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文化与情感表达-声乐演唱技巧与舞台表演实践

音乐文化与情感表达-声乐演唱技巧与舞台表演实践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无关于演唱哪个国家的声乐作品,因为作品的审美和声音的审美是可以分开而论的,声音对于传达给听众的客观意象和心灵体验都应该是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联觉对应规律的,而声乐作品的背后的音乐文化,是可以用音乐的语言以其独特的途径,传达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所以,情感的传达也并非圈于文字和语言的怪圈,而应当重视的是:音乐语境下相容的“音乐语言”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

音乐文化与情感表达-声乐演唱技巧与舞台表演实践

不同的语言应在不同的语境中阐释,而“语境”就是语言所处的国家、民族、地域等形成的文化,我们经常比喻音乐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那么音乐的语言也应当产生在音乐的语境中。声乐艺术表演中,与演唱结合最为紧密的就是声乐作品的语言了,即声乐作品的歌词。我们暂且不说声乐演唱者是否通晓各国作品的语言,就单从声乐作品中音乐的本质来讲,它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应该才是音乐真正无国界的原因。所以,即便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真的精通各国语言的本领,但是作为基础的我们要体现音乐本身给我们所带来的听觉感受、审美感知和心灵体验。当然,真正精通所演唱歌曲的语言是对作品的演唱百利而无一害的,比如演唱歌曲时,作品本身的语言就会和旋律的音调相结合,体现了该语言的语气、语调的表达。[3]

音乐语境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积累的过程,语境中所渗透的文化不是我们有意识的学习就能达到最大化的,其实更多的是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的影响。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不同于自己国家的声乐作品时,由于没有耳濡目染的文化环境,所以在他的学习中无论查阅了多少与声乐作品相关的音乐文化,对于真正体现声乐作品文化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因为作曲家是有国界的,作曲家所自身创作的作品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最根本的可以是一些作曲技法的发展,都与文化脱离不了关系。文化对于作曲家的影响就贯穿在声乐题材、声乐语言、审美感知等的情感表达中。例如,他国的语言经常是美声学习者的一个障碍,虽然我们懂得了简单的拼读与语音,但是相较于一个国家语言文化表达是谬之千里的,因此在演唱时,如果不懂得演唱的语言和生活中的语言如何结合,那么,若要形成情感表达应该是很难体会到语言中的情绪的。真正的歌唱家是善于学习的,他会在应有的语境条件下创造条件,可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可以用朗诵的习惯来帮助演唱,朗诵的表达也会激发情感的认知和表达。

如果说语言对于声乐作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对于暂时没有语言语境的声乐学习者就应该将作品的音乐作为学习的重要部分。音乐的灵魂仍然是音乐,我们不能将简单的文学化、美术化的东西看作是音乐的内容,也不能为了符合语境而强行解释出一套音乐说辞。真正的音乐内容应该是“音乐语言”表达的,除了基本的音乐要素外,声乐演唱者可以去多多聆听所需要的相关声乐作品,从音乐的特点及其组织方式上去总结和分析作品的风格,然后,去寻找满足自身及其听众的听觉审美需要和情感表达及精神生活的状态描述,这才是声乐艺术表演情感表达的核心的部分。(www.xing528.com)

在国家“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音乐文化也处于积极健康的发展环境中,虽然,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产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中又产生不同的音乐审美观念,也就是说,各个地域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音响的组织形式,那么,映射于声乐艺术表演,我们对于声乐演唱的提升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展现中华文化和审美心理的体现。这无关于演唱哪个国家的声乐作品,因为作品的审美和声音的审美是可以分开而论的,声音对于传达给听众的客观意象和心灵体验都应该是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联觉对应规律的,而声乐作品的背后的音乐文化,是可以用音乐的语言以其独特的途径,传达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所以,情感的传达也并非圈于文字和语言的怪圈,而应当重视的是:音乐语境下相容的“音乐语言”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