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对象、任务与意义

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对象、任务与意义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这一学科正是在这样的客观发展条件下产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应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对象与学科研究领域。同时,揭示这种变化的规律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不可缺少的研究课题之一。综上所述,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将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以教育心理学为主体,重点研究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部门的教育、教学和学生所特有的心理学问题。这些事实有力地证实了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在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理

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对象、任务与意义

一、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是研究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科学中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职业技术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产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从业者提出了特定的要求。满足这种要求再不是普通教育或师徒制的传授方式所能完成的了,尤其在经济、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水平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教育不仅能培养出适于当代生产水平的操作人员, 而且还要求这些操作人员具有适应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和工艺水平以及它们变革的潜力。

时至今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自身的独立和完整性日趋完善,在国民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为此,研究和揭示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便历史地落到了当今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队伍和实践队伍的肩上。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这一学科正是在这样的客观发展条件下产生的。

职业技术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教育现象之一,虽然它有别于基础教育,但在基本规律上仍与其它教育形式相同。也就是说,绝不能抛开教育的基本规律孤立地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现象与规律,更不能单纯地追求职业技术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的差异,否则将影响研究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又不能因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的共同性,而忽略了对职业技术教育形式特有的内容的研究,否则将抹煞学科的特点,混淆学科间的研究领域界限。

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应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对象与学科研究领域。

普通心理学是一切心理学科分支的基础理论。它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不仅为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将具体地反映在不同的学科中。同理,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不仅要借助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同时要在自身的研究领域中将普通心理学的有关内容具体化。例如:在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中研究的“职业操作技能”、 “职业活动风格”、 “职业能力”等课题,就是普通心理学的技能、气质、能力等课题的具体化。因此,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中各课题的研究,一方面不能脱离开普通心理学的导引;另一方面又不能局限于它的范畴内。它的研究成果既不是普通心理学的翻版,又不是与普通心理学毫无关连的内容。

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无疑地更接近于教育心理学,它在研究体系和基本原理方面更多地依存于教育心理学。确切地说,它是教育心理学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化,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从这一意义上说,本学科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应用学科。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毕竟有它自身特有的因素。例如:职业定向对学生学习动机以及整个心态的影响;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活动所带来的学习心理的新问题;参加生产实习活动对学生活动的管理的影响,等等。这些课题都是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特有的研究对象。

随着职业定向的解决,诸如选择工作单位、经济收入、工作职务、恋爱婚姻、人际关系等问题;逐渐成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经常考虑,而同龄青少年却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思考的结果将反映到学生学习动机的倾向性上,反映到学生对集体的态度上。总之,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将以一个不同于普通学校学生的个体投身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因此揭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便成为了这门学科不可缺少的课题。

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性和技术(操作)性决定了操作性技能训练是其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操作性技能训练的成就是衡量整个教学活动的最终指标。为提高操作技能训练的成效性,就决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揭示操作技能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合理的、有效的训练方法。随之便提出了一系列特有的研究课题,如:“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 “影响实习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 “职业适宜性与职业心理选拔”等。

职业技术学校中的操作技能培训工作不仅在教学活动中显现出有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而且因为学生要参与生产实习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范围,无论在量上,还是在性质上都有别于基础教育。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的生产实习场地,既是一个操作技能的培训场所,又是一个兼负生产任务的车间。从这一点上说,这种活动环境的社会性远远高于一般学校的实验室。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仅接触同学和教师,还要接触从事生产活动的工人;不仅要练习各种操作,而且还要完成必要的生产任务;不仅要验证和加深理解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要用它来解决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这些社会性因素都将导致加速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社会化进程,不断地提高他们成熟水平。作为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这种变化规律与特点,以便合理地对这一群体进行恰当的教育和管理。同时,揭示这种变化的规律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不可缺少的研究课题之一。

综上所述,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将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以教育心理学为主体,重点研究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部门的教育、教学和学生所特有的心理学问题。

