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准确地定取腧穴,仅掌握腧穴的定位还不够,还必须要运用恰当的取穴方法。临床常用的取穴方法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适用于大多数腧穴,体表解剖定位法仅适用于体表解剖标志明显的腧穴,指寸定位法在运用时,必须结合运用骨度折量定位法。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解剖学体表标志为依据来进行确定经穴位置的方法。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
固定标志,指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如腓骨小头前下方定阳陵泉、眉头定攒竹等。
活动标志,指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如拇指上翘,于腕横纹桡侧两筋间定阳溪;尽力屈肘,于肘横纹桡侧纹头定曲池等。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并依据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此法在运用时须注意,各部的骨度有一定的使用范围,直寸用于度量纵线上的尺寸,横寸用于度量横线上的尺寸。
全身主要骨度折量:
1.头面部
(1)直寸
①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折作12寸(图2-5-1)。
②眉间(印堂)→前发际正中,折作3寸(图2-5-1)。
图2-5-1 头部骨度分寸(直寸)
③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后发际正中,折作3寸。
(2)横寸
①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折作9寸(图2-5-2)。
②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折作9寸(图2-5-3)。
图2-5-2 头部骨度分寸(横寸)
图2-5-3 头部骨度分寸(横寸)
2.胸腹部
(1)直寸
①胸骨上窝(天突)→胸剑联合中点,折作9寸(图2-5-4)。
图2-5-4 胸腹部骨度分寸
②胸剑联合中点→脐中,折作8寸(图2-5-4)。
③脐中→耻骨联合上缘(曲骨),折作5寸(图2-5-4)。
(2)横寸
两乳头之间,折作8寸(图2-5-4)。
3.侧胸部
腋窝顶点→第11游离端(章门),折作12寸(图2-5-5)。
图2-5-5 侧胸部骨度分寸
图2-5-6 侧胸部骨度分寸
4.背腰部
(1)横寸
①肩胛骨内缘→后正中线,折作3寸(图2-5-6)。
②肩峰→后正中线,折作8寸(图2-5-6)。(www.xing528.com)
(2)直寸
定取背腰部腧穴纵向的骨度分寸一般以椎体(棘突)为准,常用的有21椎体(棘突),即12个胸椎、5个腰椎、4个骶椎(图2-5-6)。
5.上肢部
①腋前纹头→肘横纹,折作9寸(图2-5-7)。
②肘横纹→腕掌、背侧横纹,折作12寸(图2-5-7)。
图2-5-7 上肢部骨度分寸
图2-5-8 下肢内侧骨度分寸
6.下肢部
①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踝上缘,折作18寸(图2-5-8)。
②胫骨内侧髁下缘→内踝尖,折作13寸(图2-5-8)。
③内踝尖→足底,折作3寸(图2-5-9)。
④股骨大转子→膝中,折作19寸(图2-5-10)。
图2-5-9 内踝部骨度分寸
图2-5-10 下肢外侧骨度分寸
⑤膝中→外踝尖,折作16寸(图2-5-10)。
⑥臀横纹→腘窝横纹,折作14寸(图2-5-11)。
图2-5-11 下肢后侧骨度分寸
注意,膝中水平线,下肢伸直时,前平髌骨下缘,后平腘窝横纹(图2-5-10);屈膝时,可平犊鼻穴(图2-5-12)。
图2-5-12 小腿外侧骨度分寸
(三)指寸定穴法
指寸定穴法,是在骨度分寸的基础上,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临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必须参照被取对象身材的高矮适当增减比例。
指寸定位法有以下三种。
1.中指同身寸
中指屈曲时,以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图2-5-13)。此法适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脊背取穴的横寸。
图2-5-13 中指同身寸
2.拇指同身寸
以拇指指关横纹的宽度作为1寸(图2-5-14)。此法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折量。
3.横指同身寸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以其中指近端指关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图2-5-15)。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的直寸和背部的横寸。
图2-5-14 拇指同身寸
图2-5-15 横指同身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