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的字,有聃、伯阳之说。也有人把伯阳和聃同时作为老子的字,说老子“字伯阳,一字聃”。说老子字聃,源于《史记》老子传记。如果司马迁说的无误,则老子名耳、字聃,符合古人起名取字意义关联的习俗。如果老子没有耳这个名,那么,所谓字聃的说法恐怕就难以成立了。至于伯阳,是后人妄加的,前人已有说明。
关于老子的号,有伯阳父(甫)、老阳子、老子、老聃之说。伯阳父之号,司马迁在老子传中没有采用,《史记·周本纪》有伯阳甫,省作伯阳。伯阳父与伯阳甫,显然是同号异文。按伯阳父(甫)是西周末年的史官,老子以此为号,不知是什么原因,或许是误传,所以不为司马迁所采用。老阳子之号,与伯阳父(甫)有关系,有人认为因为老子很仰慕伯阳甫的为人和学问,就给自己起了个号叫老阳子。以老子、老聃为号,把老字解释为长寿的意思,与所谓“老小孩儿”相类似,流于诙谐、庸俗,似乎不可取。以老聃为号,迄今未见于历史典籍,只偶尔见于今人论著,可能也属于误用。(www.xing528.com)
关于老子的谥号。以聃为谥号的说法,不合情理,显然有误。因为谥字作为名词,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业绩评定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用作动词则表示给予这种称号的意思。从聃字的意思来看,不太可能作为谥号。元代的李治在《敬斋古今注》中就曾经质问:“古人用谥号替代名字时,要根据他平生的善恶事迹取一个谥号,肯定不会依据他的相貌和身体特征。现在给老子加的谥号是聃,不知评定谥号的制度要崇尚什么道德规范,难道不是专门为了扬善惩恶,还兼有表现人的相貌和身体特征的功能吗?”他接着说道:“史书上记载老子名耳,韵书里注明老子名聃。我认为老子的名或者叫做耳,或者叫做聃,并且聃这个名在社会上流行。当时史书记载中看不到聃这个名,只看到耳这个名,所以司马迁把老子的名定为耳,而后人把社会上流行的聃这个名作为老子的谥号了。”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另当别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聃为老子的谥号不合情理。再说,司马迁笔下的老子虽然做过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但在周室衰败之际,弃官而去,莫知所终。这样一位隐君子,谁给他加谥号呢?没有人给他加谥号,他怎么可能有谥号呢?显然,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