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被世界各国(地区)视为展现自身实力的重大盛会,不仅将其作为本国(地区)竞技体育实力水平的展示,而且更是将其作为体现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平台。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参与到奥运会中,世界各地政府对奥运会的逐渐重视,普通大众对奥运会关注日益增多,伴随着针对奥运会的科学研究也日益增多,每次奥运会前后有大量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发表,涉及的研究内容众多,范围较广,有奥运成绩、奥运效益、奥运政策、奥运文化、奥运遗产以及国家(地区)奥运备战情况等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内容是对奥运成绩的相关研究,也就是世界各国(地区)在奥运会上所获成绩的分布格局。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奥运会竞争格局的研究逐渐成为竞技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分析表明,奥运会竞争格局研究的范围广泛、对象繁多、方法各异,所以本研究以奥运会竞赛时间为依据,将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分为奥运会赛前预测和赛后分析两个方面。
(一)夏季奥运会赛前竞争格局预测研究
预测是指事前的推测或测定,即在掌握现有信息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对未来的事情进行测算,以预先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与结果。奥运会竞争格局赛前预测工作,一直以来都是赛前各国家(地区)政府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本国(地区)或他国(地区)的成绩预测,能合理有效地完成赛前奥运会专项资金分配、人员配置、训练投入等工作。
我国学者针对奥运会整体竞技项目格局的赛前预测研究,一般主要是以前一届奥运会成绩或奥运会周期中的其他重要比赛为依据,探寻下届奥运会可能获得的成绩。早在1992年,我国的专家学者就对奥运会强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竞技实力进行过的分析与评估。[13]我国学者张振玟就曾对保加利亚重点项目在1988年奥运会,1990年和1991年的世锦赛或世界杯上的成绩预测该国在1992年奥运会各项目金牌:举重2~3枚,射击1~2枚,摔跤0~1枚,拳击1~2枚,体操0~1枚,皮划艇0~1枚,田径1~2枚,总计2~12枚。[14]我国学者宋守训、史康成在20世纪90年代初探索一种对世界重大比赛的奥运会项目成绩采用追踪统计+综合评定+对比分析的方法,采用对比分析和专家咨询的综合评估预测方法,对世界各国奥运实力进行年度分析和奥运会周期总分析,对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金牌走向、诸强实力格局、金牌和名次进行了中近期预测,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通过巴塞罗那奥运会验证,可看出该方法:(1)适合体育比赛的特点,较科学可行;(2)对全牌的走向、前12名的实力格局的评估分析、金牌和名次的预测基本和实际相符;(3)和国外同期预测相比,准确率较高。[15][16]王国凡、薛二剑等学者就曾基于计量经济学理论,依据人口数、人均GDP、主场优势、社会制度、上届奥运会的成绩,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初步模型;考虑世界各国竞技体育实力存在差距,利用模糊均值聚类分析理论,将竞技体育实力划分为五个等级,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提出经济学与竞技体育实力差异理论相结合的改进模型,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数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既能揭示世界各国奥运会奖牌数变化的总体趋势,又能克服竞技体育实力差异对预测精度的影响;适用于大型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奖牌数的预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17]赵武等人利用最优参数v-SVR模型,对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各参赛国的竞技运动成绩(奖牌)进行了预测,针对v-SVR模型中的未知参数选择问题,利用GA对参数进行动态监督优化寻优,以提高模型精度;通过与以往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表明在有限样本的情况下,最优参数v-SVR模型的预测偏差较小、预测方向的精准度高。