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荣的主要背景是经济昌盛,归根结底,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人才的出现与成长起着重要的外界作用。事业成功与人才成长脱离不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环境。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这种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科学人才辈出。据统计,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81年美国获得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诺贝尔奖金者高达113人,占世界的30%左右,在全球独占鳌头。就我国国内人才地理分布来看,长江三角洲面积只占全国的1%,人口只占全国的7%,但全国历代杰出的专家、学者竟占全国的1/3以上,其中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学者占43%以上,医学人才占40%左右,明清两代巍科人物占了一半。[2]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乃全国人文之渊薮,这种奇特的现象与地域经济优势是有一定关系的。从时空结合的角度看,我国人才的地理分布大致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从西汉到北宋,全国人才富集中心主要在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山东一带。从南宋开始,全国人才富集的中心南移到江浙一带。这显然与我国北方环境的“推力”与南方环境的“拉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经济重心南移有关。故一般而论,地域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人才的出现。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军事家、文学家的涌现数量往往并不一定与经济的荣衰成正比。我国历史上汉末魏初封建割据,群雄混战,经济凋零,却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军事人才和诗人,正可谓“乱世出英雄”、“愤怒(或忧患)出诗人”。政治、军事、文学方面的人才的成长与政治、文化等人文因素往往更有直接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地域经济发展状况还会影响到人才类型与结构,引发、提供人才需求导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往往会有不同的经济结构,千差万别的经济地理环境往往是各种专门人才诞生的摇篮。如我国南方多水(水利、水力),山西产煤,黑龙江产油,河北产棉,云南产烟,贵州产酒……各地名产由于自然资源不同而不同,对于不同资源确定不同的开发重点,从而形成不同专业的人才群体。
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结构,往往制约着地域人才结构,如长江三角洲是全国最重要的综合性生产基地,生产部门齐全,这种社会经济基础与结构,使得该地区人才力量雄厚,各类人才齐全,从而形成综合性强的人才结构。而山西则是一个以能源开发为重点的生产基地,这种经济结构,相应使山西形成一个比较单一的以煤炭能源开发为主的人才结构。湖北是一个以水电能源开发、汽车生产为重点的生产基地,这种经济结构,相应使湖北形成以水电能源开发和汽车生产为特色的人才结构。(www.xing528.com)
上述启示我们,生活在经济较发达或经济独具特色的地域的人们,要充分认识和珍惜这一“地利”,在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把自己努力锻炼成才,各地应认识和发挥各自的地域经济优势,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为祖国建设培养和输送地域优势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