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老子生来相貌奇特,尤其是一对耳朵大得出奇,传说耳垂都能搭在肩膀上。根据他的这个特点,他爷爷给他起名叫耳,字聃。聃的意思就是耳朵既长又大。很明显,这原本是极其平凡的名字。如果不是老子后来成为杰出人物,这个名字恐怕不会引起别人的特别注意,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名字一样,人活着的时候叫得平平常常,死了以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老子的爷爷不会想到的是,这个非常普通的名字,由于老子后来成了名人,竟引得众多文人学士争论了几千年,至今还没有取得共识。
在先秦典籍中,众口一词,都称老子为老聃,没有特别说明他姓什么、名什么。到了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史记》时,说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由于司马迁及其《史记》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司马迁关于老子姓名的说法就被一般人所接受了。
然而,自司马迁以后,历代学者著书立说,各抒己见,彼此之间不尽一致,譬如:东汉人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只说老子“姓李,名耳”,没有提到字聃。刘向的《列仙传》(钦定四库全书本)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晋代的皇甫谧在《高士传·老子李耳》中说老子李耳,字伯阳,谥号叫做聃。唐代人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号叫做聃。20世纪初叶以来,老子的姓名更为学界所重视,许多著名学者也参与争论,提出了许多超越前人的学术观点。
关于老子姓名的争论,可以简要归纳为如下5种说法:
(1)老、李之争。有人认为,老子姓老、名聃,而不是姓李、名耳。其根据是,春秋时期有老姓而没有李姓,所以老子不会姓李。按当时人普通的称谓,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等等,都是氏族名称下面加子字而成的,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有人指出:关于老子,人们都说他姓李、名耳。这是俗见。老子就姓老,所以称为老子,正如诸子百家各有其姓一样。孔子姓孔,孟子姓孟,墨子姓墨,杨子姓杨,庄子姓庄,荀子姓荀,唯独老子给他姓李,岂有此理,这不符合当时使用姓氏的规律。老聃就是老子的姓名,李耳之名从何而来!有人认为,既然古典文献中提到他时都只称老子或老聃,就说明他必定姓老或氏老无疑。
但有人认为,老子就是老聃,以老为姓,以李为氏。有人说“李”是老子的氏。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老子氏老或姓老的说法,从清代至今,影响很大,但不符合历史实际。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春秋时既没有李姓,也没有李氏,老子必不姓李或氏李。
(2)老、李音转之争。有些学者认为,老字音转为李,即老子原姓老,由于老、李二字读音相同,老变为李。持这种观点的人还认为,老、李二字分别属于“幽”、“之”二部,但在上古时期,肯定还没有区分。
有些学者认为,音转说并没有确凿的文献依据,不可轻信。还指出所谓上古时期“幽”、“之”二部未分的说法没有根据,并以王力《诗经韵读》为据,说“之”、“幽”合韵乃是《诗经》《楚辞》的通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按照同音假借、近音假借的规则,李、老可以通假,但是,是以老假李,而不是以李假老,所以“由老而变为李”是不对的。
有人认为:老、李同音互转的情况在古典文献中没有记载,甚至没有间接的反映,在其他姓氏中也找不出类似的事例,因此,同音转换之说充其量只是一种可能而已。还认为:假使老子本姓老而氏李,按先秦称名的规律,他的尊称应当是李子而不是老子,起码在文献中老子、李子并见。
关于老、李音转,还有他称、自称之说。有人认为:老是他称,李是自称,由于两者可以通假,异地人把李子写成老子,并且扬了名。这种现象在春秋后期至战国末是常见的。如齐国的陈恒,他称田常,称齐陈氏为田氏,如《庄子》《韩非》,这是他称。而自称陈恒、陈氏,如《春秋经》《左传》。出土的齐国陈氏的青铜器、陶器铭文皆作陈,不作田,这更是陈为齐国陈氏族人自称的铁证。
有人则认为,老子本姓老,李是老的同音代替字。
(3)偃李之说。有人认为,老子是姓偃、氏李。李氏源于偃姓,是“以官为氏”而形成的。皋陶姓偃,因为当了大理(司法官),其后代以官命族,以理为氏。到商朝末年,理氏的后代子孙利贞因崇拜植物李子树,以李为氏。李贞主要生活于西周初,是春秋时期李氏的远祖。据此,李氏是沿着偃姓→理氏→李氏的族史演变而来的,是衍生出来的氏号。(www.xing528.com)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还认为,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如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还以鲤鱼为鱼中之贵,赐四品官以上佩金鱼袋,亦因鲤鱼与李、理同音而受到尊重。在唐代,从皇帝、官吏、贵族到平民百姓,由于唐朝的文治武功,繁荣昌盛,天下富裕,所以崇尚养红鲤鱼,不断繁育成多种多样的金鱼品种。
对于老子是姓偃、氏李,学术界还没有任何反应,既没有人赞同,也没有人反对。
(4)彭李之说。有人认为,老子是帝尧时彭祖的后代,殷商时期的祖父叫做篯铿,也叫彭祖,因此老聃也称为老彭。从帝尧时直至东周,世世代代都担任史官,也都沿袭彭祖的名称。延续到老聘,隐身不做官,改姓为李。从此以后,他的子孙后代都以李为氏。
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令人困惑不解,为什么彭祖的后代都叫彭祖,一直到老聃才改为李姓(氏)?何况这种改姓之说,没有任何史证依据。
(5)关于老子的名,有耳、重耳、李耳、聃、儋诸说。司马迁说老子的名叫耳,很多人都相信这个说法。有些学者则持否定意见,认为老子的名叫聃,不是耳,(李)耳是另外一个人。说老子的名叫聃,加之姓老或氏老,可能最为合理。问题在于,如果老聃是老子的姓名,那么在先秦文献中,能直呼他的尊姓大名么?如果这样,是否太过无礼、有失身份?