[18]林海明等人为了预测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奖牌数及其排名,从历届奥运会奖牌数据中,选取对奥运会趋势预测有代表性的数据,用计量经济、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在理论意义、统计检验、计量检验通过的条件下,对奥运会体育强国奖牌数进行趋势预测。结果显示:预测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将取得46金16银37铜,合计99块奖脾,金牌数保持第1,奖牌数至少是第2名,并对中国队参赛提出一些建议,并说明预测方法应用的条件。[19]郭爱民和赵明发于2013年对第20~25届连续6届奥运会奖牌排在前十的国家(美国、俄罗斯、中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日本)进行金、银、铜牌数量统计,并建立GM(1,1)模型,计算出第31届奥运会十国金、银、铜牌数量和成绩排名。[20]学者张玉华构建奥运奖牌动态模型,指出了奥运奖牌数的内禀增长率和最大容纳量,根据1984—2012年中国奥运会的成绩,采用线性回归对中国第31届奥运会的奖牌进行预测,得出金牌数为40枚,奖牌总数为95枚,奖牌数为203枚的预测结果。[21]
我国学者也有对单个项目进行预测的研究,灰色理论是我国学者最热衷运用的预测方法,其中最早和最多涉及的是田径项目,学者魏春玲和孙晋海2005年以历届奥运会田径比赛各项最好成绩为基础,利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方法探讨了奥运会田径项目的发展变化趋势。利用3数据建模预测法,给出了奥运会田径主要项目的预测模型和第28届奥运会预测成绩,经检验预测精度很高。[22]研究者孙强也用同样的方法给出了奥运会400米成绩的预测模型和第30届奥运会的预测成绩。[23]2006年陈艳武也是在灰色预测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女子足球队能够实现2008年奥运会“保三争二”的既定目标。[24]汪广磊用数量统计和灰色模型分析法对1996年奥运会以来男子游泳成绩进行分析,分别预测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成绩为1分43秒64,男子200米蝶泳成绩为1分53秒27,男子400米自由泳成绩为3分36秒64,男子1500米自由泳成绩为14分28秒68。[25]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多数专家学者对奥运会成绩的预测研究主要是从国家(地区)竞技体育成绩出发,从前几届或近期不同赛事或其他国家奥运成绩的统计和对比等形式而获得预测结果,直到近几年才有个别学者如王国凡和赵武等人,不仅从前届奥运成绩,而且还考虑国家(地区)人口、经济、政治等其他方面对奥运会成绩进行预测。相对于我国学者奥运会的赛前预测工作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更加注重从社会、经济、人口、政策、地理等多学科角度分析影响奥运会竞争格局的原因,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下届奥运会做出预测。Daniel K.N.Johnson教授在2002年A Tale of Two Seasons:Participation and Medal Counts at the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 Games一文中,以“二战”后所有的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为对象,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认为:经济和政治对于奥运会奖牌归属的起着决定性作用;相对于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的参与水平受收入和气候因素影响较大,人口因素较少,而且主办国优势较不明显;虽然这些因素对于两季奥运会的影响不同,但这些社会经济变量仍能非常好地解释奥运会参与国的成功与否。[26]他还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不久对各国奖牌/金牌总数进行了预测,美国将获得最多的奖牌数(103枚),而中国将获得最多的金牌数(44枚),获得奖牌最多的前五个国家依次为美国(103枚)、俄罗斯(95枚)、中国(89枚)、德国(66枚)与日本(37枚)。[27]同时,他也利用回归公式对伦敦奥运会进行过预测,即Medals=0.42+(6.23×10-4T)+(0.09×I+7.88×10-4I2)+(-4.24P+11.60P2)+H+E(其中,T是各国现有奖牌数,I是人均收入,P是各国人口数,H是东道主加成,E则是国家体制得分),根据该公式预测出伦敦奥运会前三国家奖牌分别为:美国99枚(金牌34枚),俄罗斯奖牌82枚(金牌25枚),中国67枚(金牌33枚)。[28]
