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环保技术

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环保技术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证。鉴于此基本条件的成熟和具备,增强公路环境保护理念也成为进一步改善公路环境、保护公路环境的一项基本措施。

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环保技术

(1) 环保先行,环保贯穿公路建设与运营全阶段

多年冻土与动植物群落经过长期演化而逐渐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但这种状态是极不稳定的,任何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冻土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大量研究证明,在全球升温的背景下,由于冻土退化而导致高原多年冻土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公路建设属于较短时间较高强度的人为活动,路基填筑、桥涵施工、取土弃土、排水防护无一不在扰动高原及脆弱的自然环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多年冻土特别是高含冰量冻土对地表的扰动十分敏感,地表一些不大的改变,如植被和天然地表变化都会引起多年冻土重大的不可逆变化,并由此导致建筑工程的重大病害;低温条件和较短的生长季节也造成冻土区植被一旦被破坏就极难恢复或恢复缓慢的后果。因此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应从设计阶段开始就体现环保先行的原则,公路的建设期至运营期整个公路全寿命阶段将环保理念贯穿始终,对保护冻土环境与生态环境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特别是植被保护是保证工程安全稳定的首要选择。

不破坏就是最大程度的保护。环保优先,环保贯穿公路建设与运营全阶段,就是在设计阶段优先避让冻土环境敏感地带,或采取主动措施保护冻土,公路建设中以少占地、少扰动、多防护、早恢复的原则,运营期坚持定期养护、及时修复、减少人为破坏等措施,保护冻土环境和生态环境在公路建设中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

(2) 按照环保法及环评报告落实各项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要求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所谓“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证。两种制度相辅相成,成为有效防止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新污染和破坏的两大“法宝”。

冻土区的生态环境脆弱,一旦受到破坏则难以恢复。应按照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批复意见中对项目区的保护措施严格执行,落实在公路建设中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营阶段。(www.xing528.com)

(3) 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

公路环境保护的工作任务艰巨,基本上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模式,因此随着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资源法律,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和标准的实施,有了较完整和齐全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也有了较齐全的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意识更是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宣传在不断地深入人心。鉴于此基本条件的成熟和具备,增强公路环境保护理念也成为进一步改善公路环境、保护公路环境的一项基本措施。

鉴于公路工程线长面广,公路在施工期与运营期对沿线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等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好公路主体工程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尽可能从路线方案、工程方案、施工组织等方面综合考虑,预防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最大限度地从工程的各个阶段、不同方面减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污染,而不过多依赖环境保护具体弥补措施。当公路工程可能对局部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时,应进行主体工程方案与采取环保措施间的多方案比选;对施工便道、取弃土场、预制场、拌和站等为主的选择应尽可能考虑设置在植被较差、冻土融区或少冰冻土位置,以防止加速冻土融化和植被退化。

(4) 采取主动防护措施防治环境污染

由于冻土的特殊性,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环境保护与一般地区有很大的区别,即不但要考虑一般地区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等问题,还应考虑冻土环境的保护问题,而且冻土环境与生态环境相互依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协调演化。多年冻土的存在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及独特的生态环境。若多年冻土退化,使季节融化深度增大或下伏多年冻土层消失,近地表土层低温升高,地下水位降低,土壤含水量减少,植物种属衰减,最终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反之,土地沙漠化使土的导热系数大为增加,势必加剧冻土退化。公路环境保护设计应针对高原多年冻土和生态两个不同的特点环境采取主动防护措施,如植被生态防护、施工中注重临时措施的防护以及施工管理,运营期定期维护等人为主动采用防护措施,防治公路建设对环境产生污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