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对伊比利亚美洲的传播历程

中国对伊比利亚美洲的传播历程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6 年 9 月 3 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班牙语广播正式开播,当时对外传播的主要目标对象是西班牙,同时也为对伊比利亚美洲的传播打下了基础。次年 12 月 17 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通对拉美地区的西语广播,为伊比利亚美洲国家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

中国对伊比利亚美洲的传播历程

早在16世纪下半叶,中国和墨西哥之间就开辟出了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的货船满载丝绸、香料等远赴墨西哥地区,这条“海上丝路”不仅连通了中国—伊比利亚美洲的商贸往来,也是两地的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早期纽带,中国对伊比利亚美洲的传播亦起始于此。

一、华人媒体初探路

虽说,中国与伊比利亚美洲的渊源颇深,但在新中国成立前,两地之间并没有太多官方媒体上的往来,中国对伊比利亚美洲的传播主角大多是当地华侨和来访的游客或商人。

伊比利亚美洲的第一批华文报纸诞生于 20 世纪初期,出现在早期中国移民聚集较多的国家,如加勒比地区的古巴、南美洲的秘鲁、中美洲地区的巴拿马和北美洲的墨西哥,今天这批报纸大多已不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逐步加强与伊比利亚美洲的联系,此时的华人办报热情也持续高涨,并且报纸大多延存至今。巴西主要的华文报刊有《南美侨报》和《美洲华报》。《南美侨报》前身为《巴西侨报》,始建于1960年3月29日,发行人王之一。1999 年10月1日更名为《南美侨报》,其发行网络遍布巴西各地和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智利、玻利维亚、秘鲁等大部分南美国家。

《美洲华报》于 1983年10月4日正式创刊,1996年起开始使用网络资讯,2000年开始使用电脑排版,目前除“巴西新闻”三个版仍为手排版外,其余都为电脑排版。该报发行范围包括巴西、巴拉圭、阿根廷、智利、乌拉圭、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

阿根廷首家华侨民办报纸创刊于 1984年,此后先后有十余家华文报刊问世,目前仍在继续发行的周刊有《新大陆周刊》《世界新闻》《新阿根廷通讯》《台湾周报》《台阿新闻》。秘鲁的代表华文媒体主要有《秘华商报》《公言报》《侨报》《东方月报》等。

巴拿马最为出名的《拉美快报》创刊于 1992年7月1日,由著名华商岳枫先生、胡晋光先生、白能通先生共同出资创办。办报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文化,坚持一中立场,促进巴中友好,维护侨社团结,传播政经信息,服务于海外华人社会。此外巴拿马还有《拉美侨声报》和《新报》等华人报纸。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华人华侨还创立了巴拿马中文广播电台和巴华网。

2000 年 6 月 1 日,秉承着“爱国护侨,服务侨胞,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委友谊”的理念方针,一班旅委的老文化人创办了委内瑞拉的中文报刊《委华报》。自创刊以来,《委华报》发行量逐年增加,发行面不断扩大,除少数小城市外,全国的大小城市均已覆盖。

与巴西、阿根廷交界的巴拉圭目前有两份中文报纸:一份叫《传薪日报》,创刊于 1991 年 9 月 3 日;另一份叫《城市新闻》,创刊于 1993 年7 月 3 日,现为周刊,面向公众免费发行。

位于中美洲的古巴现有一份中文报纸《华光报》,创刊于 1928 年,原名《工农呼声》,主要版面包括“中国要闻”“古巴要闻”“国际新闻”“古巴华社动态”“小说连载”等。

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期的十几年中,伊比利亚美洲大多数华文媒体平稳发展,其中几家媒体在增加版面、扩大发行量、融入主流社会、服务侨胞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取得了成绩,如巴西的《南美侨报》、阿根廷的《新大陆周刊》和巴拿马的《拉美快报》等。