Condon(1999)等人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各国奥运会总积分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因变量和神经网络的输出量,以国土面积(包括海洋面积)、人口数、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寿命、可用飞机场数、铁路长度、高速公路长度、GDP、人均GDP、电容量、进口货物价值、出口货物价值、总发电量、人均用电费用这17个变量为解释变量,预测世界各国在奥运会比赛的成绩积分,研究发现神经网络预测精度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9]岭南大学的Hon-Kwong Lui和香港大学的Wing Suen两位学者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952—2004年的14届奥运会的分析得出:(1)人口数量和收入是影响奥运会奖牌分布的重要因素,人均奖牌数与人口数量和收入呈正相关;(2)当人口和收入有限时,强烈的国家特色仍继续影响奥运会奖牌数;(3)教育和预期寿命对于一个国家奖牌获得没有影响,但东道主国家对于奖牌的分布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预测了在北京奥运会中,中国将保持第2集团,相对于雅典奥运会奖牌数将提高14%。[30]Matros和Namoro(2004)运用对策论建立预测模型,认为影响奥运会成绩的因素不仅包括前人提出的经济学、人口统计学、政治体系、主场优势、体育文化等,而且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运动员的自身因素,即运动员成为优秀运动员面对的机会成本,以人口出生率、运动员初婚年龄、移民政策问题作为定量依据;二是国家对体育投入资源,以国家在不同体育项目投入资源作为定量依据建立模型。[31]
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国外和国内的专家学者们对奥运会成绩预测研究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国外的专家学者多数注重从统计学层面,运用经济学等原理进行研究,而我国多数专家学者更加注重从奥运会成绩及其提高潜力的角度,运用灰色理论,构建模型完成预测工作。两种研究各有利弊,国外学者纯粹利用经济学原理建立的模型适用范围有限,难以将应用到所有国家,[32]神经网络模型缺乏严格数学理论支持,存在网络结构难以确定、适合大样本学习问题,[33]我国学者运动的灰色理论分析又过于单一,未考虑到除奥运成绩本身之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何能克服各种预测研究方法的不足,结合多种预测方法的优势,高效地预测奥运会成绩将是国内外从事奥运会成绩预测的专家学者们所亟待解决的事情。
(二)夏季奥运会赛后竞争格局探析研究
1.夏季奥运会全球整体实力格局研究
(1)多届次奥运会竞技实力分布及其趋势发展研究。
在众多的奥运会竞争格局研究中,以多届次奥运会整体格局为研究对象的文章较多,但也是主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如邓运龙博士的《23~27届奥运会奖牌走向趋势和项目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分析了1984—2000年5届夏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设置、奖牌分布情况,提出了奥运会奖牌在数量上呈现第1集团二强独霸的称雄格局,多年基本没有改变,第二集团群雄争鹿格局,争夺极为激烈,夺取金牌的国家和地区及大于或等于3枚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逐届增多,呈现明显的多极化趋势。在项目分布上奖牌第一和前三的国家,游泳和田径项目实力雄厚,夺金优势明显的总体特征。体操、摔跤、举重、射击也是夺金大项,但夺金项目新的增长点不明显。[34]曹景伟学者在《当代夏季奥运会竞争态势的三维透视》一文中以第24~26届奥运会为研究对象,从实力维、国家维和项目维三个层面对当代奥运会的竞争态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三大竞争集团界岭分明,第1集团优势明显,第2集团间竞争日趋激烈。各竞技体育强国均有特色性的优势项目群,其涵盖面大小及其竞争质量决定了它们的竞争地位;第2集团国家之所以优势明显,是因它们在众多体能和技能类项目上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35]罗智的《奥运会区域竞技格局动态演变研究》一文,研究第24~28届夏季奥运会各区域竞技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结果表明,奥运会强势板块由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构成,弱势板块由大洋洲、中南美洲和非洲构成,在强势板块中,欧洲奥运会竞技格局较为稳定,各项目群体竞技实力的时间变化情况不大,亚洲和北美洲男子体现优势项群的稳定性,而女子优势项群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在弱势板块中,中南美洲和非洲奥运会竞技项目比较单一,且大多表现出竞技的非连续性,女子为甚。