二、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一)为丰富职业教育理论提供心理科学原理和研究成果

众所周知,就教育这种社会现象而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这是教育工作对象的特定性质所决定的。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与职业教育理论的关系亦然。从后面介绍的本书结构中将可以看出,它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微观范畴中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可靠的心理学依据。从当代教育科学发展史上看,美国布鲁纳(J) S. Bruner的《教育过程》(1965)和苏联赞可夫(П. В. 3aнков.的《教学与发展》(1975)都是代表当代教育理论的名著,他们的著作反映了当代的教育理论思潮,分别成为美国和苏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依据,然而这两位作者都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作为心理学专家的布鲁纳和赞可夫却提出了崭新的教育思想和原理,并非出于偶然,这是两个学科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他们的研究工作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仅拥有坚实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在他们对教育的研究中能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充分而合理地运用的结果。这些事实有力地证实了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在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理论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二)为培养和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教育与教学能力提供心理学教材

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与教学能力,能够正确而恰当地处理和解决教育与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需要两个坚实的基础:一是工作的基本原理;另一是处理具体工作的经验,即阅历。二者在教育实践中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实践经验将不断地丰富和加深人们对工作原理的理解;而对工作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将指导人们的具体工作并从中正确地总结经验。虽然有人在尚未掌握教育与教学原理的条件下,可以在自己的教育与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思考,总结出一些工作经验,甚至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些经验由于受到个体实践的局限,往往是支离破碎的,不系统的,一时一事有效的,所以它给工作带来失误是完全可能而合乎逻辑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教育与教学能力的正确途径应该是:首先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师这种职业的基本工作原理——心理学和教育学;之后,在有理论指导的、自觉的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经验,加强对原理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与教学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必修课,本书的任务之一是为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学生和职业技术学校、职业培训单位教师学习心理科学提供一份教材。全书内容的选择和结构为建立主要以他们的工作对心理科学的需求为依据。总之,本书是以它的教材性质直接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进修服务。

(三)为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工作的成效性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依据

前面已明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职业教育微观范畴中的心理学问题。如本书的五个部分,尤其是中间的三部分是按照职业技术学校的基本工作项目而设置的。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和开展职业技术学校的具体工作寻得心理科学的依据。这里体现了本书所强调的实用性原则。限于学科的性质,其实用性具体地表现在对相应的具体工作做出心理学的解释并提出心理学的建设,以保证工作实施符合心理规律,从而提高其成效性。例如,针对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操作技能培训,我们设置了“职业技术操作技能的获得”一章,在此,我们不仅系统地分析了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设专节讨论了训练方法。我们是从操作技能的心理机制上研究训练方法的,即从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心理规律上研究训练方法。由于它抓住了技能形成规律的实质,揭示了技能形成的心理学原理,其科学性是可靠的,为技能培训工作开辟了一条具有心理科学意义的崭新途径,对职业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既有指导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因此它的实施和具体化对改革传统训练方法,不断提高训练方法的成效性将是十分有益的。这正是我们研究这门心理学分支和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

(四)为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职业适宜性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手段

职业适宜性程度是衡量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质量的特有标准。它不仅与学生获得未来职业成就的可能性有关,还与提高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工艺水平有关。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的全部研究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实现上述目的服务的。

应该明确,一个人对于某一种职业或专业的适宜程度绝不是永恒不变的,职业或专业活动本身以及类职业或专业活动的职业培训活动,都是促进个体职业适宜性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本书中我们把个体的职业适宜性视为取得职业学习和职业活动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强调培训对象的职业适宜性和通过职业心理选拔筛选学员,其目的在于提高学员群体的职业心理品质的水平,为提高培训工作的成效性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在于帮助应试人员选择一个更适合于本人的职业或专业,以利于当前的职业学习和以后的职业活动。因此,职业适宜性的理论及其检测的心理学手段不仅应用于招收和筛选学员的工作中,而且还可以应用在对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工作成果的检验与评价上,为研究和改进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本书第五部分更为系统地介绍了有关职业适宜性的基本理论、原理和研究手段,这些内容是为完成上述任务而专门设置的。

