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在终南山隐居传道离世,享年94岁

老子在终南山隐居传道离世,享年94岁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在终南山隐居传道时间不长,就永远离开了人间。综合各方面情况估计,老子可能在公元前477年去世,享年94岁。老子客死他乡,长眠于终南山麓。他们的门人弟子为了纪念他们,把他们的遗体分别安葬在老子墓的左右。自此以后,终南山楼观台被改名为“说经台”,后世隐人、贤士也称为“仙都”楼观台。终南山脚下有老子墓,《庄子》明确记载老子之死,胡适说它“决非后人所能假造”。老子逝世二百多年后,其学说开始为统治者所青睐。

老子在终南山隐居传道离世,享年94岁

老子终南山隐居传道时间不长,就永远离开了人间。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人道主义哲学家、具有巨大智慧的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就逝世了,宇宙间一颗巨星陨落了。

关于老子的卒年,说法不一,不可确考。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当时已有老子活了160多岁和200多岁的传说。前面说过,老子大约生于公元前571年。取个整数,按160岁、200岁计算,则老子的卒年分别是公元前411年、公元前371年。其实这是不合理的,按当时人的平均寿命和医疗条件,一个人不可能活这么长时间。于是,又有了新的说法。如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老子死时,不知在于何时。《庄子·养生主》篇明记老聃之死。《庄子》这一段文字决非后人所能假造的,可见古人并无老子‘入关仙去’,‘莫知所终’的神话,《史记》中老子活了‘百有六十余岁’、‘二百余岁’的话,大概也是后人加入的。老子即享高寿,至多不过活了90多岁罢了。”研究老子的许多学者赞同胡先生的观点,但在细微之处也有各自的说法。有人认为,老子于公元前480年去世。也有人认为,老子去世时间为公元前471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早晨。综合各方面情况估计,老子可能在公元前477年去世,享年94岁。

关于老子逝世的具体地点,说法也不一。如唐代人释道宣在《广弘明集·辩惑篇序》中说:“至于李叟……生于厉乡,死于槐里。”而孙盛的《老子疑向反讯·道宣跋》又说:“老子遁于西裔,行及秦境,死于扶风,葬于槐里。”另据传说,老子死于扶风。去世的当天,槐里村的人都来了。扶风人和槐里人都为老子赶制了孝衣,两村人商量殡葬事宜。为了以后能看到老子的坟墓,两村人都要求把老子的尸体埋在自己村上。槐里人说,槐里有老子的家,这就是他生前所喜爱的西山,他离开槐里的时候还说要回去呀!请你们尊重老子生前的意愿吧,请允许我们的请求,把老子的遗体葬在槐里吧!扶风百姓想到老子以不争为待人原则的教导,便答应了,并协同槐里百姓把老子的遗体安葬在槐里。据此,老子当死于扶风。

老子作为长者,平素待人慈祥,他那与天地一体的阔大胸怀,他那守柔处静忍辱含垢的性格,得到了乡邻老少的敬爱。因此,老子死后,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吊唁,痛哭失声。

当时,老子生前的一位朋友秦佚也赶来了。但见他来到老子灵前,不跪拜,不痛哭,只长吼三声就出门而去。

老子的弟子不理解,问道:“您不是先生的朋友吗?”

秦佚回答说:“是朋友。”

老子的弟子问道:“既然是朋友,那么,在这里这样吊唁,可以吗?”

秦佚回答道:“我的做法是对的。原先,我以为他是至人,现在看来他还不是。”

秦佚看众人不解,就解释道:“刚才我进去吊唁的时候,看见老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儿子一样,少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母亲一样。老少都这样悲伤地哭他,一定是情感执著不必哭诉而哭诉。这些表现都是违背自然、违背人情的,忘记了我们所禀赋的生命源于自然,古时候称之为‘遁天之刑’,即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该来的时候,老子应时而生了,该去的时候,老子顺时而去了。安于常分,顺其自然,这样悲哀、快乐的情绪便不能侵入人心中,古时候称之为‘帝之县解’,即上帝从困苦的境地解救出来。活着也不高兴,死了也不悲伤,这才合乎自然之道。不理解这些,就不懂得老子,怎么能算是老子的朋友呢?所以我不悲痛。”

