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种群调查结果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种群调查结果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现存的对开蕨种群已经由原来连续的、成片的分布转变为相互隔离的“岛屿”状分布,彼此孤立,这将使得对开蕨种群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减弱,也不利于基因交流。该种群对开蕨分布个体数量较多,区域内由于对开蕨所处地理环境的因素,对开蕨生长的高度在区域内占有优势,生长状况良好,该分布区内对开蕨保存情况较好。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种群调查结果

由表3可知,野生对开蕨分布点的海拔在680~1200m之间,坡向以北坡或东北坡向为主,喜生正阴坡。北坡和东北坡下午日照时间短,有利于降低温度,提高空气湿度,适宜对开蕨生长。对开蕨主要生长在山地落叶阔叶林下,坡度较陡,坡度10°~45°,平地和缓坡几乎没有分布,对开蕨多生于岩石风化的酸性土壤中,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调查发现,对开蕨在多数样方中呈零星分布,有30~80株不等,在少数样方中以块状、片状等方式分布,100~1000株不等,可以推断这些地区在20年之前都曾有过大面积的对开蕨生长。根据原有资料及走访调查、实地踏查,在集安市阳岔乡、长白县宝泉山乡等区域基本已经绝迹,未发现对开蕨踪迹。而在白山市江源区、浑江区,临江市四道沟、六道沟镇及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村发现了对开蕨的分布。可见,现存的对开蕨种群已经由原来连续的、成片的分布转变为相互隔离的“岛屿”状分布,彼此孤立,这将使得对开蕨种群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减弱,也不利于基因交流。因此,若不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现有分布点也将面临消失。

表3 对开蕨野外详查分布区及种群数量

续表

续表

(1)白山市江源区、浑江区

对白山市江源区调查之后发现,江源地区主要有14处对开蕨野生资源分布,分别位于白山市江源区大阳岔镇、湾沟镇、松树镇、石人镇管辖区内,白山市浑江区发现1处对开蕨野生资源分布。白山市江源区、浑江区属于明显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温热多雨而短促,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气温4.30℃,最高气温37.5℃,最低气温-35℃,年均降水量813mm,年均蒸发量610mm,年日照2410h,全年无霜期120d。调查发现该种群生长在海拔800~1200m。其中,白山浑江区六道江镇分布1处,50株;江源区大阳岔镇4处,420株;江源区松树镇3处,500株;江源区石人镇荣斌村1处,1050株;江源区湾沟镇6处450株。两个区域内对开蕨都有明显的牲畜啃食痕迹。整体来说,该种群的对开蕨个体数量较少,无明显的病虫害情况。该分布区对开蕨保存情况一般。(www.xing528.com)

(2)白山市临江地区

对白山市临江地区调查之后发现22处对开蕨分布区,分别位于临江花山镇、六道沟镇、四道沟镇,共计4110株。临江地区属寒温带冷湿型大陆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干冷。年均气温4.7℃,极端最高气温36.55℃,最低月均气温-13.1℃,年均降水量856.5mm,年均蒸发量1033.4mm。调查发现该种群生长在海拔680~1200m,在对开蕨的生境内有一些大的石砾,种群及周边地带有轻微的人为踏入、活动痕迹。该种群对开蕨分布个体数量较多,区域内由于对开蕨所处地理环境的因素,对开蕨生长的高度在区域内占有优势,生长状况良好,该分布区内对开蕨保存情况较好。

(3)通化市集安地区

对集安地区调查发现了1处对开蕨分布区,位于通化市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村,属亚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吉林省高温多雨区域,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6.5℃,无霜期150d左右,年降水量800~1000mm。调查发现该种群生长在海拔750m处,调查到70株左右,叶片生长健康,无明显的病虫害情况,有人为活动痕迹,该分布区的对开蕨保存情况一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