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的天道观:探求天道的秩序与治世方法

老子的天道观:探求天道的秩序与治世方法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伯阳甫认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有一定的秩序,如果阴阳二气的关系失去固有的秩序,就会引起动乱。天地之气是有规律的,这应当叫做道,就是天地之气运行的道路和秩序。老子与周礼决裂以后,积极探索新的治世方法,进而探索宇宙的形成和万物的本原,终于形成了道法自然、以无为本、有无统一的天道观。

老子的天道观:探求天道的秩序与治世方法

在沛地隐居期间,老子不再满足于批判现行社会制度,不再满足于探求救世方略,而是凭借深厚的学养,放眼宇宙,俯视万物,开始探讨宇宙的生成及万物的起源。老子在任周守藏室之史期间,研读了大量商周典籍,其中之一就是《易》。

《易》是卜筮之书,共有六十四卦,而基础是八卦。其作者是谁,现在难以断定。在老子生活的时代,一般都认为是伏羲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周人很迷信,每遇大事都要问卜求神。作为史官的老子对《易》定然是很熟悉的,并深受其影响。

所谓八卦,就是《易经》中的八个基本图形。以“—”代表阳性,“--”代表阴性,每三个配成一卦,共得八卦,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据《易传·说卦》记载,八卦的基本卦象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还有引申卦象,如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等。关于八卦所象征的事物,自从先秦以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并且差异很大,除基本卦象之外,都有很多分歧。

以天(乾)、地(坤)、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泽(兑)八种自然物作为宇宙间一切存在物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似乎把与人们关系密切的一切自然物都囊括无遗了,在商周时代的人也许觉得已经是穷尽了天地万物之理了。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的思维能力增强了,自然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八种自然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可以互相产生吗?其中有更根本的东西吗?人们在思索中又把天地这两种自然物作为八卦的根基,作为天下万物的父母,并认为乾(天)的性质是阳刚,坤(地)的性质是阴柔,阴阳交合而产生万物。《易》中的这些基本观点,老子是熟悉的,由这些基本观点,特别是阴阳两种力量的斗争与统一的观点,使他进一步对伯阳甫的学说发生了兴趣。

伯阳甫是西周末年周王朝的史官。他用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冲突解释自然现象,并且用自然现象的变化来解释社会变化。伯阳甫认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有一定的秩序,如果阴阳二气的关系失去固有的秩序,就会引起动乱。当阳气蛰伏不能发出,阴气被胁迫而不能升腾时,就会发生地震

伯阳甫的这一观点对老子的影响是深刻的。老子认为,既然用阴阳二气的矛盾冲突可以解释地震的发生,当然也可以解释其他自然现象。他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广泛考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背阴与向阳的统一体,是阴气与阳气均匀调和而构成的统一体,即事物是一,又是二。整个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一,也就是自古以来人们常说的混沌一气,混沌一气之中同样包含着阴与阳两方面,宇宙本原也就是一种最大最初的均匀调和的统一体。

天地之气是有规律的,这应当叫做道,就是天地之气运行的道路和秩序。道存在于一气之中,主宰着一气,这应当叫做“道主一”。有规律(道)才使得阴阳二气均匀调和,宇宙自然才能不失其序地变化,这也可以叫做“道生一”。天是有秩序的,因而它是清明的。地也是有秩序(道)的,因而它是安宁的。天地合起来是二,它们是由阴阳混沌一气化生而来的,这应当叫做“一生二”。阴阳接,天地合,又形成和气,这应当叫做“二生三”。阴阳二气交感氤氲的和合之气及其相互作用,产生万物,这应当叫做“三生万物”。因此,万物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都具有阴阳两种属性。(www.xing528.com)

混沌之气没有具体形状,人们听不到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象,摸不着它的形体,因而是无法命名的。老子说他自己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给它取字叫做道,起名叫做大。道虽然没有形状,但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是先于天地万物而又产生天地万物的存在。在老子看来,道是有与无的统一,阴与阳的统一。所以,一切都是相反相成的。相反的两个方面的矛盾冲突,又推动事物的变化,而反(否定)的力量是积极的,是运动的动力。

老子对大道的探索,凝聚了前人的智慧。早在商周之际,我们的祖先从日常生活中和农业生产中,就已经找出了五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即金、木、水、火、土,并称之为“五行”。以五行作为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的思想,与《易》的八卦阴阳思想差不多形成于同一时期。对于五行说,老子当然也是熟悉的。五行之中,究竟哪一行是最为根本的东西,可成为万物之源呢?在郑国,似乎有把土作为万物的本原。在齐国,桓公之相管仲虽然也提出过“地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但他在更多的时候还是主张水为万物的本原。

管仲以水为万物本原的观点引起了老子的注意。老子幼年生活在涡河边,对水怀有一种极深的感情,他认为只有像水一样柔弱谦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现在,他又进一步深化了对水的认识,他在思考水能否作为万物的本原。水无所不在,没有固定的形体,它可以变换成各种形态,存于各种事物之中。水确实很像无形无名的混沌之气及其主宰之道,老子确认这一点。

但是,水毕竟还是一种具体的物质,怎么能成为万物的本原呢?

作为万物本原的东西必定是不同于万物的非具体事物,它只能是无形的东西,或者就是主宰于气中的道。老子探讨的结果,终于统一了从商末以来就已经存在的五行本原说与阴阳混沌一气构成天地万物说这样两大系统,并以阴阳说为基础,吸取了五行说,尤其是水本原说的合理因素,在阴阳五行之上提出了更普遍更一般的范畴,这就是道。老子与周礼决裂以后,积极探索新的治世方法,进而探索宇宙的形成和万物的本原,终于形成了道法自然、以无为本、有无统一的天道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