到 2007 年时,伊比利亚美洲大多数华人华侨人数较多的国家就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华文媒体,但形式上仍以传统的平面媒体为主,没有华文电视台。华文电台和网络媒体刚刚出现,尚未形成规模。在此后的十年间,华文媒体维持在一个平稳状态,电台和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平面媒体有所发展,但随着两地官方媒体互动合作的增强,华文媒体也不再是中国与伊比利亚美洲之间的主要信息传播平台。近年来,拉丁美洲的中国移民迅速增多,给华文媒体创造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具有一定历史基础的传统华文媒体纷纷开办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音视频等业务,发展势头良好。[1]

二、官方媒体紧跟上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对于伊比利亚美洲的传播主要还是依靠华人华侨的民间力量,那随着公共外交策略的逐步成型,中国政府也日益加大了对伊比利亚美洲的传播。以华人华侨为主推动的公共外交是中国对伊比利亚美洲外交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20 余年里发挥了中国和伊比利亚美洲最初接触的桥梁作用,为中国同伊比利亚美洲关系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与伊比利亚美洲关系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政府积极主导布局对伊比利亚美洲的公共外交,以官方媒体为主力的对伊比利亚美洲国际传播全面推进。

1956 年 9 月 3 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班牙语广播正式开播,当时对外传播的主要目标对象是西班牙,同时也为对伊比利亚美洲的传播打下了基础。次年 12 月 17 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通对拉美地区的西语广播,为伊比利亚美洲国家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国际台西语广播使用统一呼号“北京电台”(Radio Pekín),多年来成为众多西语国家短波爱好者公认的最早漂洋过海的中国声音。1961 年,国际台成立了专门的拉美部,专职负责面向整个拉丁美洲地区的广播业务。从 1963 年开始,国际台西语部大力提升节目的时效性和评论性,并且加强了内容的自编自采。1981年,西语部进一步推进消息源建设,开设驻外记者站实现国际新闻消息的自给。1988 年 11 月,国际台驻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记者站建立。自此,国际台西语部在伊比利亚美洲的两大常驻记者站——墨西哥站和阿根廷站均已建立。常驻记者站和重大新闻事件的派出记者一起,通过大量一线现场报道共同见证了伊比利亚美洲国家的发展和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伊比利亚美洲在中国外交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国对拉美公共外交开始转型。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格林纳达、伯利兹和尼加拉瓜同中国台湾开展所谓“外交关系”,导致中国同这些国家断交。虽然这对中国在中美洲与加勒比地区的影响力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在这一时期,中国仍对伊比利亚美洲的公共外交采取了诸多新举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增加了西班牙语频道的播出频率,努力向伊比利亚美洲国家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对外媒体加大了对整个拉美地区的宣传力度,文化外交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内容。[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中国媒体也将对伊比利亚美洲的国际传播布局延伸到了网络世界。1998 年 12 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网络媒体国际在线正式推出西班牙文版网站,标志着国际台西班牙语对外传播开始向新媒体渠道拓展,时任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多·德拉鲁阿(Fernando De La Rua)还曾专程到访国际台视察该网站的运营情况。(www.xing528.com)

进入 21 世纪,伊比利亚美洲地区实力不断上升,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堪称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中国与伊比利亚美洲之间的关系在经历了较长的“渐进式”发展历程后,在 21 世纪迎来了突破性的“跨越式”发展,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态势。与人文、社会、科技、旅游等公共外交资源相比,新闻媒体的显著标识为“新闻” 信息的传达,时效性更强,受众也更为广泛。在这一时期,中国积极通过电台、电视台、互联网、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介,全面提升该地区公众对当前中国政策理念的认识和了解。

