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是楚国曲仁里人-老子

老子是楚国曲仁里人-老子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中华书局排印《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而孔颖达《礼记·曾子问疏》引《史记》之文,称陈国苦县赖乡曲仁里人。然而,有学者以文献记载、出土文物和涡水在元代改道的事实为依据,撰文驳斥了安徽相山、涡阳之说,认为相县故城在今太清宫镇附近的涡北,古代的相就是春秋以后的苦县,即今鹿邑县,古代的濑(赖、厉)乡就是今天的太清宫乡,曲仁里就是今天的太清宫镇。

老子是楚国曲仁里人-老子

老子是什么地方人?据中华书局排印《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乡太清宫镇)人。厉乡,或作濑乡、赖乡。有人考证,濑、赖、厉三个字同音,厉乡、濑乡、赖乡实际上是同一个地方。而孔颖达礼记·曾子问疏》引《史记》之文,称陈国苦县赖乡曲仁里人。同一本书,有这样的差异,这可能是《史记》流传版本不同的缘故。

类似的情况,文献中并不少见。如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四库全书本)说老子是“陈人”,而唐代释法琳《十喻篇(下)》(见四库全书中释道宣《广弘明集》)援引皇甫谧《高士传》,却说老子是“楚之相父”。所谓“楚之相父”,可能是“楚之相人”的笔误。当今有学者称,释法琳在《十喻篇》中引《高士传》说老子是“楚国相人”,可能另有所本。

那么,老子的故里在楚国,还是在陈国?据《史记索隐》引《地理志》说:苦县原本属于陈国,春秋时楚国灭了陈国,而苦县又属于楚国,所以说楚国的苦县。由此可见,两种说法并不冲突,从苦县原本属于陈国这个意义上说,老子是陈国苦县人,从苦县后来被楚国占领这个意义上说,老子是楚国苦县人。

东汉边韶《老子铭》说:“老子是楚国相县人。相县荒废了,现在属于苦县,原先的老城还在,位于赖乡之东。”南朝宋国范晔在《后汉书·郡国志》里也说老子是陈国相人,并解释说:“苦,春秋时叫做相。”唐代陆德明在《老子音义》中说,他所看到的《史记》记载,既不是楚国苦县人,也不是陈国苦县人,而是陈国相人。他在《经典释文》中为《庄子·天下》篇作解释时,引用司马彪的注解,也说老子是陈国相人。显然,所谓的苦(县)人、相(县)人,同楚(国)人、陈(国)人一样,都是因为古今政区变化、地名相异而产生的不同表述,实际所指的都是同一个地方。

清代姚鼐在《庄子章义·序》中说老子为宋国人。其根据是《庄子·天运》篇说孔子往南走到“沛”见了老聃,而“沛”是宋国的地盘,所以老子是宋国人。今人不同意姚鼐的这种说法,认为《庄子·天运》篇并没有明确说明“沛”就是老子的故里,所以“宋人说”难以成立。

于是,又有学者把“相”和春秋时期的宋国联系起来,说相在春秋时期是宋国的领地,老子是宋国相人。如马叙伦《老子考》就说老子是宋之相人,孙以楷、甄长松《庄子通论》(东方出版社,1995年)说:“春秋相城,为老子故里,春秋之时当属宋地……老子只能是宋之相人。”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有如下4条:

(1)春秋后期,宋国与陈国相邻,以涡水为界。涡水以北属于宋国,涡水以南属于陈国,相在涡河以北,应当是在宋国领土范围之内。当时,宋国比陈国强大得多,常常渡河夺取陈国地盘,陈国不大可能到涡河以北占据相这个地方。

(2)相是殷商时期的古城。周王朝初年,发生过管蔡之乱,这次叛乱平定后,商王室微子被封于宋。相既然是故殷城,又在微子封地一带,距商汤毫都很近,划入宋国是自然的合情理的事,而陈是虞舜的后代,绝不会把殷商故城划入陈国。

(3)老聃是宋国老氏后裔,宋国相邑是他的故里,他从周朝“免而归居”,自然是回到宋国相地。

(4)至今为止,恐怕还很难证明在春秋末期陈国有老氏。

那么,宋国的相地在哪里呢?有人认为,“宋之相”、“陈之相”、“楚之苦”是同一个地方。有人认为,就是现在安徽省濉溪县北的相山一带。也有人认为:无论是宋人说、楚人说、陈人说,还是相人说、苦人说,都指同一个地方,即今安徽省涡阳县北部的丹城集一带,只是所指时代不同,而地理名称有异。在这里,现在还有十七个用“相”命名的村庄,如:大相、二相、三相、相小、董相、相柿园、相老家、西相楼、相堂、东相堂、西相庄、南相庄、北相庄、相圩孜、相庙等。这里曾经是鲁桓公、宋君冯、卫宣公、陈桓公的会盟之地,春秋晚期、战国时已尽归楚国版图。(www.xing528.com)

