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红外光谱的有机物定性解析及应用

基于红外光谱的有机物定性解析及应用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影响因素多,因而红外光谱的解析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备的规律可循。根据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经验规律,有机物红外光谱图的定性解析一般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先解析强的吸收带,然后解析中等强度的吸收带。当解析能初步确定可能存在某化合物时,为了最终的鉴定,可以与已知物的光谱进行比较对照。

基于红外光谱的有机物定性解析及应用

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影响因素多,因而红外光谱的解析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备的规律可循。根据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经验规律,有机物红外光谱图的定性解析一般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了解样品的背景

了解存在的化学元素、未知样品的物理状态及色泽、未知样品的来源及用途、未知样品的纯度、是单一组分还是混合物、可能存在的组分(或组成)等。

2.确定化合物的类型

(2)饱和碳原子的判别以3000cm-1为界,若在略低于3000cm-1处有吸收峰,则为饱和烃的νCH伸缩振动。若在略高于3000cm-1处有吸收峰,则为不饱和烃νCH2的伸缩振动。

(3)判别是芳香族化合物还是脂肪族化合物。若在1600cm-1和1500cm-1处有吸收峰(νC═C),且3030cm-1处有吸收峰(ν═C—H),则可判定为芳香族化合物,若无上述吸收峰存在,则为脂肪族化合物。

3.推断可能含有的功能团

首先将整个红外光谱区域划分成特征功能团区[即5000~1333cm-1(2~2.5μm)]和指纹区[即1333~667cm-1区(7.5~15μm)]。为了查找可能含有的功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可以用红外光谱八分区(表2-5),如果在上述某一区域中没有吸收带,则表示没有相应的基团和结构,如果有吸收带,再作进一步详细分析。

(1)在5000~1333cm-1区间,先分析最强的吸收,然后考虑中等强度的吸收。(www.xing528.com)

(2)确定C—H振动存在与否,如果存在,进一步确定其振动类型。C—H的伸缩振动频率出现在3400~2840cm-1,如果在3000cm-1以上,则碳原子是不饱和的,或者存在着高卤素化合物(诱导效应);如果低于3000cm-1,则碳原子是饱和的。在3000cm-1以上或以下都出现吸收,那么碳原子就存在着饱和及不饱和两种情况。在1455cm-1处有吸收带表明存在CH3(弯曲振动),在1375cm-1处有吸收带则表明存在C—CH3(用已知物的光谱图对照,进而确定究竟是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或叔丙基)。在725cm-1处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带,表明为开键,且存在四个或多个邻接次甲基

(3)确定化合物或混合物所存在的类别中等强度的1650cm-1和1600cm-1带存在与否,表明芳香烃存在与否;若存在中等强度的1650cm-1和1600cm-1吸收带,表明存在烯烃(没有烯烃存在也有可能存在该吸收带)。2210cm-1附近出现弱的吸收带或者在3250cm-1处出现一中等强度的吸收带,以及在2115cm-1处出现一中等强度吸收带,则表明存在炔烃衍生物(炔烃不存在时这些吸收带仍可以出现)。如果出现CH2吸收,但没有出现CH3—C吸收,表明可能存在酯环化合物;如果有CH2和CH3存在,但没有芳烃、烯烃、炔烃的特征吸收,则认为是脂肪烃化合物。在确定了化合物的类型之后,接着要查清楚烯烃的类型、芳烃取代基的数目和位置。

如果光谱图只存在3~10个吸收带,且有几个宽带,无表征有机物的吸收带存在,则应考虑无机物存在的可能性。

(4)先解析强的吸收带,然后解析中等强度的吸收带。如果认为某一谱带与某一功能基有相关性,随之就应去查寻确定那类功能基所出现的整个吸收带,对其进行尽可能接近的分类。

然后,应集中于1333~667cm-1区间,从强吸收带到中等强度吸收带进行分析。

当解析能初步确定可能存在某化合物时,为了最终的鉴定,可以与已知物的光谱进行比较对照。两个图谱的峰形、位置和强度的比例都基本一致时,才能最后确证该化合物为何物。对用通过红外光谱还无法确知的未知物,或者无标准谱图与之比较时,常需借助核磁共振谱(第三章)、质谱(第四章)和紫外光谱等手段加以验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