作为中国对伊比利亚美洲外交中最有针对性的报刊资源,《今日中国》继 20 世纪 60 年代创立西文版之后,从 2004 年 4 月开始在阿根廷正式发行拉美版。同年 10 月,《今日中国》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设立拉美分社,从此之后开始在墨西哥城出版发行专门面向伊比利亚美洲推出的西语版,这是中国首家在伊比利亚美洲本土出版发行的西班牙语刊物。如今,《今日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在伊比利亚美洲的本土化发展,在创新期刊运作方式的基础上,还加强了与本地有影响力、有市场运作能力的媒体间合作,一步步开拓伊比利亚美洲地区市场,实现了在本土市场的深植扎根。

2001 年 5 月,中央电视台成立了总编室网络宣传处,将网站纳入了节目宣传部门。[3]同时,央视网 CCTV.com 的建设也开始全面推进,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一时期,网络媒体不仅报道了一些重大事件,而且创办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中国台湾频道,其中的西语频道则面向伊比利亚美洲进行了有效传播。[4]除了央视,各大主流媒体都纷纷开办西语网站,例如,人民网西语版就是人民网下属的西班牙语频道,于 2000 年创立。就电视传播来说,2004 年 10 月,中央电视台针对西班牙语和法语的海外受众,又开办了第三个国际频道 CCTV- 西·法频道,该频道是 24 小时播出的新闻综合频道,采用西班牙语和法语播报发生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新闻。[5]这个呼号为 CCTV-E&F 的频道信号通过 5 颗卫星覆盖全球,并在伊比利亚美洲地区的古巴和阿根廷率先落地。2007 年 10 月 1 日,为了适应中国与伊比利亚美洲西语国家之间不断增长的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中央电视台对原有西法语混合频道进行频道拆分,开通西班牙语国际频道(呼号为CCTV-E),24 小时不间断地用西语播出相关的新闻、文化、经济、娱乐、汉语教学等栏目。[6]为了推广西班牙语频道,中央电视台积极走出国门同伊比利亚美洲国家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实现西班牙语节目在伊比利亚美洲的落地播出。比如,2010 年 11 月,中央电视台和阿根廷有关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向伊比利亚美洲部分国家推广其西班牙语频道的节目。[7]此外,中国电视长城(拉美)平台也在央视西语节目的落地覆盖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长城(拉美)平台于 2008 年 1 月 1 日开通,经由长城平台共有15 个国内电视频道实现在伊比利亚美洲的落地播出。

在推进频道节目直接落地的同时,中国电视媒体还通过加强与伊比利亚美洲本土电视媒体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中国对伊比利亚美洲的国际传播。在阿根廷电视台播出的系列拉美电视节目中,中阿合作制作的新闻报道多次出现。2001 年到 2002 年期间,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贬值对阿根廷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地媒体在内容制作商开始由文化娱乐为主向凸显新闻性的新闻导向模式转变。电视台充分借助广告收入,把制作资金投到合作节目产品的宣传上。这一做法逐渐流传到了其他伊比利亚美洲国家,墨西哥第一电视台此前为满足投资商的要求,一直不愿意改变其传统的媒体表现手法,让不少节目不得不转向低收视率媒介。当其开始采用中墨媒体新闻共享的新闻导向模式时,受众又逐渐重新回归。巴西自从 1973 年播出中巴合作型节目以来,优质的电视节目在巴西发展非常迅速,很多著名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电视台也因此获益匪浅。 2016 年前后开始,巴西加强了媒体合作的投资力度,并计划在近期尝试与中方媒体进行更多领域的深度合作。[8]

除《今日中国》和中央电视台以外,对伊比利亚美洲传播主力媒体仍然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制定了“多媒体融合、全媒体发展”的战略方针,坚持传统广播、广播节目落地和新媒体创新并重,力争实现构建现代、综合、新型国际传媒的目标。在此总体框架指导下,国际台西语部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换代,切实提升对伊比利亚美洲国际传播的质量和实效。在广播节目方面,西班牙语部坚持优化节目安排,改进节目生产流程,提高节目的贴近性和可听性,使传统短波广播节目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西班牙语部积极开拓落地节目资源,相继在巴拿马、墨西哥等地实现节目落地播出,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002 年 11 月 1 日起,国际台西语节目在巴拿马中文广播电台(Radio China Visión 1180 AM)落地,是西语节目首次在西语国家电台实现整时段播出,播出时间为当地时间早上七点到八点。自 2005 年 3 月 1 日起,西语部节目的播出时间进一步增加到两小时。