[36]学者石刚强以项目群体为单位,分析第24~28届奥运会各参赛国各项目成绩,研究各项目群体竞技实力的等级区域构造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欧洲是构成各项目群体优势区域的重要组成成分,亚洲在制胜类、得分类、评分类项目群体优势区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各项目群体弱势区域的构成是以大洋洲和非洲为主导,各项目群体的优势和弱势区域的漂移主要源自北美洲和南美洲。另外,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群体等级区域构造较为稳定,得分类等级区域漂移时有发生。[37]
以上的研究是以各大洲为区域,以3~5届次的奥运会成绩为统计范围,探讨全球竞技体育格局,详细分析了各洲在此阶段的实力分布情况,为我们宏观了解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全球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参考,但是在这之前我国学者的研究较少。
(2)单个届次夏季奥运会整体实力的分析。
单个届次夏季奥运会整体实力的研究,能及时评价目前世界竞技体育现实状态和变化特点,为后一届奥运会的准备做出可以借鉴的参考。因此,我国学者对单个届次奥运会整体实力的相关研究也较多,如肖焕禹等学者对第27届奥运会进行回顾总结,剖析三强比拼、第2和第3集团蓄势待发的世界新格局,充分说明由于奖牌数量增加、夺金领域拓宽等原因使得亚洲体育在世界体坛异军突起。[38]到了雅典奥运会,田麦久教授明确提出中国已进入第1集团,“西太平洋组合”崛起,并向“北大西洋组合”的世纪垄断提出挑战,竞技优势的均衡化缓慢但稳定地推进,实现国际竞技体育格局的“雅典重组”,该文首次从海洋地域学角度审视世界竞技体育格局及演化,给予我们全新视角,开拓今后研究思路(见图1-2)。[39]罗智、甄志平两位学者研究第28届奥运会各区域竞技格局特色,除中南美洲外,测量类项目群体在其他各大洲的绝对竞技实力竞技格局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制胜类项目群体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竞技上占有较大的竞技空间;亚洲评分类项目群体占有最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南美洲以设防型命中类项目群体占有最为重要的战略地位。[40]宋卫学者分析第28届奥运会各参赛国各项目成绩,得出亚洲在得分类、评分类和制胜类项目群体的一级区域中,占有较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欧洲在测量类、命中类、评分类项目群体的一级区域中,有着较为强悍的整体实力;中国在得分类、无防型命中类和评分类项目群体竞技实力较为强盛,且女子强于男子。黄文宾研究第28届奥运会各项目群体的国际竞技格局,欧洲男女在各项目群体绝对竞技实力的国际竞技格局中,均有着较为显赫的竞技地位;亚洲在得分类、制胜类和无防型命中类项目群体的国际竞技格局中,处于较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另外,北美洲和大洋洲在某些项目群体的国际竞技格局中,存在着绝对和相对竞技实力地位的反差;亚洲在某些项目群体上存在着性别发展的“非衡”性。[41]
以上单个届次奥运会竞争格局研究文献与多届次奥运会竞争格局研究文献类似,都是着眼于世界层面,以各大洲为研究区域,主要涉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20多年的全球奥运会格局整体研究,然而对现代夏季奥运会诞生至20世纪70年代的奥运会格局及其演变态势,却都鲜有看到相关研究。其主要原因与我国的奥运历程有关,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虽也参加过几届奥运会,但是由于当时我国整个竞技体育水平低下,奥运会上未获得过奖牌,随后由于反对国际奥委会搞“两个中国”的阴谋,1956年,中国宣布拒绝参加奥运会,直到20多年后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才正式参加奥运会比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至此中国竞技体育正式登上世界舞台,随之对奥运会竞技格局研究也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图1-2 西太平洋组合对北大西洋组合世纪垄断的挑战
引自田麦久.国际竞技体育格局的“雅典重组”与中国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1-6.
