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动物通道设置前,需要收集拟建通道区域的基础资料和目标物种资料。
(1) 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有助于了解拟建动物通道区域及周边地区的本底情况。主要有:
① 自然环境资料。包括地质地貌资料、土壤、气候、水系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② 社会经济资料。包括人口、产业和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状况与土地权属、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社区生活配套设施等。
③ 植被和动植物资料。植被资料指拟建动物通道区域及周边地区的植被类型、面积、分布等;动植物资料则是指拟建动物通道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动植物种类,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2) 目标物种资料
目标物种资料是设计一个连通、高效的动物通道的关键依据,决定着通道的形式、设计规格以及建设规模,主要包括调查范围、目标物种的活动规律、生境状况、动物伤亡情况以及对已有桥涵的利用情况等。(www.xing528.com)
① 调查范围。设置动物通道时应调查公路等建筑物的直接影响区。调查范围一般不小于构筑物两侧各1 km。当项目的建设区域附近有高陡山坡、峭壁、湍急河流、湖泊等天然隔离地貌时,调查范围宜取这些隔离地貌为界;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边界距建筑物和构筑物中心线不足5 km时,应将调查范围扩大至自然保护区边界;对于受工程建设直接影响的天然植被,应以其植物群落的完整性为基准确定调查范围。
② 活动规律。应调查不同季节动物在拟建动物通道区域及其附近区域出现的地点和频度,结合现有的目标物种研究成果,分析动物的迁移规律,明确迁移路线以及潜在的可利用路线,并按目标物种的利用频度将活动路线分为三级:一级为主要活动路线,目标物种一年中多次利用;二级为一般活动路线,目标物种每年(或隔年) 利用一次;三级为非活动路线,目标物种几乎不利用。
③ 生境分布状况。调查评价拟建动物通道区域的生境质量,以及目标物种对不同类型生境的利用方式、利用的时间和季节等,并对生境适宜性按停留时间和利用方式分为三级:一级为最适宜生境,地形、植被等条件适合目标物种长时间停留、重复利用,多作为夜宿地、繁殖地等;二级为适宜生境,目标物种短暂停留或临时栖息;三级为不适宜生境,不适宜目标物种的生存和生活。
④ 食物分布状况。根据植被图和主要食物的分布,分析食物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并对食物的分布状况按丰富程度分为三级:一级为主要取食区域,目标物种的主要取食物密集分布,也包含人工设置的食物源基地和投食场;二级为一般取食区域,目标物种的主要取食物随机散布;三级为非取食区域,目标物种的主要取食物零星分布。
⑤ 伤亡或肇事情况。在已建公路等建筑物上修建动物通道时,应采用样线法调查其造成的动物伤亡或肇事情况,并按调查中目标物种伤亡个体的数量或肇事的频度分为三级:一级为严重区域,目标物种伤亡个体多、个体间距近或一年中多次肇事;二级为一般区域,目标物种伤亡个体少、个体间距远或每年(或隔年) 肇事一次;三级为不严重区域,目标物种个体没有伤亡或没有出现肇事的情况。
⑥ 对已有桥涵的利用情况。对已建成的铁路、公路等建筑物,还应调查动物对已有桥涵的利用状况。被动物利用的已有桥涵应划入动物通道,其他未予利用的桥涵应进行相应的改造,以满足野生动物通行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