2003 年 12 月,国际在线西语网站第三次改版,网站内容日渐丰富,栏目划分日趋成熟。从这一阶段开始,西语网站有了第一批境外合作伙伴,包括哥伦比亚佩雷拉理工大学(UTP)以及古巴百科电台(Radio Enciclopedia)和时钟电台(Radio Reloj)等。[9]半年之后,西语网站上线文字、图片之外的多媒体内容形式,网友可以在网页上收听流媒体格式的广播节目,极大扩展了受众群体。2004 年,西语网站的月页面浏览量达到 10 万,西班牙语部开始聘用专门人员来增强新媒体的制作能力。2005 年 10 月再次改版,采用全新的配色和页面设计,引入留言板和即时性专题报道。开辟了与网友直接交流的渠道平台,成为获得受众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专题作为网络新闻报道特有的形式,充分发挥了网络容量大、采集广、时效快等优势,对包括世界汉语大会、西藏自治区成立 40 周年等专题报道的推出,大大提升了网站的新闻传播自主性,扩展了网站作为广播节目网络传播渠道以外的即时传播功能。同年,国际在线旗下各子网站共同推出统一策划、用近一年时间制作的《中国百科》栏目,至今仍高居西语网站点击量最多的页面前列。2006 年,国际在线西语网站最受欢迎的栏目“中文教室”推出,内容包括了语音、语法、常用对话以及音频教程等。2007 年网络电台的发布是国际台西语网站发展的里程碑,从形式上实现了分频道节目点播,更加符合网友收听习惯;从内容上不仅涵盖了社会、文化等传统栏目,还增加了音乐节目的比重,更加贴近网络传播的娱乐特质。当年,网络电台为西语网站的音频流量带来了 110% 的年度增长。到 2008 年时,国际在线西语网站推出了面向移动互联网设计的多媒体移动网站,节目形态适用于智能手机或其他手持终端。从 8 月上线试运行到 2009 年 7 月,一年时间移动国际在线吸引了来自世界 168 个国家和地区的 5000 多个城市的访问者。

整体来看,中国在这一时期对伊比利亚美洲公共外交立足于国际传播和教育与文化交流两个层面,通过多种渠道展开,且目标各有侧重。在国际传播领域,尤其以电视台、电台、互联网和报纸杂志为主要新闻媒介,努力传递信息、澄清事实,增强中国对伊比利亚美洲民众的新闻信息传播。通过对伊比利亚美洲开展公共外交,中国塑造了在该地区的良好国家形象,有效缓解和消弭了西半球的“中国威胁论”论调,为中国与伊比利亚美洲的政治经济关系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1]中国白皮书网. 海外华文媒体呈现融合发展新格局——《公共关系蓝皮书: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18)》[R/OL]. 中国白皮书网,2018-12-12.

[2]宋晓丽,韩召颖. 中国对拉美公共外交的演进、活动与效果[J]. 拉丁美洲研究,2017(3):123-139+157-158.

[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国际. 央视国际网络大事记[EB/OL].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网站,检索时间:2019-12-08.

[4]董年初,熊艳红. 视听新媒体概述[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3):92-94.

[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CCTV-E&F(西法频道)频道简介[EB/OL].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检索时间:2019-12-08.

[6]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中央电视台西语、法语国际频道将于十月一日开播[EB/OL].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2007-09-2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国同阿根廷的关系[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19-08.

[8]李阳. 拉美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中拉媒体合作[J]. 拉丁美洲研究,2016(3):129-140+157.

[9]商务部驻古巴经商参处(调研). 古巴是个什么样的国家?[EB/OL]. 商务部网站,2015-08-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