2.夏季奥运会国家(地区)实力分布研究(www.xing528.com)
对国家(地区)奥运会竞技实力的分析,一直以来也是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体育强国的实力研究众多。如蒋加华和欧洲冬在对《欧洲夏季奥运会形势及其趋势》一文中,通过1972年、1976年和1988年3届奥运会分析认为,苏联的解体和两德统一,使得1992年奥运会中实力格局将发生改变,总体实力由“前苏联>前东欧六国≥欧共体≥前民主德国≥美国”转变为“欧共体>独联体>德国>美国>东欧六国≥俄罗斯”。[42]曹景伟在2001年探讨第24~26届奥运会各体育强国的优势项目群及其动态消长,并与我国进行比较,得出:(1)各竞技体育强国均有特色性的优势项目群,其涵盖面大小及其竞争质量决定了它们的竞争地位;(2)我国优势项目群具有鲜明的项群特征,主要集中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和隔网对抗性项群。与美、俄、德相比,我国体能主导类项群对奥运会奖牌总量的贡献率太小[43]。孙雷鸣等从第24、25、26、27届奥运会的成绩汇总中,分析了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世界体育强国在奥运会“金牌大户”——田径、游泳、水上项目中的薄弱环节,包括:田径中男女800米和长距离跑项目,游泳中男女中短距离自由泳和蛙泳,水上项目中男女DⅡ型帆板、赛艇双人双桨,等等。通过这些提示中国今后针对世界体育强国的“弱项”如何寻求突破点。[44]学者郭文收集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和澳大利亚五国在第24~27届奥运会总体及各项目成绩,确定各国优势项目和绝对优势项目。并对项目构成、成绩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空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优势项目成绩月稳定,越有利于奥运会成绩的稳定和提高,美国优势项目在24~27届奥运会发挥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而俄罗斯和德国优势项目呈现大幅度下滑趋势;澳大利亚和中国优势项目呈上升趋势,且幅度较大,与美国、俄罗斯和德国相比,中国优势项目和绝对优势项目成绩有较大幅度进步,但其绝对成绩仍较差,与绝对成绩较差的澳大利亚相比,中国优势项目和绝对优势项目进步幅度较小。[45]王瑞亮等学者对中美俄三国在悉尼和雅典奥运会中夺取的奖牌数量、体育项目布局和各体育项目水平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同美、俄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优势项目和亚优势项目的发展正陷入一种误区,被表面上的金牌数所蒙蔽,向金牌转化的实力基础非常薄弱,金牌上升势头已成强弩之末,中国军团要想赶超美俄军团,需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契机,重点发展田径和游泳这些金牌大项。[46]白海波等学者通过对我国与悉尼奥运会金牌榜前十名国家在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这四年奥运会项目的重大比赛(悉尼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成绩的比较研究,找出我国与美国、俄罗斯等奥运会强国在获奖面、三大球和两大基础项目及男子竞技项目成绩等方面的差距;中国要与美、俄并称世界竞技体育第1集团,除保持现有优势项目外,需寻找新的金牌增长点;提高金牌数量较多的两大基础项目、水上项目、男子运动员的竞技实力是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47]刘建坤、崔铭香等学者对中、美、俄三国在第28届奥运会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美、俄两国相比,中国的奖牌在金牌、银牌和铜牌上的分配比例不合理,银牌和铜牌在总奖牌数中所占的比例偏小;奖牌在体能主导类项群的分配比例太小;奖牌的分布面太窄;优势项目几乎没有可持续的空间。据此提出我国应对挑战的策略:强化举国体制、加大科研力度、合理项目布局、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加速后备人才培养步伐。[48]文静在《世界主要体育大国竞技实力评价研究——以雅典奥运会成绩为例》一文中运用Topsis法综合评定出,在世界主要体育大国中,中国位居于第四,落后于美、俄和澳大利亚[49]。2008年,我国学者田麦久教授,确定了竞技体育强国的判别标准,并对历届奥运会分析后,认为我国自悉尼奥运会以来,已列入国际竞技体坛强国之一。[50]
以上的文献主要从国家(地区)层面进行的奥运会竞技实力比较研究,探寻国家(地区)之间奥运会竞技实力格局,寻求各国(地区)竞技实力的差距所在,合理地分析出每个国家(地区)的优、劣势。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以奥运会竞技强国为研究对象,缺乏对奥运会竞技弱国之间的比较和实力演变趋势研究。
3.夏季奥运会项群或单项竞技实力分布研究
由于奥运会项目众多,从这一层面的研究远远多于前两个层面的研究,但研究项群主要以体能和技能项群为主,单项则是以田径、体操为主,对其他项群和单项竞技实力的研究也有,但相对较少。
