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理环境对帽子和头巾的影响,展现不同地区的特色

地理环境对帽子和头巾的影响,展现不同地区的特色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新疆向东经甘、宁、陕、晋、冀、鲁至沿海,在这一纬度地带上,人们的帽子和头巾的变化颇耐人寻味。由此向东至山东沿海地区,人们的帽子或头巾无突出特征,冬季之外的其他季节,人们基本不戴帽子或头巾。图9富有民族特色的帽子与头巾上述帽子和头巾的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变化,均有它的地理背景。新、甘、宁等地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自然环境与西亚类似,日温差大,戴帽子或头巾在白天可防晒,在早晚及夜间则可御寒。

地理环境对帽子和头巾的影响,展现不同地区的特色

新疆向东经甘、宁、陕、晋、冀、鲁至沿海,在这一纬度地带上,人们的帽子和头巾的变化颇耐人寻味。新疆大多数民族都戴小帽,如维吾尔族男女老少普遍戴四棱绣花小帽(尕巴),哈萨克族姑娘戴的绣花小帽上缀有猫头鹰羽毛,塔塔尔族喜欢戴黑白两色的绣花小帽,乌孜别克族的无棱小帽则多种多样,妇女常在小帽外再罩以薄如蝉翼的挑花绣花披巾,塔吉女绣花帽带有后帘,并喜欢在前沿缀上成排的小银链,柯尔克孜族四季均戴绿、紫、蓝或黑色的灯芯绒小圆帽。生活在甘肃、宁夏的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男子多戴小白帽,女子则戴盖头(白、黑、绿三种)。黄土高原的陕北地区,男子多用白色羊肚子毛巾包在头上并在前额头系结(见图9)。山西中南部、河北省中南部和山东省聊城、德州两地区的男子也多用羊肚子毛巾包头,只不过是在后脑系结。由此向东至山东沿海地区,人们的帽子或头巾无突出特征,冬季之外的其他季节,人们基本不戴帽子或头巾。山东的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濒海地带,女子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多数包头巾,内放一截能弯曲且富有弹性的铁扎片或封箱带,使头巾突出在额前,系结在脖子下面。

图9 富有民族特色的帽子与头巾

上述帽子和头巾的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变化,均有它的地理背景。按照伊斯兰教的礼节,在室外头部不加任何遮盖而对着天空是一种亵渎行为。究其地理原因是伊斯兰教的源地(西亚)处在较低纬度的沙漠地区,戴白色头巾和帽子是为防止太阳对头部的曝晒灼烤等。新、甘、宁等地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自然环境与西亚类似,日温差大,戴帽子或头巾在白天可防晒,在早晚及夜间则可御寒。甘、宁地区的白帽、白盖头,颜色、式样单一,这与当地单调的地理环境有一定联系。新疆的帽子颜色、式样各异,花纹图案繁多,则可能与山地、河谷、绿洲、沙漠、雪山等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熏陶有关。

陕北地表缺乏植被,冬春风速很大,人们用羊肚子毛巾包头,系结在额头既可遮住灰尘,还可作为围巾来遮住耳朵以防冻伤。夏天蒙在头上也可防日晒,又可用来擦汗。山西中南部,人们用毛巾包头系结在脑后,比较宽松舒适,是因为晋中南多盆地,风沙小一些,气温稍高等缘故。冀中南、鲁西北位于太行山脉与鲁中南山地丘陵西北角之间的狭窄地区,是冬季风的通道,“狭管效应”使这里风速较大、尘土较多,冬春季节风沙虽然较大但比陕北地区的风沙要小一些,故这里的人们也用毛巾包头且系在脑后。(www.xing528.com)

山东沿海女人戴头巾是为防晒、防风、防沙。沿海地区大气较洁净,太阳辐射较强,女人们包头上并加上一截铁扎片或封箱带,使头巾在额前挺括,伸出一段距离,这样可以遮住阳光保护脸部。濒海地带多海陆风,女人包上头巾,以免风吹乱了头发,也可以防止沙尘弄脏了头发。

大理白族人民的聚居地。“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该地的四大胜景。大理又名“风城”,风大来自于“海”(大湖泊)山组合的地貌形态。洱海呈南北走向,长约40公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西面是苍山,东面是穷山,下关位于洱海的南岸,长达40公里的“狭管效应”,湖面阻力很小,使得洱海及岸边的风速很大,其中以下关最甚。大理的气候四季如春,按理说人们不用戴帽子或头巾御寒,但因风大,男子多用白布包头,而女子的头巾则更适应这里的环境特征。女子头巾长35厘米左右,宽10~12厘米,外用白布(上部绣一条彩色花边,中下部多用彩色金属片或珠子点缀),内衬海绵或几层毛毡,比较厚实。头巾从前额向左右两侧围起,约围住头部周长的3/5,右侧有红毛线可系在脑后。主要是为了护住额头,因为大风长时间的吹拂易使人头痛,同时包上头巾也可以防止大风吹乱头发。

另外,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人男性头上缠的头巾和女性戴的面纱也是气候的产物,即用以遮挡强烈的阳光和飞扬的沙尘。我国南方人多戴草帽或斗笠也和气候有关,一可遮挡暴烈的阳光,二可在休息时用来扇凉,三可下雨时作为雨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