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语言接触中的环境背景分析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语言接触中的环境背景分析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理环境是导致语言接触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了解对方的地理环境背景,也是使通过语言接触达到交际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准确理解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族语言与他民族语言间的“环境背景”。下面我们侧重讨论人们在操外语时因“环境背景”干扰而导致理解失误。这里蕴含着“环境背景”方面的差异。其实,这也涉及一个环境背景问题,因英国在大气环流上正位于北纬40~60°的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语言接触中的环境背景分析

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是指不同民族语言际遇、相互影响和渗透。地理环境是导致语言接触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了解对方的地理环境背景,也是使通过语言接触达到交际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每一种民族语言都是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要准确理解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族语言与他民族语言间的“环境背景”。下面我们侧重讨论人们在操外语时因“环境背景”干扰而导致理解失误。稍举数例说明。

英语成语“One swallow doesn't make a summer”不能译成“单燕不报夏”,而应译成“单燕不报春”。尽管summer为“夏天”之意。这里蕴含着“环境背景”方面的差异。大家知道,燕子是种候鸟,它适应20℃左右的气候环境。我国多数地方春温20℃左右,所以燕子春季返回。人们便以燕归作为春天的征兆。而位于典型温带海洋气候区的英国,年平均气温才10℃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0℃左右,所以燕子并不因人为季节划分而改变自己生活习性。我国春温与英国夏温相当,所以产生了语言表达上差异。

英语词“highway”或“highbroad”也不能理解为“高路”,它只是“公路”或“大路”之意。这个词是由high和way或road复合而成。这个结构正反映了英国温带海洋气候特点。英国常年由于雨日较多,蒸发微弱,地下易积雨水。过去农村小道泥泞难行。道路只有修得high出地面,才有利排水,便于行车,故成“highway” 或“highbroad”一说。

英国人常用“Lovely weather,isn't it?”诸如此类谈论天气的话语和别人搭讪。这时,听话人不必认真讨论“天气”,只需顺着敷衍“Yes,it's really a beautiful day”一类话就很得体。英国全岛多雨多雾,伦敦素有“雾都”之称。人们关心“天气”,“天气”成了英国人常论常新的话题。而中国人把“吃了吗?”作为招呼句式,是非实指性的套话、问候语。西方人对“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 yet?”“Have you had lunch?”之类,常理解为“询问”,而不认为是种“问候”。而中国人为什么以“吃了吗?”作为问候语?源自特殊的农耕地理环境和“民以食为天”的观念,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解决温饱是非常不易的事情。由此,关心他人吃饭问题,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对他人关切,溢于言表。(www.xing528.com)

19世纪初叶的英国浪漫派大诗人雪莱曾写了一首著名的诗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赞颂西风摧枯拉朽和促进新生。一百多年来,不少人是吟咏着这首诗而又重新抬起头来的。有人曾问:诗人为什么要把“西风”作为赞美对象呢?中国人就有“东风压倒西风”一说。其实,这也涉及一个环境背景问题,因英国在大气环流上正位于北纬40~60°的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与此同理,像“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这类句子,其中east wind也不宜译为“东风”,而宜译为“北风”或“朔风”,或译为“西风”才好,因为地理环境不同,中国人心目中的东风是温暖的,只有西北风才是寒冷的。

除此之外,身势语或准语言也同样负载或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内涵。例如,身势语在日本交际中就占有相当地位,而中国用得较少。这同样受到地理环境制约。中国国土辽阔,山区广大,不少地方山大人稀,空间大,在这种地理环境下繁衍生息的中国人,养成了许多大陆人所特有交际习惯,喜用有声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且喜欢高声大嗓。难怪出国旅游时,外国人都有些嫌中国人讲话太吵闹。但在有限狭窄空间和嘈杂都市长期生活的日本人则不喜欢这么做,觉得有声语言过多、音量过大难免令人感到吵闹,而多用身势语,注意保持安静的环境。

【注释】

[1]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