(1)夏季奥运会项群竞技实力分布研究。
以项群为研究单位的文献,如冷永强对第24~26届夏季奥运会各大洲体能主导类项群的奖牌配置情况,并揭示了体能类项群总体及各亚类的地理分布特征,并据此剖析社会、历史、经济、地理、种族等因素对各洲优势项目形成的影响[51]。林华等学者对第1~27届奥运会难美项群项目的奖牌统计,对不同历史阶段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态势进行探讨其结果为:(1)难美项群的奖牌分布在欧、美、亚地区,其中男女项目欧洲占绝对优势,竞技体操则以欧亚为主;(2)难美项群各单项的奖牌分布由“单极化”向“多极化”发展;(3)以前苏联、日本、德国为首的集团是男子竞技体操强国,而前苏联、德国、罗马尼亚是女子竞技体操的“领头羊”,跳水则是美国和中国的强项。[52]王凤春等学者对第24~27届奥运会难美项群项目的奖牌归属进行统计,采用奖牌赋值法,引入动态演变系数。第24~27届奥运会难美项群男子项目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以美国为首的第1集团竞技强国难美项群发展呈下降趋势;第2、第3集团国家男子项目发展势头良好。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在第24~27届奥运会难美项群女子项目的动态演变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而作为体操列强的罗马尼亚和老牌竞技强国德国动态演变呈下降趋势,竞技实力处于低谷。[53]
(2)夏季奥运会单项竞技实力分布研究。
早在1982年,我国训练学专家田麦久教授就将田径项目的国际竞争格局划分为东欧、北美、西欧、加勒比、东非、澳新、远东七个区域,并详细分析各区域的项目特点。[54]詹建国和张玉泉等专家学者分别都对27届奥运会田径比赛结果分析,认为各洲际田径实力表现为:欧洲>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中南美洲。[55][56]李涛等学者对第28届奥运会田径成绩进行分析认为当今世界田径竞技实力格局极不平衡,金(奖)牌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依地域优势强弱依次为:欧洲、北美洲、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57]曹景伟在《百年奥运会世界田径竞争格局及发展态势》一文中对第1~26届奥运会田径竞争格局进行系统研究,总体呈现出以欧洲和北美洲为主导,女子欧洲在优势,男子北美洲占优势,百年来世界田径竞争格局极不平衡,但随着田径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田径金牌多级分享的分散化趋势正在缓慢形成,并将奥运会划分成四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田径竞技实力格局的特点如下:第1阶段,以英、美为主导;第2阶段,英国衰退和芬兰崛起;第3阶段,东欧国家集团对美国形成强大冲击;第4阶段,美国超强独霸下的田径竞争多极化。[58]体操项目的研究如许铭的《亚欧美三大洲竞技体操运动的比较分析》一文对第27~28届奥运会体操比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世界亚欧对抗的体操旧格局彻底分崩离析,亚欧美三足鼎立;欧洲的整体实力较雄厚,亚洲的实力弱于欧洲、美洲,其主要原因是难度创新,技术水平稳定性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距。[59]
李思民对第27届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成绩分析发现,世界女子竞技体操运动的格局较为稳定,罗马尼亚队和俄罗斯队仍是团体冠军的主要争夺者,中国队的团体实力呈上升趋势,全能比赛呈均衡性特征,要求运动员4个项目均衡发展,4个项目要稳定地发挥,不能有弱项存在。单项比赛呈特长化特点,技术的发展要求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的难度和编排上不断创新,同时更加注重表现动作的艺术性和落地的稳定性。[60]田凌通过对雅典奥运会男子竞技操24枚奖牌的归属,分析了雅典奥运会男子竞技体操的发展趋势,并就1992年以来世界男子竞技体操实力格局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发展态势。[61]马莉对27届奥运会罗、俄、美、中等四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的技术发挥和成绩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女子队技术发挥良好,心理素质稳定性提高,整体实力与俄罗斯、罗马尼亚的差距缩小,奠定了新世纪的新起点。高低杠和平衡木仍是我国强项,跳马在难度和专项素质方面、自由体操的艺术性及表现力方面比罗、俄还有较大差距。[62]张其东通过对中国男子体操队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6届奥运会中取得的成绩和国外体操队的成绩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男子体操队经历了初登奥运舞台便显尽王者之气,惨遭滑铁卢,逆境中崛起登上奥运巅峰,兵败雅典跌入低谷的发展历程,提出加大难度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加强排兵布阵能力、加强后备力量、注重稳定性训练、适应体操新规则、终身体操科研和情报收集、大力培养领军人物等对策措施。[63]
