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作为创作源泉之一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影响。文学作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在一定区域、一定时代对某些自然存在和社会现实的反映。作家的文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自然、社会的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作家对周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某种形式的认识。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由于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对日月星辰、风云雷电等自然现象缺乏科学认识,于是在自然环境的客观作用下作出了种种想象,借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征服自然的愿望,于是创造了“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地理环境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源泉。大自然给画家以丰富协调的色彩的形象,给音乐家以优美的音韵和旋律,而给文学家更多的是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名人的许多杰作,往往不少是在地理环境(或大自然)的作用下孕育和创造出来的,特别是与作者游览名山大川有关,“行万里路,破万卷书” 是自古以来的格言。司马迁不游,岂能写出《史记》?李白、杜甫不游,岂能写出千古传诵的诗文,成为一代诗圣诗仙?郦道元不游,岂能作《水经注》以传后世?徐霞客不游,岂能有那么多的珍贵的地理资料和文学游记流芳百世?还有谢灵运、孟浩然那些直接取材于自然环境的山水诗、田园诗,以及众多的以地理环境为描写对象的游记等,在中国文化史上举不胜举。地理环境(大自然)还能诱发人的灵感。如我国著名文学家谢冰心说她的许多作品是在大海的怀抱中孕育的;文豪郭沫若多次谈到家乡秀丽的风光从小陶冶了他的性情,每当他置身于壮丽山河的怀抱时,便文思如涌。他说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常产生于对胜景佳境的饱览之后。外国的许多文学家把定期去观赏大自然、进行观光旅游,列为工作守则之一,大概是因为地理环境(或大自然)会使他们的创作和研究得到一种意外的“诱发剂”的缘故吧,因此,我们说地理环境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和“诱发剂”。(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