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月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明确了体育事业发展的长、中、短期目标,提出“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世界上体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的奋斗目标。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体委于1979年2月在北京召开全国体育工作会议,讨论体育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会议提出,要高速度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加速实现要在20世纪内成为世界上体育最发达国家之一的目标。国家体委和省一级体委要在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
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恢复了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合法席位。我国体育开始面向世界,全面登上国际体坛,与国际体坛的交往也更为密切。1980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总结了20年来体育工作的基本经验,提出要在1984年奥运会上进入总分前6名的指标。为了更好地对接奥运会项目并突出重点,我国开始调整项目设置,将当时技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跳水、体操、举重、足球、篮球、排球、射击、射箭、速度滑冰等13个项目列为全国重点项目。与此同时,组成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常设国家队,并从1980年起,按照4年为一个周期,定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指标。为了备战奥运会,从198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始,按照奥运会的项目设项,在所设的22个比赛项目中,有20个是奥运会项目。冬季全运会设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冬季两项、冰球、滑雪共5个比赛项目。
为了加大竞技体育管理力度,国家体委对其内设机构做了较大的调整,1982年将原运动司、球类司、军体局分解为一、二、三、四个项目管理司,对相关项目实施管理;1988年又增设五司和负责综合管理全国优秀运动队的“训练竞赛综合司”,从组织上加强了对竞技体育领导的力度,细化了对运动项目发展的管理。
1983年10月28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第一次正式提出“在本世纪末要普及城乡体育运动,运动技术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拥有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体育队伍,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之一”。(www.xing528.com)
1984年7月,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召开,这是重返奥运赛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奥运会,225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项目的比赛和网球表演赛。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赢得本届奥运会的首金,中国队获得了15金8银9铜共32块奖牌,位列奖牌榜第4名。同年9月28日,亚奥理事会在汉城大会上正式批准北京承办第11届亚运会的申请。10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加快体育改革步伐,使体育工作既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地向新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发展。《通知》指出,要建设一支又红又专、有勇有谋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为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1987年高校开始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摸索学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新模式。1990年9月22日下午,举世瞩目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本届亚运会,中国队以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高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确立了亚洲体坛霸主的地位。
1992年6月23日至27日,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红山口召开工作会议,决定把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确立了中国足球要走职业化道路的改革方向。1992年11月11日至17日,国家体委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了以深化体育改革为主题的全国省、区、市体委主任座谈会。会议指出要加快体育改革步伐,以期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以社会办为主的新格局。这次会议就是著名的“中山会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