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年冻土区公路桥面危化品泄露应急技术

多年冻土区公路桥面危化品泄露应急技术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往人工湿地的闸门处于常开状态,通往突发事故应急池的配水孔上的闸门处于常闭状态。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表面种植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可吸收雨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其从水中转移至植物体内,从而降低雨水中的氮、磷含量。 蒸发池收集人工湿地出水并蒸发其中一部分出水。在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启闭事故路段对应的处理站内的阀门,把可能的污染物全部截流到应急池中,禁止其进入人工湿地和下游水体。

多年冻土区公路桥面危化品泄露应急技术

对桥面雨水径流来说,实际上主要考虑初期雨水对水环境的影响问题。桥面雨水径流的水质有显著的特点,即初期雨水含污量较高(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后期雨水较为清洁。为防止含有污染物的初期雨水对水源保护区陆域区内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需要将初期雨水产生的径流进行收集、处理,方可将路面径流中所含的大部分污染物质去除,而比较干净的后期雨水直接排放至附近的水体中。降雨初期将地面污染物带走的雨水为初期雨水,初期雨水分为两种:一种是可将可溶性污染物及细小颗粒带走的初期雨水;一种是可将不可溶性及难移动的污染物带走的初期雨水。对初期雨水的取值及处理工艺,国内目前尚无此方面的统计资料及设计规范,我们参考欧洲的设计规范(降雨量大到8~16 mm时为初期雨水)和澳大利亚环保部门的环评报告书中的统计数据(当降雨量大于15 mm时即可将道路表面油渍冲洗干净),将10 mm的降雨量作为初期雨量。

目前国际上对初期雨水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沉淀、过滤或将其排入污水管网。由于工程沿线没有污水管网,因此设计中采用沉淀、过滤的处理工艺处理初期雨水。该研究的工艺流程为进水→格栅→配水井→沉淀池(沉淀)或应急池→人工湿地(隔油、过滤、植物吸收)→蒸发池。

(1) 格栅

在进水渠道上设置格栅,去除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等大粒径的固体污染物。

(2) 配水井

经过预处理后的初期雨水进入配水井,配水井配有闸门。通往人工湿地的闸门处于常开状态,通往突发事故应急池的配水孔上的闸门处于常闭状态。进入配水井的雨水通过底部的配水孔进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

(3)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表面种植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可吸收雨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其从水中转移至植物体内,从而降低雨水中的氮、磷含量。过滤层按照不同的粒径分两层铺设,过滤初期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根据欧美等国环保部门的统计,在滤速为5 m/h的条件下,砂滤通常能去除60%~90%的悬浮物及90%的油。过滤层每年进行2~3次的定期更换,或在特大暴雨后进行清理,并将截流在表层的油类物质清除,避免滤层堵塞影响处理效果。

(4) 蒸发池(www.xing528.com)

收集人工湿地出水并蒸发其中一部分出水。本项目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088 mm,蒸发量平均值为506 mm。经处理后的水质可满足农灌及生活杂用水质标准,可用于当地农民的生产用水,以及就近路段的绿化浇灌用水,另外还有一部分水经蒸发排入大气中。因此可做到收集处理后的水基本不外排。

(5) 应急池

为了防止在水源保护区路段因车祸造成的大量油品、有毒化学品泄漏流入水库,污染饮用水和生产用水水源,设计中在每个路面雨水处理站设置突发事故应急池一座,用以截流突发事故时泄漏的有害物质。考虑到发生突发事故时正在下雨的不利情况,二级水源保护区内应急池的容积按仁怀市50年暴雨重现期历时30 min的降雨量确定,要求公路管理部门在突发事故发生后的30 min之内赶到事故现场,进行紧急处理。

在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启闭事故路段对应的处理站内的阀门,把可能的污染物(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全部截流到应急池中,禁止其进入人工湿地和下游水体。公路管理人员必须在20 min之内赶到,对事故现场采取应急处理,初步判断污染物性质并送相应部门检验,同时开展其他相应的措施。

(6) 水处理构筑物及设备材料

污水处理构筑物及设备材料见表9—1。

表9—1 污水处理构筑物及设备材料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