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理环境与造园要素的影响

地理环境与造园要素的影响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形是创造园林美的首要条件。同时,山的体量高大,可以将园林分割成不同的空间,构成不同特色的景点,并能增添园林野趣的自然美,故山体有园林的“骨骼”之称。植物或花木是园林的必备要素,在造园艺术中,如果把山谓之“骨骼”,水谓之“血液”,植物(或花木)则可以谓之“毛发”。园林中种植花木主要是为了绿化,美化环境,追求生境。目前在世界园林艺术中,植物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

地理环境与造园要素的影响

自然地理要素是园林创造的基本素材。山、水、植物是构成园林的要素或主要角色。地形是创造园林美的首要条件。造园专家公认,地形起伏或山体可以表现出崇高的自然美,园林建造要选择有利的地形给人们提供登高远眺和俯仰观赏的条件。同时,山的体量高大,可以将园林分割成不同的空间,构成不同特色的景点,并能增添园林野趣的自然美,故山体有园林的“骨骼”之称。造园若不具备利用天然山丘的条件,便必须人工堆山叠石,堆(假)山叠石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我国大多数园林中的山是假山(人造山)。水也是组成园林的要素之一,造园追求山水结合,二者相映成趣。如果把山比作园林的“骨骼”,那么水则好比是园林中的“血液”。在审美功能上,水可以增强园林的生气动态美,并形成供人观赏的许多景色;水可以与山形成鲜明的高低对比,使山势更显壮观,景色更显秀丽(如颐和园等);园中大面积的水还可以消除人的沉闷感,给人以空灵开阔、气舒胸展、洁净清爽之感觉。纵观国内外大小园林,都与水结有不解之缘,常常利用水景来衬托园林美,甚至以水作为园林的中心景物供人观赏、荡舟、垂钓等。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的景观特色就是以水取胜。植物或花木是园林的必备要素,在造园艺术中,如果把山谓之“骨骼”,水谓之“血液”,植物(或花木)则可以谓之“毛发”。树木葱茏,繁花似锦,方能显示出园林的秀媚与生机。园林中种植花木主要是为了绿化,美化环境,追求生境。绿色是生命之色,葱郁的草木能优化园林的生态环境,并可以吸引飞禽走兽,造成园林中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气氛,从而使人精神焕发,增添游兴。园林以充分发挥植物美为主的做法,是当今世界园林发展的趋势。西方文化在文艺复兴后逐渐放弃追求人为美而趋向自然美,东方文化深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自古崇尚自然美。目前在世界园林艺术中,植物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除上述自然地理要素中的山、水、植物以外,人文地理环境要素中的建筑(亭台楼阁、桥榭厅廊)也是园林的重要构成物,它与山、水、植物一起并称为造园的四大要素,它在园林营建中具有“画龙点睛”之功能,故有园林的“眼睛”之誉。正是山、水、植物、建筑这些地理要素的有机结合,才使园林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与重要的游览观赏作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