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于公路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较少,而国外关于公路建设项目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研究则非常完备,可以作为借鉴。
Shelley M. Alexander观察了加拿大Banff国家公园TCH公路两侧狼、美洲狮、猞猁等动物的迁徙行为,证实公路造成的景观碎裂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动物的生存能力,改变动物种群、减少生物多样性,并使一些生活史上有缺陷的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Shelley等,2000年)。Craig Loehle系统地讨论了铁路、公路和输油管线等一系列工程建设造成景观破碎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Craig Loehle,1999年):首先,动物由于不能迁移到其他更宜居住的地区而有随机灭绝的危险;其次,某一个栖息地斑块可能太小,达不到一个种群存活所必需的领域范围,而且此斑块内也不包含种群生存所需的所用资源;再者,由于栖息地斑块之间的隔离,造成种群内部的近亲繁殖,不利于种群的进化,加速了某些物种的灭绝;最后,线性工程阻碍了动物的周期性迁徙,比如为了取食和繁殖的迁徙。英国专家在设计一段地处英国威尔士长30 km的A55 Leandgai—Hollyhead公路时,动物成了关注的焦点。他们专门确定了可能出现的被保护物种,其后对獾、蝙蝠、水田鼠、水獭和两栖动物等进行专家考察。根据野生动植物和乡村法案,所有正在筑巢的鸟都受到保护,所以在植物被清除前,所有可能被鸟类用于筑巢的地方都要由生态工作者人工检查。哪里出现鸟巢,哪里工作就要停止,并监视事态的发展直至筑巢结束。公路开始施工时,还专门划拨了15个地区用于新建和管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受公路建设影响的动物均被迁徙至新的栖息地(周正鸣,2001年)。瑞士的N7公路在弗劳恩菲尔德附近,为确保鹿、野猪等大型动物、两栖动物移动的安全,将山毛榉、云杉林中断处用建拱涵连接起来,在拱涵的上部建野生动物通道(陈爱侠,2002年)。
国内20世纪90年代之前在公路建设时对野生动物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够重视,然而事实证明青藏公路的施工运营对野生动物的生活、迁徙、繁殖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使得国内学者逐渐重视公路建设项目动物保护措施的研究。90年代以来有不少学者先后对青藏高原野生动物资源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不同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优化了青藏公路沿线野生动物通道方案(参考青藏铁路施工期青藏公路整治改建工程环境评价报告书、青藏铁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国内其他地区许多的公路建设项目也开始考虑公路建设、运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以及设置相应的野生动物保护设施。如思小高速公路是国道213线兰州—成都—昆明—磨憨公路中的一段,在修建该公路时,通过调查野生动物的活动路线和活动规律,在三岔河野象谷修建了高架桥通道,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山岭山坡处,以隧道的方式通过,给动物保持自然的通道,并尽量对动物通道施工产生的废物进行绿色掩饰,以求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合,有利于野生动物的通过(宋夫才等,2005年)。类似的研究还出现在穿越六盘山森林草甸区的同沿(同心至沿川)高速公路(李云科,2005年)、铜黄(铜陵至黄山汤口)高速公路(项卫东等,2003年)等。
综观国内外对于公路建设项目尤其是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项目野生动物所受影响及其保护对策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① 在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项目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上,主要着眼于公路建设项目运营期间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而相对忽视了设计期和施工期公路建设项目对于野生动物所造成的影响。
② 在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项目野生动物保护对策的研究上,同样是主要着眼于公路建设项目在运营期间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而较少考虑设计期的选线以及公路工程施工上可以对多年冻土地区野生动物实施怎样的保护。(www.xing528.com)
③ 就多年冻土地区野生动物保护本身的研究而言,主要是关注动物通道的设计,而在公路工程如施工便道、取土场等造成的诸如植被破坏、生境碎裂化等因素方面的考虑就显得不足,而由于多年冻土地区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脆弱性等特点,这些因素对于多年冻土地区野生动物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可见,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项目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及野生动物保护对策研究方面,应当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① 全面研究公路建设项目在设计期、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多年冻土地区野生动物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野生动物保护对策。
② 综合考虑公路建设项目对多年冻土地区诸生态环境要素的影响,在野生动物保护对策的研究上应当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的特征,突出这一特殊生态系统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