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区统一:声乐表演中的最关键步骤

声区统一:声乐表演中的最关键步骤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一声区是歌唱发声训练的最后一道工序。但声区的统一需要了解歌唱声区的差异性、融合性以及声区统一的相对性。这是由于声区的自然形态是不统一的。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训练实施上,声区的统一都需要引起声乐教师和演唱者的重视。因此,歌唱声区的不统一性是绝对的,而声音音色的贯通性、声区之间的融合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声区的统一又是相对的。

声区统一:声乐表演中的最关键步骤

统一声区是歌唱发声训练的最后一道工序。具体说,它要求在两个不同的声区内歌唱时,喉头基本稳定、喉咙打开、声音全部搭在气息支点上,声音均匀、连贯、有力度、气息通畅无阻、声区转换时不露痕迹。如果某一段声音容易唱,就唱得响亮,到另一段音或另几个音遇到了困难。声音突然唱不响,失去了音色,这就是声音没有统一的表现。

为要达到统一声区的目标,必须经过上述分声区训练的步骤。但声区的统一需要了解歌唱声区的差异性、融合性以及声区统一的相对性。

(一)声区统一的差异性

通常情况下,未经规范训练的嗓音是很难达到歌唱声区统一的标准的。这是由于声区的自然形态是不统一的。声带机能的运动形态、振动频率及其共鸣泛音的比例差异等因素,形成的音色变化呈现区域性特征,所以声音在低、中、高共三个声区的音色事实上存在差异,也就产生了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之分。但歌唱的审美原则要求全音域的声音要达到统一协调的规范标准。因此,演唱者需要通过正确的训练与调节,掌握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的协同运作,实现循序渐进地从自然惯性状态到可自主控制状态的技术改造,完成科学自然的渐变过程,从而使三个声区的声音达到声音效果的相对谐和统一、协调自如。

(二)各声区具有融合性

各声区间的融合性是建立在发音机制的协调性与可行性基础上的。它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大脑皮质的高级神经系统的统领协调作用;二是发音器官机能相互协调的可行性;三是发音机能技术操作的可塑性。只要坚持歌唱发音机理的科学性,充分把握发音系统的综合协调作用,采用谨慎调节用声比例及相互融合、逐步过渡的方法,声音就会实现均匀统一,符合歌唱发声规范,达到声乐艺术的审美标准。(www.xing528.com)

声区统一是歌唱技术与声乐艺术表现的标准之一。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训练实施上,声区的统一都需要引起声乐教师和演唱者的重视。只要通过正确的训练,逐步解决嗓音的均匀、合理调节问题,规范声音的技术标准,就能够驾驭歌唱音域的全部声区,实现艺术噪声的丰富表现力,完成声乐艺术创造情感表现的目的。

歌唱发音训练与实践告诉我们,低声区单有低频共鸣,则显得低沉、空泛而缺乏光彩;高声区单有高频共鸣,则声音单薄轻飘,力度不够,明亮有余而圆润不足。所以,歌唱声区的调节是随着声音向高声区运行而进行的,在保持中声区基础音色的基础上,逐步减少低频泛音成分,加大高频泛音的比率,同时,淡化过渡的痕迹,逐步使高音区实现以“头声”为主的形态,声音越高,“头声”比例也就越大。

在训练中,要掌握渐变的原则,在不变的感觉中求变,逐渐地变;融合的原则是指在相互渗透交融中求变,逐步融合,这是科学、协调、渐变、统一的声区调节标准。在歌唱声区的融合与统一达到较为理想的程度后,有的歌唱家就会说:“歌唱没有声区区别,只有一个声区”,而有的歌唱家却说:“每一个音都是一个声区。”当单独看某一点,每一点都是有差异的;整体却找不到分界线。可见,通过科学、协调、渐变、统一的声区调节,不同声区是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

(三)声区统一的相对性

声乐教学及歌唱实践证明,声区的统一、位置的统一、音色的统一、方法的规范等都是相对而言的。声音的区域性特征与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歌唱声区的不统一性是绝对的,而声音音色的贯通性、声区之间的融合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声区的统一又是相对的。辩证地理解与处理歌唱声区的统一,才能达到协调自如、张弛有度、音色统一的歌唱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