(太史)儋是不是老子的名,过去一直存在身份认定的问题。如果老子和太史儋是同一个人,那么,说老子名聃,又作儋,无可争议。如果不是,则老子并没有儋这个名了。现在可以肯定,老聃和太史儋不是同一个人,因此老子没有(太史)儋之名。
至于重耳,晋代葛洪的《神仙传》中说老子名叫重耳,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说“一名重耳”,其他文献中也有,但见得不多,现在也很少有人提及。众所周知,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即后来的晋文公名叫重耳。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现在还不清楚,也许仅仅是重名。
有人说李耳是老子的小名。为什么叫李耳呢?相传老子出生的那一年是庚寅年,也就是虎年,亲友就叫他小李耳,就是“小老虎”的意思。据扬雄《方言》记载,在江淮湖广之地,包括老子的家乡曲仁里一带,人们把老虎叫“李耳”。另据方以智《通雅》说:有的地方把老虎叫狸儿,变为李耳。司马迁所谓老子姓李名耳,很可能是把从民间了解到的老子的小名误为大名了。
有人认为,楚国故地湖南、湖北土家族语属彝语支,称虎为李,公老虎为李爸,母老虎为李尼卡,老聃与虎酋“喇他”、虎辰“拉塔”同义近音,李耳与母虎“李尼卡”同义音近。也有人认为,在我国远古时代,西戎包括氐羌,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成为现今的羌、彝、白、纳西、哈尼、傈僳、土家等民族。彝族等一些民族先民是以虎为图腾的,崇拜信奉虎为祖先,彝族称虎为“罗”,也是彝族的自称,各地的彝族由于方言的不同,译成汉文时各有区别,“老”就是罗、牢、喇,都是虎的彝语音转,而“李”也是罗、牢、喇的音转,由此可知老子为什么又姓了李。并推测“老聃”原是“喇(罗)他”的音转,老聃即虎族首领。至于李耳之名,土家语称虎为李(也就是罗),方言称虎为狸儿,狸儿可转为李耳,可见李耳也就是虎。
对此“老虎”之说,有人不以为然,甚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这是利用巧合法而所作出的推测,没有过硬的证据”。还有人认为,这类说法虽然貌似有理,但老子到底是谁,姓名是不是李耳,生卒时间如何,早在汉代就已模糊不清,不仅行事与年寿不清,而且本名也存疑问,哪里还可能传下他的属相与小名?秦国王族尚且很晚才进入周王朝的政治生活,一个羌族的部族首领,又何可在春秋末年成为掌管周王室典籍、档案和珍宝重器的守藏史?一个落后的羌部族成员,又何可在“学在官府”的情况下成为可以著书立说的智者?这种猜测,不仅无据,而且滑稽。
此外,关于老子的姓名,《老子变化经》上说随着他所降之世的不同,有九个不同的姓名。“第一,姓李名老,字伯阳;第二,姓李名身册,字伯阳;第三,姓李名中,字伯光;第四,姓李名石,字子光;第五,姓李名光,字子文;第六,姓李名宅,字子长;第七,姓李名元,字子始;第八,姓李名愿,字子生;第九,姓李名德,字伯文。”在这里,道教所说的“九”,象征着“多”或“无限”,并不表示具体数字意义。但无论如何,这是神仙家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