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M模型本身是在TRA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相对简洁,但具有高度普适性的技术接受的综合模型。而正是这一模型本身的简洁特性,使得TAM模型本身可能缺乏对其他个体性特征、技术性特征以及社会性特征的考量,如在这个技术接受模型中只是指出系统特征、开发过程、培训等因素可以通过有用性认知和易用性认知影响用户行为意图,但并没有明确有用性认知和易用性认知会如何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在现实的研究中,TAM的大量实证研究证明,有用性认知是行为意向的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理解有用性认知的决定因素及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会如何随时间变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Venkatesh& Davis在2000年提出了TAM2(如图2.4所示),在TAM2中重点考察了什么会影响个体的有用性认知。
图2.4 拓展的技术接受模型(TAM2)
TAM2解释了有用性认知(PU)的主要的决定因素,主要体现为社会影响相关的变量和认知工具变量及其调节变量(经验和自愿性)。其中社会影响变量主要包括主观规范(SN)和形象(IMG),在这个过程中,经验和自愿性会影响个体的认知,而认知工具性因素则主要包括工作相关性(JREL)、产出质量(QUT)、结果展示性(RES)和易用性认知(PEOU)。(www.xing528.com)
社会影响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主观规范和形象两个因素,主观规范通过三个连续性的过程即内化、认同、顺从的方式,通过外部个体、组织本身的信念、文化和规范的影响个体本身的信念和规范,并形成新的规范以改变个体对一项技术的态度和认知;主观规范也可能通过形象间接影响有用性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主观规范还将直接影响个体对一项技术的使用意图。认知工具性过程主要体现为用户对相关技术本身作为一种工具所带来的相关成果的考察,这种结果性的考察首先可以体现为技术与工作的相关性,其次则是技术对改变产出质量的影响,在前两者满足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的是产出结果的可理解性和易用性,即结果展示性。
TAM2中还引入了两个调节变量:自愿性和经验。TAM2研究表明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图的影响受到自愿性行为的影响,在一个组织的环境中,一个个体如果本身具有相对较高的使用意向或者符合个体本身的认知规范,那么个体采纳一项技术受到主观规范的影响的可能性会相对较小。而同时,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图和有用性认知的影响还可能受到经验的影响,一个个体如果本身对一项技术使用相对较多,个体经验相对较为丰富,这种深度的技术性的理解可能改变个体对一项技术采纳决策过程中对他人意见依赖程度的影响。
和TAM比较,TAM2主要体现为把有用性认知本身的外部影响因素的细化。但在这个理论模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即缺乏对外部控制因素以及内部动机本身的深度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