习活动、旧知识的应用等。其原理在于重复是提高记忆效果的手段之一,在重复中使记忆内容不断被强化,其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巩固,联结得到加强。

第三,编写复习提纲

复习学过的材料,可以采取编拟提纲的办法。首先要把学习材料系统化,掌握材料的要点和难点,抓住重点,全面领会。其次用自己的话做简单的叙述,最后按重点、难点、要点列提纲。这样复习, 一方面加深了理解,另一方面为迅速提取贮存的记忆信息提供了较好的检索资料。

三、 职业技术理论知识的应用

(一)应用的概念

知识应用的含义比较广泛。凡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叫作知识的应用。职业技术理论知识掌握过程的应用,是指学生在领会职业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所学得的知识解决同类生产课题的过程,依据所学得的操作要领和规则获得操作技能的过程。这种应用也是知识掌握过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检验和发展知识理解与保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与理解、保持阶段具有特定的顺序性,不能随意违反。

另外,知识的应用范围一般限于同类事物,也就是说这种应用是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即把从一类事物中抽象与概括出来的知识,推广到同类具体事物中去。例如,学完裁剪的基本知识,试着画一些服装图,或剪裁一些服装,这就是应用。但是职业技术理论知识的应用还包括创造性的应用,因为它的应用情境是生产劳动活动,理论学习的内容绝不可能全部概括了它的全部内容。其应用的内容也绝不是单纯的使理解的知识具体化。

(二)应用的作用

1.加深理解,加强巩固。因为在理解阶段通常是,运用少量具体事例的直观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识。这种认识的感性基础是比较薄弱的,理解得来的知识仍比较空泛。通过应用则使所得知识具体化,这可使学生更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抓住事物实质,不能从应用的具体事件中看到其实质,也无法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凡用到的知识都等于重新复习了一遍,所以可重新得到强化,加强巩固。因此,学到的知识只有达到运用自如,才算真正掌握。

2.知识的应用可以检查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巩固程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都是头脑中进行的活动,直接检测比较困难,特别是对理解的检查就更难。如前所述,没有理解就没有应用的可能,而且应用的水平也与理解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通过运用则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基础原理与基本概念的应用有利于子原理与子概念的掌握。例如应用“角”的概念来学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就比较容易。

4.知识的应用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该过程一般是学生独立操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比较明确的活动指向。它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它最能显示学生的学习成就及其才智。同时这个过程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发挥其创造才能。

(三)应用的一般过程

理论知识的应用可以是用言语回答一个提问,也可以利用操作活动去完成一项任务;可以用现成的知识为现实服务,也可以依据某些知识创造地去发现问题,设计新的产品或对某种事物作出新的解释等等。这些种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因课题的性质与难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过程大都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审题

审题是确切地了解题意,区分条件与问题,并在头脑中保持清晰的印象。这是知识应用的开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有些学生不重视审题,在题意或课题结构没有弄清楚之前就进行猜测和盲目尝试;有的学生常常由于疏忽而遗漏课题中的某些条件,特别是隐藏的重要条件;还有一些学生不能在全过程中始终保持课题的清晰映象,有时忘记了条件或问题,不得不中断解题过程而重新去审题。所有这些情况都说明审题不清,必将会带来解题的困难。

2.联想

联想是指由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另一种与其相联的心理过程的现象。它是使学得的抽象化知识得以具体化的必要环节。正如巴甫洛夫所提出的, “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课题”。这就需要在审题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使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复活起来,然后依据这种知识去辨认当前课题的性质和特征,把它纳入相应的知识系统中去,使课题归类。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对课题性质的理解,进一步找出解决这个课题的途径和方法。

3.课题的类化

课题类化即是指把当前的课题纳入同类事物的知识系统中去,以便理解当前课题的性质,从已有知识中找到解决这个课题途径和方法。它是知识应用的最终环节,是在联想的基础上通过学得的概念、原则、法则与抽象知识的再现,对课题进行一系列分析、综合,揭示出当前课题与过去知识具有的共同本质特征来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