老子客死他乡,长眠于终南山麓。据宋代人罗泌所撰《路史·后记七》注释中说:“今眉县柳谷水西有老子墓。”后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渭水下》中说:“(就)水发源于南山的就谷,向北流经大陵西,世人称这个大陵为老子陵。”今陕西“西楼观”山中,有“老子墓”和“吾老洞”。相传老子过世后,尹喜等人把老子的遗体安葬在楼观台西侧的大陵山中,老子墓中有老子的衣冠,吾老洞中则有老子的头骨。传说大陵山上原本没有建筑物,老子死后,尹喜的门人弟子在大陵山上修建了宫观,并在这里一边传道授业,一边休养生息。尹喜在研读《道德经》的同时,撰写了《关尹子》一书,也称之为《文始真经》,可算是对《道德经》的最好诠释。后来,尹喜等人先后以长寿而终。他们的门人弟子为了纪念他们,把他们的遗体分别安葬在老子墓的左右。自此以后,终南山楼观台被改名为“说经台”,后世隐人、贤士也称为“仙都”楼观台。

终南山脚下有老子墓,《庄子》明确记载老子之死,胡适说它“决非后人所能假造”。然而,司马迁为什么说老子离开周朝以后,“莫知其所终”呢?这是耐人寻味的。司马迁是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在郎中任内,跟随武帝巡视西北诸郡县,去过陕西,后任太史令十年,阅读皇家所藏典籍,撰写《史记》时也浏览过诸子百家的著作。然而,他不知道老子墓的存在?没见到关于老子逝世的记载?要说不知道老子墓的存在,或许有可能,要说没见到关于老子逝世的记载,就匪夷所思了。或许司马迁认为《庄子》关于老子逝世的记载不可靠,在其他历史典籍中又缺乏相关记载,所以才有这样的表述。这也不失为司马迁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史德。在有些学者看来,这种秉笔直书的文字竟然成为某些人出于各种目的而神化老子的渊薮,这是不公平的。司马迁并没有神化老子,他人神化了老子,不应当让司马迁承担罪责。

老子逝世二百多年后,其学说开始为统治者所青睐。五百多年后,老子开始为统治者和道教徒所神化。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老子学说没有受到各国重视。秦朝统一天下,短命而亡,未顾及道德之学。汉朝建立后,黄老之学吸取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顺应秦末社会动乱后民心思定的形势,强调清静无为,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干涉或少干涉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以安定民心,发展社会生产。这些思想和主张,为统治者所采纳,“文景之治”的出现与此不无关系。武帝即位后,虽然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独尊儒术,但黄老之学已深入人心。在西汉以及东汉前期,道家学说属于政治范畴,老子还没有被神化。

东汉中叶以后,宦官外戚专政,天灾人祸不断,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同时,在宫廷之内,穷乡僻壤,谶纬神学迷漫,供奉黄老道。在民间还出现“黄帝”、“黑帝”、“真人”、“黄帝子”等,用宗教形式组织农民反抗和起义。“五斗米道”、“太平道”应运而生,成为道教诞生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老子被推上了道教教主的地位。明帝(58—75年)时,佛教传入中国。从此,开始神化老子,把黄老同浮屠一并供奉。到桓帝(147—167年)时,在皇宫里都修建了黄老、浮屠之祠。

魏晋时期,从身世、形象、职业等方面,把老子塑造成为一个出身非凡、相貌特别、世为帝师的神仙。不过,这只是一种初步的、低级的宗教化。

南北朝时期,无论在神学理论上,还是在神化实践方面,都比较成熟、完善了,老子成为神宗、仙主合二为一的太上老君

隋唐时期是道教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老子宗教化的鼎盛时期。尤其在唐代,统治者自认老子为祖宗,积极利用道教来巩固政权,道教主动依附李唐政权,借以发展自己的势力。在这种互相依托、互相利用的特殊关系中,太上老君受到隆重的礼遇,其地位也青云直上登峰造极了。一方面,统治者凭借手中权力,对老子优礼有加,譬如:(www.xing528.com)

