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教育传播是从20世纪50—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它是传播理论向教育研究渗透而产生的结果。
传播原指“通信、传达、联系”之意,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传播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从远古的生物进化,到当代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无不涉及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包括植物、动物、机器、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或称自我传播)、人与人的传播。
每个人都可一分为二,成为一个“主我”与另一个“宾我”的对立统一体。平常一个人的自言自语、自我思考、自我安慰、自我剖析等,都属于人的内在传播的范畴。而人与人的传播,是指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通常它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教育传播。
1.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面对面的直接传播和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直接传播主要是以语言表达信息,或用表情、姿势来强化、补充、修正语言的不足;间接传播是以媒体为中介,如电话、电报、电视、书信等进行信息交流。人际传播的目的是:
(1)沟通。通过交流,不仅使自己了解别人,也能使别人了解自己,达到相互了解、建立和谐关系的目的。
(2)调节。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了解别人对自己的各种反应,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态度,使之符合社会需要。
2.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组织是由一群相互关联的个体的组成,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组织,可以说,没有人能够离开组织而独立生活。传播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传播就没有组织。组织传播的目的:与其他组织达成有效的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使组织内部成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并和睦共处,以共同的行动促进共同的利益。
3.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不是某个人,而是有组织的传播机构,如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播的内容是经专门人员,根据预定的计划编写、设计、制作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泛,运用的媒体有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受众是广大而不确定的人群,包括各种职业、各个阶层、不同文化程度的个体。大众传播的目的,是从多方面影响受众,使之接受或认同传播者的意向。
4.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
与其他传播活动相比,教育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教育传播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活动。
(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教育传播的内容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规定的。(www.xing528.com)
(3)受众的特定性。
(4)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在教育传播中,教育者既可以充分发挥口语和形体语言的作用,又可以用板书、模型、幻灯、电视等做媒体;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又可以是远距离的传播。
5.网络传播
若以媒体分类,现代传播又可分为书刊传播、电话传播、报纸传播、广播传播、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等。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既是对传统传播的继承,又具有以下自身的特征:
(1)传播的数字化。网络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速数据传递系统,只传递0和1的数字。
(2)传播的互动性。网络公众通过BBS论坛、QQ群和网络调查等方式实现即时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
(3)传播的快捷性。网络传播省略了传统媒体的印刷、制作、运输、发行等中间环节,发布的信息能在瞬间传递给受众,而且网络传播的内容可以方便地实时刷新,在内容上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4)信息的大容量。互联网络实现了在线资源共享,任何资料库内的信息资源只要联网,都可以成为公众的共享资源。
(5)检索的便利性。利用搜索引擎或新闻站点等多种检索方式,可以快速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6)媒体的综合性。网络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方式,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综合为一体,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
(7)信息的再生性。网络中传播的信息可以复制或打印,成为个人信息。
(8)传播的开放性。网络的开放性体现在传播对象的平等性和传播范围的广阔性。
(9)传播的选择性。网络传播的网站众多,内容丰富且分工精细,网民选择范围极为宽广,每位网民都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