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洲际层面分析夏季奥运会项目整体和项群竞技实力
采用波士顿矩阵法对整体竞技实力和项群竞技实力分布态势进行研究。波士顿矩阵法是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于1970年首创的一种产品投资组合方法,又被称为BCG分析法、四象限分析法、产品系列结构管理法等。企业决定产品结构时应主要考虑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用“相对市场占有率”指标表示;另一个是业务增长率,用“市场增长率”指标表示。波士顿矩阵法揭示了企业的系列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被广泛运用于旅游、卫生、企业管理、教育等领域,成为当前国际最主要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之一。
(二)从国家(地区)层面分析夏季奥运会单个项目竞技实力
采用优势集团分析法对所有夏季奥运会项目实力分布及阶段实力变化逐一进行研究;优势集团是指在该项目中获奖牌成绩占有一定优势的国家(地区)。一直以来,优势集团一直是研究者在研究奥运会成绩时最常采用的表达竞技体育强国的词汇,但是多数文献并未给出明确的划分规定,如何确定为其占有一定优势,如何才能算是进入了优势集团?本研究将采用百分位数来衡量,对各项目进行百分位等级划分,依据所有获奖牌国家(地区)成绩得分由高到低分为1~4个竞技实力等级集团,以60百分位为节点,将位于第1、2集团即奖牌得分大于或等于60百分位的国家(地区)定为竞技实力优势集团。这种确定优势集团的研究方法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被其他研究者运用过,但研究对象存在一定局限,只针对个别项目的个别赛次展开。而本研究将用此法划分出每个项目在夏季奥运会四个历史阶段中的竞技实力优势集团,更深入地分析奥运会项目在每个历史阶段中竞技实力区域变化特点,探讨夏季奥运会项目形成自身区域格局的原因,为我们准确判断和分析奥运项目竞技实力提供有利依据。
(三)夏季奥运会项目第四阶段竞技实力分布状态分析
采用三元等级判别法逐一对夏季奥运会项目第4发展阶段竞技实力的分布状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确定,三元等级判别法由我国学者田麦久教授于1989年在对我国重点竞技项目设置及布局的宏观决策研究中提出,它是判断事物等级的一种元素组合方法,先确定所需划分等级事物的三个测度指标及其等级标准,再确定三个测度指标重要程度的工作程序,将三个测度进行组合,形成27种不同的组合,再依据组合构成的结果划分其等级。本研究将采用该方法对夏季奥运会项目第4阶段竞技实力所处状态分布进行相对均衡态、失衡态和危机态三种状态的最终判定,科学地确定目前各项目竞技实力发展状态,预测项目未来发展方向,为奥运会项目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注释】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李岩,胡玉利,颜辉.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区域分布特征探讨[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4):375-379.
[3]郑斌.奥运会竞技项目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1993(2):27-41.
[4]李玲蔚.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34-39.
[5]田麦久,刘筱英.论竞技运动项目分类[J].体育科学,1984,3:41-46.
[6]田麦久.试论1986—1988年亚运会、奥运会我国竞技项目的等级配置[J].体育科学,1986(1).
[7]田麦久,等.我国重点竞技项目设置与布局的宏观决策[A].全国体育布局工作会议报告,1989,1.
[8]马铁.国际竞技体育发展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一、二)[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3):9-13,17-21.
[9]杨树安.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五大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3,(5):3-5.
[10]鲍勇.2008年我国奥运项目布局策略探析——从1984年以来的奥运成绩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25-127.
[11]田麦久,等.国家(地区)竞技运动项目实力水平的评级优势、潜优势项目的遴选[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报告论文,2007,10.
[12]田麦久,等.论我国2008年奥运会潜优势项目的确定与超常规发展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2):1585-1592.
[13]华加等.巴塞罗那奥运会竞技实力的分析与评估[J].中国体育科技,1992(6).
[14]张振玟.保加利亚奥运项目实力评估[J].中国体育科技,1992(6):25-28.
[15]宋守训,史康成.奥运会国家金牌名次综合评估预测法[J].体育科学,1993(6).
[16]宋守训,史康成.巴塞罗那奥运会诸强实力格局的评估[J].中国体育科技,1993(2):5-13.
[17]王国凡,薛二剑,唐雪峰.大型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奖牌数预测研究——以北京奥运会为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1):86-90.
[18]赵武,汤天任,等.最优参数v-SVR模型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奖牌的预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4):381-386.
[19]林海明,石立,景曼.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奖牌数和排名预测[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4):21-25.
[20]郭爱民,赵明发.基于灰色理论预测2016年夏季奥运会金牌榜次序[J].中国科技信息,2013(9):173-174.
[21]张玉华.基于线性回归动态模型的中国第31届奥运会奖牌数预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2):24-26.
[22]魏春玲,孙晋海.奥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发展趋势及灰色预测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18-20.