据此,似乎可以确定老子的故里是宋国相县,即今安徽省涡阳县北部的丹城集一带。

然而,有学者以文献记载、出土文物和涡水在元代改道的事实为依据,撰文驳斥了安徽相山、涡阳之说,认为相县故城在今太清宫镇附近的涡北,古代的相就是春秋以后的苦县,即今鹿邑县,古代的濑(赖、厉)乡就是今天的太清宫乡,曲仁里就是今天的太清宫镇。两千多前,老子就生于斯、长于斯。

此外,还有一种新奇的说法,就是西洋学者拉库派立、达古拉斯主张老子是从印度来的。他们认为,老子深邃的思想与中国以实践道德为主的思想有不同的旨趣,而与婆罗门教佛教相通之处较多。《史记》中有老子是楚人的说法,而楚国距离缅甸、印度都近。从称呼“老子”这一点来看,老子是在高龄时来中国的。而从不知其所终来说,则是来中国传教而后回印度的。在《神仙传》里记载着老子的容貌,说身高一丈八尺八寸,皮肤黄色、眉美、耳长、口方、肩厚,其特征有不像中国人的地方。加上老子的字叫做聃,而所谓聃即是耳环,使人联想到在古代的缅甸人中有戴耳环的风俗习惯。再说,老子姓李,在老子以前的中国人中是没有的。这些都是老子不是中国人的证据。

客观地说,老子来自印度的说法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不过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不妨作为一家之言或一种假说,予以足够的重视。它的存在,或许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交流学术,把老子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促进老学的繁荣和发展。

关于老子这个人,还有人说他不是历史上实际存在过的人物,而是虚构的人物。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老聃之名始于庄子,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存在过,庄子虚构老子的目的在于抬高自己的学说。在《论语》没有一句话涉及老聃。孟子排斥杨朱、墨翟,责难告子、于陵子,以至于痛击实行神农之言的许行,却没有涉及老子。荀子否定十二子,而老聃不在其中。这都是因为没有老子其人的缘故。荀子《天论》中虽然出现老子,但那是“田子”之误。

还有人认为,在《庄子》《列子》中出现的老子,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他是真实的人物。因为在这些书中看到的一般都是虚构的人物,即使是真实的人物,也附会了荒诞的传说。即使《史记》里所谓孔、老相会这一点也不能完全相信,因为这类传说是当时道家之徒为对抗儒家而编造的,不能不考虑司马迁不加批判地吸收而采入《史记》中来了。另外,在《史记》中所开列的老子的子孙也是非常令人怀疑的,甚至所记老子的事迹都是荒诞不可信的。

主张虚构说的学者只是少数,他们否认老子存在的理由也并不充分。

很多学者认为,虽然《史记》记载的老子有模糊之处,但司马迁肯定了老子即老聃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先秦诸子记述老子虽然一鳞半爪,但综合起来,也能勾画出完整的老子这个人物。退一步讲,除了《庄子》之外,并非仅仅是道家记述了老子其人其书,儒家系统的著作也有种种记载,包括《论语》《墨子》都依稀可见。既然儒墨著作都不否认老子其人其书的存在,怎么能说完全是《庄子》的捏造呢?《庄子》一书虽然“寓言十九”,但有关历史人物的记载多数还是真实的或至少是可能的。仅凭《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某些模糊之处,便断定老子是一个捏造的人物,未免不妥。在没有找到足够的理由加以否认之前,应当肯定老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竹简本《老子》出土以后,有学者更明确地指出:与孔子并时且年长于孔子的老聃是确实存在的。孔子问礼于老聃之事,不但为《史记》所载,而且也被《吕氏春秋》《礼记》《大戴礼记》等多种古籍记录在案,铁证如山。

千百年间,转来转去,现在又回到了苦县厉乡曲仁里。由此,我们不得不真诚地敬佩司马迁,他不愧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后来人切忌自作聪明,轻率地怀疑甚至否定《史记》的记载。在没有更充分可靠的材料之前,我们应当相信老子是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至于这个地方属于楚国、陈国还是宋国,前后变化情况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比较清楚,后人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酌情处理。司马迁说属于楚国,并不为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