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路运营期野生动物保护方案及工程措施

公路运营期野生动物保护方案及工程措施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3.2.3公路运营期野生动物保护方案 工程措施—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公路建设中一般采用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有动物通道、标志牌、围栏、防护网、生物防护林带、隔音墙、单向门等,在众多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措施中,动物通道是最为有效的一种。

公路运营期野生动物保护方案及工程措施

青藏高原是我们难得的一片净土,是我国动物区系最为独特的地区,野生动物是高原的主人,保护野生动物是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前面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影响的分析,提出了以下保护措施。

8.3.2.1 公路设计期的野生动物保护方案

公路路线设计要考虑对环境敏感区的绕避,进行多方案比选。公路路线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 公路在规划设计之前应该对所经过的区域进行环境和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尽量使路线远离已建自然保护区和规划中的自然保护区,远离野生动物聚集和频繁活动的地区、物种丰富的生境、高密度的动物群落、复杂景观格局等区域,做到防患于未然。

② 最好不要沿穿过草原腹地的路线修建新路,该路线是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对野生动物影响较大,建议新线沿山脚修建,这样就可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③ 如果新修公路附近已有其他线性工程,新修公路应离既有工程尽可能近,在100 m范围内,以避免对生境的再一次切割和对野生动物的再次侵扰。

④ 同时还要注意公路所经过地区的环境敏感性,远离湿地、多年冻土地区、源头水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至关重要的地区。

8.3.2.2 公路施工期的野生动物保护方案

施工阶段的野生动物影响防治措施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的保护政策。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采取必要的预防与监控措施。公路施工过程中,路基、取土场、砂石料厂、施工便道、施工营地、场地等设施的建设要以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为前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① 施工基地和施工设施要远离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和生活基地,防止因为人为活动或者环境的改变干扰野生动物正常的迁徙活动和生活。对于即将施工的青藏高速施工单位来说,施工基地的选址应远离楚尔玛河,因为河道两侧10 km范围内是藏羚羊栖息的主要基地和迁徙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主要的风沙线,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基地的选址也要尽量避开低洼的山沟,比如藏羚羊迁徙主要通道的几条山沟。清水河地区的砂石资源虽然好,但是这里世代生活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在这里开炮采石不仅会惊扰野生动物,还会使这里脆弱的植被遭到破坏,所以该地区的砂石料厂应设到50 km以外的无植被区。

② 取土场、砂石料厂、施工场地和生活营地铺设面积不能过大,防止对周围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破坏了野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和生活环境。可以集中取土取石,限制单个取土场的面积。对于施工便道严格限制行车路线与便道宽度,严禁施工车辆在草地上乱驶乱轧。保通便道一般均沿着与公路垂直的最短距离铺设,尽量利用原有公路废弃的施工便道和场地,避免对野生动物栖息生境产生新的干扰,从而把人类活动的影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的扰动和破坏。

③ 取土场、砂石料厂使用完毕后,最好能够进行植被恢复。对于高寒草原,工程结束后应该在场地平整、表土回填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种植草地植物加快草原植被的恢复速度,减缓地表植被和表层土壤破坏以后带来的水土流失和风力侵蚀等生态问题。高寒草甸因为具有特殊的草皮结构,地表20~30 cm之间形成特殊的植物毡层,在取土场、施工便道、路基施工的过程中应把高寒草甸的植毡层切割、保存、栽培、移植,来实现植被恢复。在目前的水平条件下,可以在回填表土的基础上回填草皮,植被恢复以自然恢复为主。植被恢复应该优先考虑野生动物通道分布与野生动物集中活动的地区,通过一系列植被恢复措施,可以使得对野生动物栖息生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8.3.2.3 公路运营期野生动物保护方案

(1) 工程措施—设置野生动物通道

公路建设中一般采用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有动物通道、标志牌、围栏、防护网、生物防护林带、隔音墙、单向门等,在众多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措施中,动物通道是最为有效的一种。野生动物通道有两种功能:第一,为动物交配、繁殖、取食、休息提供周期性的在不同生境类型中迁徙的通道;第二,为异质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及在当地物种灭绝后重新定植提供迁徙通道。