贞观十一年(637年)七月,太宗下令在亳州修建老君庙。

乾封元年(666年)二月,高宗亲自到亳州老君庙祭拜,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神龙元年(705年)二月,中宗恢复国号为唐时,依旧封老子为玄元皇帝。

开元三年(715年),以二月十五日为老君降生之辰,定为玄元节。

开元十九年(731年)五月,玄宗命在五岳(东岳岱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各建老君庙一座。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正月,玄宗颁发诏书,命令在两京(长安洛阳)和各州修建玄元皇帝庙一所,每年依道法斋醮,并设立“崇玄学”,招收生徒,使他们学习《道德经》及《庄子》《列子》《文子》,每年准照明经例参加考试。

天宝元年(742年)正月,玄宗下令在京师太宁坊、东都积善坊旧邸修建玄元庙。二月,加老子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唐玄宗亲自祭拜玄元庙,颁发诏书,将《古今人表》中的玄元皇帝升入上圣,并为他的弟子们加号: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虚真人,改《庄子》为《南华真经》,《文子》为《通玄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庚桑子》为《洞虚真经》。在亳州真源县先天太后及玄元庙,各设置令一人。两京崇玄学各设置博士、助教,又设置学生一百员。

天宝二年(743年)正月,追尊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改崇玄学为崇玄馆、博士为学士、助教为直学士。三月,亲自拜谒玄元宫,为圣祖母益寿氏加号为先天太后,并下令在谯郡(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修建庙宇。改定玄元庙名称,在西京为太清宫,东京为太微宫,天下诸州为紫极宫。九月,谯郡紫极宫之名,准照西京例,称为太清宫,先天太皇及太后庙也都改称为宫。

天宝三年(744年)三月,诏令两京及天下诸郡,在开元观、开元寺,以金铜铸造玄元等身天尊及佛各一躯。

天宝七年(478年)五月,册封老子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十二月,由于玄元皇帝在朝元阁显灵,改朝元阁为降圣阁。并改会昌县为昭应县,改会昌山为昭应山。封昭应山神为玄德公,修建祠宇。

天宝八年(749年),玄宗亲自拜谒太清宫,册封老子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

天宝十三年(754年),玄宗到太清宫朝拜,供献物品,并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开成五年(840年),武宗颁布敕书,以二月十五日玄元皇帝降生日为降圣节,并规定休假一日(有人说休假三日)。

另一方面,道教徒频繁施展太上老君显神降世的故伎,为李唐政权效劳,这在道教史上是空前的。此外,道教徒从神学理论上不断地总结和发展,使老子宗教化程度日益加深。这方面的成果,集中表现在唐末道教学者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一书中。该书于天复元年(901年)撰成,其中第二卷专门阐述“老君事迹、氏族、降生年代”,分为三十段,可以说是对唐以前老子宗教化过程的总结。太上老君已被神化为至高无上无处不在的神灵。

北宋以降,太上老君的地位和作用比之李唐时期有所降低。其主要原因在于,赵匡胤黄袍加身时,好事者阿谀逢迎,炮制了玉皇大帝的辅臣翊圣保德真君显神降世、辅佐君主的故事,宣扬翊圣保德真君与赵氏祖先有渊源关系,以讨好宋太祖。于是,显神降世、辅佐君主者不再是太上老君,而是翊圣保德真君了。不过,老子作为道教天尊,一直延续至今。

历代统治者及道教徒所神化的老子固然不可信,不可取,但是他们的造神活动客观上也宣传了老子,扩大了老子及其学说的影响。特别是唐代崇玄学(馆)的设立及其教学实践,在老子学说的传承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当然,这一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老子学说本身的博大、精深和玄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