三、本书的结构

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不仅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任务,同时也有自身特定的阅读对象。这就是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在心理科学领域中赖以存在和区别于相关学科的本质特征。这些也正是确定本书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的基本依据。

本书的阅读对象基本是准备参加和已然从业于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一般教育、教学人员。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以使他们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心理学理论与原理,具备处理具体问题的心理学素养。因此,本书既是一本有关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心理学专著,又是一本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人员的心理学教材。为此实用性是确定本书框架结构的一条重要原则。

实用性原则不仅表现在应用性内容上,还表现在满足本书基本阅读者对心理科学知识的需求上。为此,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的普通心理学原理将以简缩的形式介绍给他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保证读者领会其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做相对完整的介绍,以保证他们系统地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其间,将重点介绍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特有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这种综合性的结构模式一方面是由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在科学上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作为某种应用心理学学科教材所必要的。

本书内容分为五部分,由十三章组成。(www.xing528.com)

第一部分研究的是心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它由“绪论”和“心理的实质与结构”两章组成。这部分内容将使读者了解本学科的基本性质,使心理学科的初学者获得对心理科学的概括认识,同时使他们掌握学习和研究心理现象与规律的方法论原理。

第二部分研究的是职业培训的心理学问题。它由“职业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 “职业技术操作技能的获得”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能力的培养”三章组成。这部分将揭示职业技术教育中有关教学活动的部分心理规律,确切地说,是研究学习心理的智力因素部分。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活动基本由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和生产实习教学两部分组成。它们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操作技能,还在于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它将具体地体现在职业理论知识教学,特别是生产实习教学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上述两种教学活动最终是为培养职业能力服务的,确定它们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教育活动进程的安排,都必须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相应的能力。所以,能力心理这一课题在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中,是作为教学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的。但是它与下部分联结起来,又构成了个性心理的完整体系。

第三部分研究的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人格教育的心理学问题。它由“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个性倾向与教育”、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气质、性格与教育”和“职业道德品质的心理学分析”三章组成。在这里“人格”这一概念的外延是较为广泛的,它既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侧重于人的道德品质的概念,又不同于传统的个性心理和两方的人格心理的范畴,而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待个体的个性心理,因此把道德品质心理视为个性心理的组成成分之一。因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最终目的首先是使学生社会化的结果更加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在这一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充分发挥个性的效能,出色完成职业活动的问题。在这里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学习和职业活动及其成就的获得。因此,职业道德品质作为心理课题应是人格心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人格心理是个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在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中尤为明显,因为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性因素,它直接调节着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积极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一部分又是关于学习心理的非智力因素的论述,它与前一部分构成了学习心理的整体。

总之,第三部分在揭示个性心理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对学习心理的非智力因素问题和学校品德教育的心理学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论述。

第四部分研究的是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活动系统的心理学问题。它由“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特点”、“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活动心理”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群体心理”三章组成。

职业技术学校的主要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理论课教学和生产习教学)和班级活动。 为了更好地揭示组织教学活动和管理班级的心理学问题,为了使上述活动适合于活动者的特点,我们首先研究了这两项活动参与者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具体地分析了组织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分析了学生的群体心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为班级活动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总之,第四部分揭示了职业技术学校的活动者及其所从事的活动的心理现象与规律。

第五部分研究的是与职业技术教育有关的职业心理学问题,它由“职业适宜性与职业心理选拔”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心理测验”两章组成。