Clevenger等和Norris等认为通道的结构、通道周围的环境特征以及人类的活动都会影响到动物对通道的利用程度。夏霖等对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通道使用情况做了初步评价,发现人类活动是影响一些通道使用的主要原因。藏羚羊多在平坦开阔的地带活动,黑暗窄小的通道会对其造成压力和恐惧感,且不适合大群动物通过,因此一些小桥和涵洞使用率比较低。一般而言,人工建设的动物通道需几年后才能被动物适应。因此动物通道设置时需要考虑通道的位置、数量、形式、宽度、高度、地面基质及开口处的环境等因素。

(2) 管理措施

1) 加强公路沿线自然保护区部门的管理

公路沿线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部门要配合公路养护部门加强对运营期沿线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① 禁止过往人员携带武器,严禁捕杀、捕捉野生动物和采集动植物标本,对受伤、迷途的野生动物应积极救护,并及时主动地交给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收养和带走,据为己有。违者按非法捕捉和非法驯养野生动物论处。

② 严禁骚扰、惊动和驱赶野生动物,不得对野生动物进行拍照、录像;在野生动物接近或通过公路时,禁止鸣喇叭;在野生动物大量通过公路时,给动物让道行走,耐心等待野生动物通过。(www.xing528.com)

③ 提高司乘人员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向沿线的兵站、公路养护单位、住户、商户以及来往的司乘人员讲解野生动物迁徙产仔、取食的规律,散发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材料,呼吁各界人士提高认识,自觉保护正在迁徙和产仔的野生动物。可以效仿可可西里保护区的做法,散发标有藏汉文注释的青藏高原野生动物不干胶通贴,把它贴到旅行者的汽车上、铁路工人营地里、运输卡车上、藏民家里以及沿途的饭店中。也可以把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渗透到旅游手册当中,分发给过路的行人。

④ 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需要在公路通过的保护区部分增设管理站,有条件的还可以增加公路沿线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密度,指派常驻人员,进行日常巡逻。

⑤ 公路管养单位应联合当地政府,加强野生动物通道的人类活动的管理,维护野生动物通道所处生境的自然性以及特殊性,确保通道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⑥ 公路管养单位需要及时对结构改变或损坏的野生动物通道进行维护,以免影响动物利用通道。

⑦ 部分易受惊扰的动物对车辆的声音高度敏感,因此主要的野生动物通道前后 1 km 处需要设置限速、禁鸣标志。

⑧ 公路建设所造成的破坏如果在本地难以恢复,则需要在其他区域做相应的补偿保护措施。补偿措施一般采用“无净损失”(no-net-loss)原则,对于公路建设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生态损失,力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衡,即尽可能重建工程区域内损失的生境和动物种群,或提高周边区域的生境质量和动物种群大小。

2) 启动公路保通运营期环境管理和监督计划中的野生动物保护子计划

① 运营期野生动物保护计划。公路投入运营以后的环境管理工作由公路所在省、自治区交通厅负责,建议交通厅委派专人对沿线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进行管理,主要管理工作的内容如下:

a. 保证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建议的野生动物通道的畅通,检查野生动物通道警示牌的设立情况。落实野生动物通道保护措施,保护野生动物。

b. 通过设立宣传牌、告示牌、界碑等方式加强对进入自然保护区人员的管理。

c. 继续进行施工期未完成的植被恢复工作,对施工期造成的沿线植被、土壤的破坏进行补救,减缓水土流失,恢复野生动物原有的栖息生境。

d. 开展宣传工作,督促公路运输车辆实施垃圾袋装化后集中进行处理,杜绝随意丢弃垃圾,防治固体废弃物对野生动物栖息生境的污染。

以上四项管理计划中,a、d条贯穿整个保通运营期,b、c条与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

② 运营期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监督计划。在公路所在省、自治区交通厅落实保通运营期的野生动物保护计划的同时,公路所在省、自治区环保局行政主管部门将履行相应的监督责任。保通运营阶段的监督计划如下:

a. 检查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和公路沿线野生动物栖息生境(主要是植被和自然景观)的恢复情况。

b. 检查有无必要采取进一步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c. 检查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议的野生动物保护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③ 运营期对沿线野生动物的监测计划。运营期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工作应该由公路所在的省、自治区交通厅委托有资质环境监测部门按照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已经制定的监测计划进行监测。这里建议对以下项目进行监测:

a. 野生动物通道的使用效率,即在迁徙季节通过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监测频率为一年一次。

b. 主要野生动物栖息地植被的恢复状况(盖度、地面生物量等)。监测频率为两年一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