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与“关闭”从字面来看是一对反义词,无法统一。但在声乐教学中,为了使声音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满足广大听众的审美需求,就必须反复训练声音的“打开”与“关闭”,让大脑指挥各发音器官协调配合,最终达到声音“打开”与“关闭”可以转换自如、高度统一的状态。
(一)正确理解歌唱中的“打开”
所谓歌唱中的“打开”,大多是指要求“打开喉咙”。实际上,要想获得理想的声音,仅仅打开喉咙是不够的,必须在打开喉咙的同时打开胸腔、咽腔(喉腔、口咽、鼻咽)、口腔、鼻腔等各个窦腔。在这些腔体中除了口腔和咽腔打开调节的幅度和空间较大以外,其他各腔体则相对固定,打开程度调节幅度相对很小。真正“打开”的意义应是整个歌唱处于积极、兴奋的心理状态和人体各发声器官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生理状态,为声音创造一种通畅、松弛、开放的歌唱状态和感觉。
“打开”的另一层意思是针对某些发声器官,如喉、咽、口等部位紧,不放松而言的,或声音共鸣没有到某些腔体,如胸腔、头腔等,这时候教师会提醒学生打开放松某个腔体或某个部位。
当然,歌唱的“打开”并不是打开得越大越好,而是适度的,是根据音乐旋律高低和歌词开口音、闭口音实际需要而随时变化的。一般随着声音的升高,口腔打开大一些,发声器官的张力强一些,但开口音如“啊”“呀”“花”“吗”等,这类字声音容易散,要关闭些,拢着些唱,不能让声音“散着”“开着”唱出来,这样各种不同的字才能唱得又明又暗、圆润明亮、音色统一、波动均匀,且具有灵活性。
无论是“打开”还是“关闭”,都不应影响声音的正确、通畅和歌词的准确表达。对“打开”理解不准确,喉咙被过分撑开,就会出现发声漏气、声音散的现象。口型打开太大,还会造成下巴紧,舌根喉紧张,影响声音的正常发挥。(www.xing528.com)
(二)正确运用歌唱的“关闭”
“关闭”并不是关掉某个发声部位或腔体,而是为了使声音更加集中而打开,主要目的是让声音更加集中,更具金属感;有很强的穿透力、爆发力,更具伸缩性。特别是在唱高音时更安全稳定,高音区和中低音区过渡平稳、流畅自然,上下整个音区音色统一。
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周小燕这样解说“关闭”唱法的操作:让声音在舌面和硬腭之间比较自然地发送;音区过渡的时候,绝不要增加气息,喉咙也不要缩小,不要放大音量,声音应该是越来越集中而不是发散、放宽。这些动作硬口盖部分由上唇和眉下的这部分肌肉去做,绝不能用喉头去做,否则声音一定逼紧、粗糙、难听、不统一。周小燕认为采用“关闭”唱法,目的是要减轻声带的负担,充分发挥共鸣的作用。
“关闭”唱法不仅用在男女高音唱过渡音上,对中低声区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通常对声音过分尖锐、散、不集中、不明亮、致远性差等,有很好的调节促进作用。关闭唱法由中声区逐渐到高声区时(各声部高音不同),在声音里适当加“o、u”母音色彩,可以使声音集中、收拢、变柔,获得更多共鸣、更具穿透力,产生音色稍暗、柔和、圆润稳定的声音效果,从而避免“白音”“散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