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一定职业或专业活动的专门操作人员。职业活动或专业活动都具有特定的活动结构和一定的效率指标要求。为此,对相应的从业者的心理品质及其发展水平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即职业活动要求。由于个体之间个性心理品质发展水平存有差异,这就产生了一个关于个体的职业心理品质与职业活动要求的匹配程度问题,即职业适宜性问题。职业适宜性不仅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活动成就,而且也影响着职业技术培训的效果。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应根据职业适宜性的原理,采用职业心理选拔的手段,对应试人员进行筛选。“职业适宜性和职业心理选拔”一章的内容揭示了这种录取学员方法的心理学原理;“职业技术教育的心理测验”一章具体地介绍了职业心理选拔所运用的心理学手段。

总之,第五部分根据职业心理学的原理为职业技术学校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录取学员的方法及其心理学手段。

四、学习和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为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奠定职业准备

由于教育工作内部的分工,在教师队伍中有许多专业,职业分类而言同属一职业。教师这一职业活动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准确地了解和认识教育对象、恰当地组织教育与教学活动、有效地完成相应的教育与教学任务。确切地说,一名师范生的职业能力不仅在于对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在于传授这些知识、技能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技艺。所谓取得教师的资格更深的含义是指这方面而言。

任何一种职业活动都有其自身活动规律和逻辑,工作者只有按照它的规律和逻辑从事职业活动才能完成职业活动和取得职业成就。教育职业同样也不能例外

学习和掌握教育学科的理论是使个体获得教育职业准备不可缺少的环节。理论在指导具体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科学性在于它是对无数具体事实的概括。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保证一名师范学院毕业生任教的第一天就显现出他的职业功底,必须以他们在校期间全部教育学科的学习和实习成就为基础,其中对心理学科的学习当然是一个主要环节。

就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来源情况而言,一部分教师或来源于工科院校的毕业生,或来源于生产第一线,他们虽然是某种职业或专业的专家,但他们却不是教育战线的行家里手。在他们对教师职业的适应中,学习和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更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使适应活动变为一种主动的过程,并可缩短他们的适应期限。

(二)帮助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合理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科学素养

培养任何一科职业的专家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的。同样,培养一名合格的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不仅需要他们接受相应的师范教育,还要求他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但是,按照怎样的标准划分成功与失败?按照什么原理肯定或否定自己或他人的某些具体措施?诸如此类,若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论观点做依据,其结论往往是错误的。因此,为了不断地丰富教育阅历,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是不可缺少的课程。它将为我们总结经验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帮助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了解、认识教育对象和自己

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为了搞好教育与教学活动,必须首先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学生有所了解,做到这点除依靠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之外,必须求教于心理学,这是人所皆知的道理,无须多言。但是必须说明,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在此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告诉人们: “学生在想什么”,因为心理科学本身并不研究人的心理内容,而是以人的心理现象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为自己学科对象,并且为教师认识学生提供分析的依据和方法。这样不仅使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心理表现,而且还掌握了这种表现的缘由和发展趋势。实际上这样去认识学生,才能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实施。

教师认识自己也是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教师认识自己也是认识自己某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与认识学生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和研究教师自身的想法和作法,判断这些想法与作法同学生心理状况的匹配程度,这是改进工作的前提条件。

总之,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将帮助教师按照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心理规律分析和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某种心理现象,使他们所实施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从而得到良好的效果。

(四)开辟心理科学新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需要有关学科的研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必要增加关于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新课题。心理学科应根据自身的学科性质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回答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中的某些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内的一个新领域,正是在人们对其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职业领域的宽广性决定了职业技术学校具体专业的繁多性,因此深入具体地开展对职业技术教育心理的研究绝非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单独可以完成的。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学习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的同时,也兼有着研究的职责。他们运用所学理论改进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使这一门学科更加丰富和具体化的过程。

总之,学习和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一方面是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应用过程;另一方面,它也是丰富心理科学的内容,在心理科学,特别是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开辟新领域的过程。本书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孕育和诞生的。虽然本书在科学的深度和广度上尚未完全成熟,但它毕竟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新侧面,毕竟在心理科学中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