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学的角度观察,我国纷繁的丧葬形式在空间分布上有规律可循,它深受地形、气候、资源、区位、人文等地理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从地形影响上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丧葬形式比较统一,山区比较复杂。平原、盆地多盛行土葬,山地、高原则是土葬、石葬、火葬、树葬、崖葬、水葬、风葬、天葬等多种形式的丧葬习俗的分布区。这是因为,平原地区自然阻隔小,经济文化易于交流,有利于文化统一,丧葬习俗亦呈统一趋势,加之土层深厚、易于开挖,故盛行统一的土葬。但多雨水的平地一般不挖墓穴而在平地堆筑坟丘。而山区地理条件差别甚大,“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各地民族风俗千姿百态,加之地形险阻,交通闭塞,受外来文化影响小,故各地丧葬习俗各不相同,山上山下、山前山后往往大不一样。地形对丧葬的影响,不仅影响其丧葬形式,还影响葬址的选择,如古往今来,我国丧葬多选址在背倚青山、面临平川的向阳之地。
从气候的影响上看,东北西部、内蒙古气候寒冷、干燥,这些地区的某些民族(如居住在这里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及部分蒙古族)过去多流行风葬或树葬,这与该地区风力特大的气候环境相关,因在干燥寒冷的劲风下,遗体易迅速干燥而不会腐烂。而南方气候潮湿,遗体易于腐烂,一般提倡速葬,且许多葬法葬式都与防潮防腐有关,如两湖一带流行的防腐措施是在葬坑中加填一层厚厚的白膏泥或“三合土”,三峡一带的巴蜀民族的防腐措施则是避开潮湿的地面,把棺木高置于悬崖之上的天然洞穴或人工凿成的洞穴之中,形成奇特的崖葬或悬棺葬。而分布于青藏高原的藏、门巴等族,由于这里气候高寒,存在大面积冻土层,故多实行天葬、水葬。即使实行土葬的民族,也是普遍把葬地选在易于防潮滤水的向阳坡地。
资源对丧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葬具上。制作葬具首先必备原材料,一种葬具,如果为一个民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普遍使用,必就地具有充足易得的原材料。实行石棺葬、石室葬、大石葬的地区,当然首先得具有相当丰富且便于开采的石料;实行土葬一般要有土地和较深厚的土壤条件。以木棺为葬具的地区、林区多木棺葬。内蒙古草原地区多流行火葬,青藏高原一些地区多实行天葬、水葬,西北干旱地区的维吾尔、哈萨克、回、东乡、保安等民族实行火葬及无棺土葬等,自然具有宗教、习俗等种种原因,其中也与缺少石料与土壤、木材等有一定关系。(www.xing528.com)
此外,地理位置及水文、土壤、地震、宗教、传统文化等地理因素对丧葬习俗也有一定影响。地理位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邻近地区民族文化的影响上,如东北地区南部边缘地带的石棺葬,与相邻的齐、晋文化影响有关;湖北东、中部的丧葬习俗往往比湖南更多接近中原文化的因素影响,湖北的西部的丧葬习俗比东、中部往往更接近重庆、四川与贵州等西南地区文化的影响。青藏高原上某些濒河民族多实行水葬则与那里河流湍急、自然净化力强的水文因素有关。川西南的土壤化学成分特殊,腐蚀性强,人们便创造了大石葬这种特殊葬式。福建、广东百越民俗的洗骨葬也与土壤腐蚀性强有一定关系;西南山区包括鄂西一带石灰岩地区土壤瘠薄,坑葬深埋不易,坟墓多用石块靠坡垒砌而成。西昌一带古今多地震,用大石垒为石葬,使其不易塌垮也是地理因素之一。人文地理因素对丧葬影响最大的是宗教信仰。如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兹别克、保安、东乡、撒拉等民族,其丧葬严格遵循《古兰经》的规定,奉行“入土为安”的教义,提倡速葬、薄葬,实行无棺土葬,墓为土坟,修造坟墓忌用陶器砖瓦,葬礼由阿訇主持。信仰佛教的藏、蒙、傣、白、拉祜、裕固等民族,相信“转世再生”,普遍认为祖先的灵魂永存于阴间,会永远保佑子孙后代,因而丧葬期间宴请喇嘛或僧人诵念“超度”。过去大多数信仰佛教的民族长期实行火葬,认为火葬可净化灵魂,超度升天,但由于历史及地理原因,后来才逐渐改为其他葬式。信仰原始宗族的哈尼、傈僳、佤、纳西、景颇等民族,由于崇拜自然万物,在丧葬期间流行“送魂”仪式,提倡厚葬,一般都有“巫师”主持葬礼,并要择日、大摆酒席,或宰杀牲畜、祭奠神灵,都富有浓厚的民族宗教色彩。人文地理因素中的传统文化与古老习俗对丧葬也有重要影响,例如:苗族现居于山区,但丧葬祭祀却用当地缺少的水牛。这是因为,苗族先民原居平坝,平坝适于饲养水牛,自然就以水牛祭祖,后来因历史原因,被迫迁居山区,尽管山区不适合饲养水牛,但因祖先是用水牛祭祖,故这一风俗仍延至今日。此外,生产、生活环境安定与否,也影响丧葬习俗,一般来讲,生产、生活环境安定的地方,丧葬操办与墓地修建比较讲究(如湖北的恩施地区等地),而生产、生活环境不够安定的地方,丧葬操办与墓地修建不太讲究甚至比较草率(如历史上多战乱和自然灾害频仍的安徽淮北、江苏徐州等地)。
综观我国多种多样的丧葬形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火葬较其他丧葬习俗更为科学合理和更具生命力,目前已成为发展潮流和基本趋势。这是因为,火葬不仅可以杀死细菌,有效防止因尸腐或传染病死者可能带来的疾病,而且省地省钱,同时也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目前我国人口众多,用地紧张,木材奇缺,传统的木棺土葬发生了资源危机,加之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地区和民族已开始放弃传统的丧葬习俗,理智地选择了一种符合当今自然资源与地理条件、更为科学的丧葬形式——火葬。实行丧葬改革、推广火葬,这在人口众多、土地匮乏、木材奇缺、经济较落后、环境质量较低下的我国,已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