[23]孙强.奥运会400m成绩发展趋势及灰色预测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2,34(2):61-63.
[24]陈艳武.中国女子足球队2008年奥运会成绩预测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4.
[25]汪广磊.备战伦敦奥运会中国游泳男子项目实力分析与成绩预测[J].科教导刊,2012(5):208-209.
[26]Daniel K.N.Johnson and Ayfer Ali.A Tale of Two Seasons:Participation and Medal Counts at the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 Games.Wellesley College Working Paper,2002,2.
[27]王雅平.国家之间的体育角逐——经济学家运用经济模式预测各国奥运会奖牌总数[J].卡耐基中国透视,2008(7).
[28]焦述铭.如何预测伦敦奥运会中国金牌数[J].大学指南,2012(9):74-75.
[29]Condon E M,Golden B L,Wasil E A Predicting the success of nations at the Summer Olympics using neural net-works[J].Computer Operations Res,1999,26:1243-1265.
[30]Hon Kwong Lui and Wing Suen(2007)Men,Money,and Medals: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Olympic Games[S].NBER Working Paper,No.7998,2000,11.
[31]Alexander Matros,Soiliou Daw Namoro.Economic Incentives of the Olympic Games[S].Working Paper,2004:1-26.
[32]王国凡,唐学峰.基于GA和回归分析的奥运会成绩预测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1):4-5.(www.xing528.com)
[33]赵武,汤天任,等.最优参数v-SVR模型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奖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4):381-386.
[34]邓云龙.23~27届奥运会奖牌走向趋势和项目分布特征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3):37-41.
[35]曹景伟.当代夏季奥运会竞争态势的三维透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2):24-30.
[36]罗智.奥运会区域竞技格局动态演变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3):68-72.
[37]石刚强.奥运各项目群体等级区域竞技格局的演变[J].体育学刊,2006(3):115-118.
[38]肖焕禹.奥林匹克运动新格局及其面临的挑战[J].体育科研,2004(6):11-14.
[39]田麦久.国际竞技体育格局的“雅典重组”与中国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1-6.
[40]罗智,甄志平.第28届奥运会的区域竞技格局[J].体育学刊,2005(5):104-107.
[41]黄文宾.奥运会各项目群体国际竞技格局的现状研究[J].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6.2007:14-18.
[42]蒋加华,欧洲冬.夏季奥运会形势及其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1993(2):20-26.
[43]曹景伟.第24~26届奥运会各竞技强国优势竞技运动项目研究[J].体育科学,2001(1):39-43.
[44]孙雷鸣.对世界体育强国在奥运会“金牌大户项目中“弱项”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院学院学报,2003(2):1-6.
[45]郭文.中、美、俄、德、澳五国优势项目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
[46]王瑞亮.从悉尼和雅典奥运会看中美俄竞技体育水平的发展变化[J].辽宁体育科技,2006(2):51-53.
[47]白海波.我国与奥运会强国竞技体育实力的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163-165.
[48]刘建坤,崔铭香,罗国程.中、美、俄三国奥运竞技实力比较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7(3):44-46.
[49]文静.世界主要体育大国竞技实力评价研究——以雅典奥运会成绩为例[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论坛论文,2006.
[50]田麦久.“竞技体育强国”论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1441-1444.
[51]冷永强.第24~26届夏季奥运会体能主导类项群奖牌归属的地理分布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39.
[52]林华.第1~27届奥运会难美项群的竞争态势演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6).
[53]王凤春.第24~27届奥运会难美项群强国竞技实力动态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2).
[54]田麦久.世界田径国家的组域划分[J].田径,1982(1):12-14.
[55]詹建国.从第27届奥运会透视国际田坛实力格局及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的努力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
[56]张玉泉.从悉尼奥运会看世界田坛新格局及运动实力演变[J].体育与科学,2004(1):50-55.
[57]李涛.雅典奥运会各国田径整体竞技实力的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1):32-34.
[58]曹景伟.百年奥运会世界田径竞争格局及发展态势[J].体育与科学,2000(1):23-30.
[59]许铭.亚欧美三大洲竞技体操运动的比较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3):79-81.
[60]李思民.第27届奥运会世界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态势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2(2):95-98.
[61]田凌.2004年奥运会男子竞技体操评析——兼评1992年以来世界男子竞技体操实力格局的发展态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80-83.
[62]马莉.27届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四强实力的对比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110-113.
[63]张其东.中国男子体操队历届奥运会成绩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4.
[64]吕志刚.从雅典奥运会跳水奖牌分布看中国跳水未来面临的冲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
[65]葛耀.第26届奥运会游泳决赛国家游泳整体实力评估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6):42-44.
[66]冯强,敬龙军.从北京奥运会看世界游泳发展新格局[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4):110-111.
[67]张玉泉.世界男子篮球竞技格局的演变及发展趋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
[68]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7.
[69]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