其他的项目研究比如学者吕志刚从雅典奥运会跳水奖牌分布分析未来世界跳水界的发展趋势:欧洲人要求重新划分世界跳水格局,打破中国人“玩跳水”的天下,而且心态非常急切;以单人项目为突破口,打破中国的垄断地位,澳大利亚将取代传统跳水强国俄罗斯,成就世界跳水“榜眼”的地位;用高难度赢得优势,成为发展世界跳水的新潮流。[64]
学者张玉泉通过对第26届奥运会游泳项目决赛结果的统计,采用媒体评价法和积分评价法,综合评价了国家竞技游泳整体实力。结果表明:本届比赛奖牌、得分呈分流态势,世界游泳运动实力总体分布相当广泛,但世界泳坛竞争格局并不平衡,呈现出鲜明的四类集团等级(金字塔)结构特征。[65]学者冯强、敬龙军从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各国获得奖牌的情况来看,传统游泳强国美国和澳大利亚领跑世界泳坛的格局并没有改变,但世界游泳运动也呈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格局:美、澳独霸世界泳坛;欧洲军团强势崛起,马拉松游泳实力突出;中、日、韩三国捍卫亚洲泳坛荣誉;非洲游泳实现突破;南美大陆游泳局面落后。[66]
葛耀、李可可、施鲜丽等人对历届世界最高水平男子篮球比赛(即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世界篮球锦标赛男子比赛)前三名成绩的分析,发现世界男子篮球竞技格局分四个阶段:美洲绝对统治时期(1936—1966年)、三国鼎立时期(1967—1991年)、梦之队称霸世界时期(1992—2001年)、全面抗衡时期(2002—至今)。世界男子篮球竞技格局演变的原因有:各洲篮球普及水平不同、战略流派的不断融合、各国职业联赛的蓬勃开展、篮球规则的不断修改。世界男子篮球竞技格局演变趋向是:进入前三名的国家和地域范围扩大,各地区争夺激烈、呈现多极化发展,竞技格局演变促进技、战术风格流派相互融合,篮球规则的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将加剧篮球竞技格局的演变。[67]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通过对奥运会项群或单项竞技实力的分析,探索自身优缺点,项目竞技实力强国特点,以及项目发展的新态势,能客观准确地为本国(地区)在该项目上进行科学定位和确定未来发展方向,为寻找突破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研究参考。另外,无论是奥运会整体实力、项群,还是单项竞技实力的研究都是在第24~29届奥运会之间,其原因在前文已经进行了分析。
综上所述,从奥运会项目发展趋势和策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要想在奥运会中获得成绩,对于项目布局和结构调整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做好这一点,需要我们对奥运会项目的实力分布及其区域特征进一步探讨。然而,在以往奥运会竞技实力分布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研究时间范围有限,只是针对单个届次或几个届次的奥运会进行研究,多数在第24~29届奥运会之间,未能对现代奥运会自举办以来的竞技实力演变历程进行全面的剖析,现代奥运会已有百年历史,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探索,总结现代奥运会竞争格局的演变历程和区域特征,从而进一步完善现代奥运会竞争格局研究。
其次,研究空间范围有限,多数是针对个别项群或单个项目的奥运会成绩进行研究,未能从整体、项群和单项三个维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现代奥运会项目众多,三个维度的全面研究有利于我们客观准确地分析本国(地区)所处地位,分析优劣势,从而提出合理的奥运战略。
再次,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数只是简单地将奥运会各区域所获得的奖牌进行相加统计,同时更多地从各区域对奥运奖牌的占有情况进行分析,虽有少数对各区域自身奥运奖牌在历届中的变化作出分析,但也未能有效结合两者,综合进行比较。
最后,所得竞技体育实力分布结果缺乏理论层次的深入,仅仅停留对竞技实力差异现象的描述及统计分析,对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缺乏深层次探讨。对格局形成影响因素的探讨有利于深入探索国家(地区)发展竞技体育过程中长板和短板,为本国(地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科学策略和有效建议。
因此,本研究以第1~30届夏季奥运会为时间范围,以大洲和国家(地区)为空间范围,从整体、项群和单项三个维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波士顿矩阵法、百分位法和三元等级判别法,全面探析夏季奥运会项目竞技实力分布特征,确定奥运会各项目竞技实力区域分布及演变特征,同时从不同角度探寻影响夏季奥运会项目竞技实力分布的原因,为国际和国家奥运会项目的合理设置和科学调整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