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产业发展问题与建设体育强国

体育产业发展问题与建设体育强国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体育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期”。由此,体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尽管体育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从国际看,中国体育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依然偏低,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部分欧洲国家占国内生产总值3%~4%的比重,而且明显低于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左右的比重。从出口看,中国体育对外贸易存在结构性失衡。

体育产业发展问题与建设体育强国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体育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期”。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且要“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这一年被业界称为体育产业“元年”。由此,体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尽管体育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从国际看,中国体育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依然偏低,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部分欧洲国家占国内生产总值3%~4%的比重,而且明显低于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左右的比重。我们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体育品牌还比较少,体育产业的产业链条短且不完备,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卡脖子”问题在体育产业十分突出。

从国内看,体育产业尚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不论从官方组织开展的历次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还是商业机构的运动健身行业趋势报告来看,认为健身有必要的人群越来越广,但是受到场地设施、健身指导等限制,有效需求没有充分释放出来。

从消费看,体育产品有效供给明显不足。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连续超过2万元。人均体育消费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几乎每4~5年都会翻一番。然而,在需要健身时,却难以找到身边的场馆;意识到要科学健身时,却找不到专业的教练抑或是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既需要不断增强消费意愿和能力,更需要优化体育产业的供给,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适宜的消费渠道。(www.xing528.com)

资本市场看,体育投资领域缺乏合理引导。近年来,体育产业项目屡屡成为投资“风口”,但“一哄而上”之后往往出现“一哄而散”。体育产业项目的投资规模大、盈利水平低、资金回笼慢,需要长期耕耘的战略投资者。但以体育、运动、健身、健康为名的热钱快进快出,扰乱了体育健身市场,造成了市场过度的波动,破坏了健康的产业生态。

从出口看,中国体育对外贸易存在结构性失衡。运动服装出口独占鳌头,却以贴牌生产的代工方式为主,不仅利润率低,而且很容易被替代。东南亚甚至西亚、中亚的一些国家正在占据成本上的优势。体育装备、器材、服装等的进口则呈现出高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点,我国本土体育制造业仍然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研发不足,品牌不亮。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经纪、体育培训、体育传媒等体育服务的出口竞争力更显偏弱,逆差十分严重。

从供给侧看,体育产业既缺乏土地、长线资金、人力资源和人才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支撑,也缺乏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新型要素的催化,还缺乏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良性竞合的产业生态以及更为精准的政策供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