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朱在《老子》中学到治理天下的方法

杨朱在《老子》中学到治理天下的方法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朱,又称杨子、杨生、阳生、阳子居,春秋战国之交的魏国人,有人说是秦国人。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确认魏文侯为诸侯。无论杨朱是魏国人还是秦国人,他主要活动在鲁、宋一带。杨朱便建议他到鲁国去,向孔子请教救治心病的办法。回到秦国后,他可能把遇到老子的情况告诉了杨朱。杨子对这一反常现象疑惑不解,就问店主是什么原因。杨子听了老子的分析,惭愧地说:“请问明王是怎样治理天下的?”

杨朱在《老子》中学到治理天下的方法

杨朱,又称杨子、杨生、阳生、阳子居,春秋战国之交的魏国人,有人说是秦国人。

魏国是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西北。春秋时,于公元前661年,晋国灭掉魏国后,将其土地封给大夫毕万作为食邑。后来到了战国时期,魏国成为七雄之一。毕万的后人以魏为氏,成为晋国的六卿之一。公元前453年,魏国与赵、韩二国共灭知氏,形成三家分晋之势。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确认魏文侯为诸侯。文侯任用李悝改革内政,并向西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向南击败楚国,攻占了大梁(今河南开封),向北灭掉了中山国,成为当时的强国。公元前344年(魏惠王二十六年),惠王在逢泽(今阿南开封东)召集秦、韩、宋、卫、鲁等国相会,自称为王。后来为齐国败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一说今河北大名东南),又屡为秦国所败,国势渐衰。到了公元前225年(魏王假三年,秦始皇二十二年),为秦国所灭。其疆土,极盛时据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西至今陕西东部,东北有今河北大名、广平和山东冠县等地。国都原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公元前361年(魏惠王九年)迁至大梁,所以魏国也被称为梁国。

无论杨朱是魏国人还是秦国人,他主要活动在鲁、宋一带。家中有些资财,娶一妻、一妾,还有三亩之园。热心于功名利禄,为人敏捷果断,头脑清楚,洞达事理,试图探索治理天下的途径,以实现明王之治。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姓逢的人,并得知他的儿子患有精神失常症,到处请人医治。杨朱便建议他到鲁国去,向孔子请教救治心病的办法。姓逢的人前往鲁国,经过曲仁里时遇到老子,听了老子的一番话,取消了去鲁国的计划。回到秦国后,他可能把遇到老子的情况告诉了杨朱。老子那一番关于举世皆迷惘的话,深深影响了杨朱。

恰好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小事。杨子的邻居丢了一只羊,邻居邀集了亲属,又来请杨子家未成年的童仆一道去追羊。

杨子感到奇怪,说道:“呀!跑了一只羊,何需那么多人去追寻呢?”

邻居的回答十分耐人寻味,说:“岔路太多啊!”

邻居回来以后,杨子关心地问道:“找到羊了吗?”

邻居不无沮丧地回答说:“唉!跑丢了,没有找到。”

杨子问:“为什么这么多人去追,还是让羊跑掉了呢?”

邻居的回答更加令人寻味,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不知道羊往哪里跑了,所以就只好回来了。”

听了邻居的回答,杨子似乎受到了很大的触动,面露悲哀之色,竟然一个多时辰听不见他说话,一整天看不到他的笑容。

对此,他的弟子很不理解,说:“羊是不值钱的畜生,又不是您的,而您却不说不笑,这是为什么呢?”

杨子拒不回答。

他的门生得不到老师的答复,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其中,有个弟子叫孟孙阳,出来以后告诉了心都子。

过了好几天,心都子与孟孙阳一起到杨子家,问道:“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鲁之间游学,一起拜师学习,学到仁义之道,回到了家。他们的父亲问:‘你们学到了仁义之道,将会怎么样啊?’老大回答说:‘仁义使我懂得了一个人先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而后才考虑自己的声誉。’老二回答说:‘仁义使我懂得了一个人应当牺牲自己的身体,以成就自己的名声。’老三回答说:‘仁义使我懂得了一个人应当两全其美,既要保全自己的身体,也要成全自己的名声。’他们三个人的选择相反,而他们同出一门。谁的对谁的不对呀?”

杨子回答说:“有个人居住在河滨,熟习水性,勇于游泳,驾驶小船摆渡收费,为数以百计的人提供便利。于是,裹带干粮就学的人成为他的门徒,但溺水而死的人几乎占学徒的一半。原本是来学游泳的,不是来学溺水的,而结果不同,好处和害处居然有如此大的差异。你以为谁对谁不对?”(www.xing528.com)

心都子听了,无言以对,默然而出。

孟孙阳责备心都子说:“哎呀,我的老兄,你怎么问这么愚蠢的问题呀?老师没有直接回答你的问题,我更加疑惑不解了。”

心都子说:“在大道上,因为岔路太多,所以让羊跑掉了。学的人也因为方术太多,所以丢掉了性命。学的东西不是原本不同,不是原本不一样,而结果却有如此差异。现在先生所思考的是如何归同返一,探究的是羊丢失和人丢命的根本原因。您生长在老师家里,学习老师的学问,但不了解老师的情况,多么悲哀啊!”

杨子反复思考这些事情之后,意识到老子可能是一位真正得道之人,遂率领弟子,离开秦国一路东行,想拜老子为师。

途经宋国都城时,他们住在旅店里。店主有两个妾,其中一人长得美,另一人长得丑。丑陋的小妾受主人宠爱,美丽的小妾反而被冷落。

杨子对这一反常现象疑惑不解,就问店主是什么原因。

店主对杨子说:“那个美丽的,自以为美丽,但是我并不觉得她美;那丑陋的,自以为丑陋,但是我并不觉得她丑陋。”

杨子觉得这位小老板讲得很有哲理,就对他的弟子们说:“弟子们记住,行为贤良而能克服自以为贤良之心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爱戴。”

杨子的这一观点已多少有一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了。

杨子来到沛地,见到老子,就不客气地问道:“现在有这样一个人,反应敏捷,行为果断,头脑清楚,洞达事理,又勤奋不倦地学道,这样的人可以和明王相比吗?”

杨子自视甚高,自以为自己的作为可以与明王相比。

老子想起十多年前孔子向他提出的问题,也就以几乎同样的意思回答说:“这种人对于圣人说来,只不过是被技能所束缚的跑腿的皂吏,既受累又费心。虎豹因为它的皮有好看的花纹,所以成为人们猎取的对象。猨猴因为行动敏捷,所以才被人捉来拴住。这样的人,还可以和明王相比吗?”

杨子听了老子的分析,惭愧地说:“请问明王是怎样治理天下的?”

老子说:“明王处理政事,功绩遍天下却好像和自己不相干,教化施及万物而人民并不觉得(自己)依赖什么。明王虽有功德却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说出来,顺乎自然使万物都各得其所,探究天道而立于不可测识的地位。”

杨子年轻,建功立业匡治天下的欲望十分强烈,跟随老子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希望到各国去游历一番。老子并不勉强,于是杨子就离开沛地,前往齐鲁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