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棵树叫缅茄树,是一棵有故事的树,而这个故事与一颗缅茄籽有关
在高州市宝光街道西岸村边,有一座简朴得连名字都没有的公园,却引来很多有心人追寻。
这个公园专门为一棵树而建,这棵树叫缅茄树,是一棵有故事的树,而这个故事,与一颗缅茄籽有关。
据说,明万历年间,祖籍高州西岸村的太仆寺少卿李邦直在云南退休时,皇帝恩赐他两颗缅茄籽。李邦直掂量着这两颗种子的分量,立刻将一颗种子种在家乡肥沃的土地里,然而,再怎么等待那颗缅茄籽就是不发芽。李邦直将另一颗系上金丝银线,套在宝贝儿子的脖子上。可是没过多久,儿子戴着的缅茄籽竟然不见了。李邦直急了,派人展开地毯式搜寻,也没有找到缅茄籽,就将怀疑的怒火烧到了儿子的侍婢梁凤薇身上,对其严刑拷打,还是没有找到缅茄籽的下落。梁凤薇因此惨死。
一晃又三年,当所有人差不多将一切遗忘掉的时候,在李邦直儿子床底的砖缝中,竟然长出了一棵缅茄树苗。李邦直令人拆除府第,让那棵树苗顺应自然,自由生长。历经沧海桑田,小树苗终于长成大树,树高六七丈,直径八九尺,覆荫三四亩地。
◎高高的枝丫上挂满了巴掌大小形同椭圆扁豆荚的果实
◎女神左手高高擎起,手掌向上托举,掌心托着的是那颗珍贵的缅茄籽吗
利用寒假的空闲,我走访古村,寻访这棵饱经岁月洗礼的古树。在寂静的缅茄公园内,我默默仰望着这棵大树。它比身旁的六层楼还要高,高高的枝丫上挂满了巴掌大小形同椭圆扁豆荚的果实。
镇上的老人家说:“面对这段旷世奇冤,就连那颗小小的缅茄籽也不愿在地下沉默,毅然冲出地面,以树的形式为梁凤薇申冤。所以,缅茄树还有‘含冤树’的别称。”
散文家秦牧曾在《含冤树——缅茄》中说道:“全国仅有一株能够结出可以雕刻的树粒的‘缅茄树’,生长在广东高州。”缅茄籽“模样儿很像荔枝核,黑褐色,一寸多长,不同的是核上有一个异常坚硬的‘蜡头’,颜色如蜡,但是坚硬如象牙。这个‘蜡头’可以雕刻各种风景人物,使这颗‘缅茄子’形成一件精巧的艺术品。”
◎缅茄籽的样子很像荔枝核,黑褐色,一寸多长,坚硬如象牙
缅茄树原产缅甸,在中国滇南一带有少量分布。事实上,在广东省的廉江市、徐闻县和高州城南关街,均有百年以上的缅茄古树,只不过那三棵树结的果实腊头小、质地差,无雕刻价值。而高州西岸的这棵缅茄树结的缅茄籽质优且腊头大,可以雕刻,成为“四百年来,中土无双”的珍稀树种。
在过去男婚女嫁的风俗中,不少人用缅茄工艺品作为赠礼。高州《竹枝词》写道:“奴生西岸近莲塘,嫁与南桥何姓郎。愧我压妆无别物,缅茄刻就两鸳鸯。”意思是女子若有两颗雕刻精美的缅茄籽作为嫁妆,就可以体面地迈出娘家,自信而从容地踏进夫家。(www.xing528.com)
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高州缅茄雕刻应该会走得更远。“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雕刻缅茄的手艺人已经越来越少,就连这个典故和这棵树,也会慢慢被遗忘。”住在缅茄公园对面守护着缅茄树的关师傅,望了一眼缅茄树,禁不住一声长叹。
◎随着时间的推移,雕刻缅茄的手艺人已经越来越少,这门极具特色的手艺亟须传承
◎关师傅认真雕刻的样子,让人颇为敬佩,这是一个坚守技艺的匠人
他旁边的年轻人却不以为然,“怕什么呢,现在不是可以用电脑来雕刻吗?还用得着用刀子费力刻?像你,刻得那么辛苦,几天才刻一颗,一颗也不过卖那一百几十块,何苦?”
“电脑雕刻只能刻缅茄核,能刻得了腊蒂吗?”关师傅满眼忧虑,“缅茄雕的真正价值是传统的手工工艺,而不是那个缅茄籽,更不是雕的那个像。你们不安心坐下来,慢慢刻,这门工艺就没了。”
商业气息日益浓厚,传统手工渐趋式微,所以,才有了当今对大国工匠的呼唤,对工匠精神的渴盼。将产品做到完美耗时长、成本高,但那些有情怀、有温度、有质感的工匠们,如果能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创作的每一个环节,用心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就不怕产品的价格提不高。
我能为我们的缅茄做点什么吗?离开缅茄公园时,我的思绪很乱,就像那些飘飞的黄色缅茄叶。我只能虔诚合十,对着缅茄树和缅茄女神像拜了又拜。祈愿缅茄雕刻能发扬光大,祈愿我们的地方特色能永存在后人的心里。
小贴士▲
缅茄花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木材可作抗腐的建筑材、细工用材及造船材。缅茄种子可供雕刻用,亦可入药,主治牙痛和眼病。
缅茄本身的特有形状就有一种诱人的魅力。缅茄果上半部呈金黄色,质地坚硬,用于雕刻各种图形;下半部为缅茄籽,形状扁平椭圆,漆黑发亮。
市面上有很多缅茄工艺品,缅茄音同“免邪”,传说有避邪护身的功效,多被制作成念珠或者护身符,颇受百姓欢迎。另外,缅茄雕刻也是中华一绝,加之缅茄的产量很低,因此其神秘的特性更引人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