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说过海市蜃楼,想必也清楚它的成因:沙漠里的沙子被太阳暴晒后,像镜子一样反射阳光,接近沙子的空气会比上层的空气热很多,导致它的密度减小。这样一来,远处物体斜射过来的光线,在到达这个热空气层后产生折射,传播路线改变,重新远离地面,进入我们的眼睛,就像是以一个极大的入射角被镜子反射回来一样。在我们看来,就好像面前的沙漠中有一片平静的水域,映射着周围的景物,如图114所示。
图114 海市蜃楼的原理
准确地说,沙地表面炽热的空气不是像镜子那样反射光线,而更像是从水底向上看向水面。这里发生的反射不同寻常,属于物理学中的“内反射”。要产生这种内反射,光线必须以非常斜的角度进入热空气层,比图114所示的倾斜多了。如果入射角不够大,就很难达到临界值,也就无法实现“内反射”。
关于海市蜃楼的原理,有一个地方很容易令人产生误解。我们知道,在形成海市蜃楼的地方,密度大的空气在上面,密度小的空气在下面。这就是说,如果密度小的空气在密度大的空气下方,密度大的空气就会向下流动。既然如此,那海市蜃楼里为什么密度小的热空气能够停在密度大的空气下面呢?
其实,这一点很容易解释:在静止的空气中,不可能存在我们要求的那种空气层分布,但在不断流动的空气中,是有可能存在的。被地面加热的空气会不断上升,地面处的空气被新的热空气替代。这种不间断的替换,会使炽热的沙地表面总有一层稀薄的空气,虽然不是原来的那些空气,但对于光线传播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气象学上,人们把海市蜃楼称为“下现蜃景”。实际上,还有一种“上现蜃景”,这种海市蜃楼是因为上方的空气密度小,发生反射而成的。很多人认为,这种情况只可能出现在南方这种特别炎热的沙漠地带,其实不然。比如,在炎热的夏天,颜色较深的柏油路被太阳炙烤后,路面看上去就像洒了一层水,倒映着远方的物体,如图115所示。(www.xing528.com)
图115 在柏油路上看到的海市蜃楼
还有一种“侧现蜃楼”的现象,呈现出的是侧面的景象。这种现象是侧面的墙壁受到炙烤,发生反射形成的。曾经有一位作家描述过这种景象。在经过一座城堡的炮台时,他发现,平整的炮台混凝土墙壁突然变得闪闪发光,就像镜子一样把周围的景色全都照了出来。继续往前走,炮台的另外一面墙壁也有同样的变化,原本凹凸不平的墙面变得非常光滑。原来,那天气温很高,墙壁被晒得很烫,才形成了这样的景观。如图116所示,F和F'分别代表城堡的两堵墙,A和A'分别代表作家所处的位置,这一景观不仅能用肉眼看到,还能用相机拍下来。
图116 城堡墙壁示意图。从A点看,墙壁F很像镜子;从A'点看,墙壁F'也像镜子
我们用F表示城堡的墙壁,如图117所示。最初,墙壁是凹凸不平的,后来却变亮了,就像镜子一样。这是我们从A点拍摄的效果。在左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面普通的墙壁,没有任何反射现象,所以也不可能映出人形。而在右侧的图上,我们看到的还是刚刚的那面墙,但是亮了很多,就像镜子一样,所以映照出了离它较近的那个人形。这一现象的原理,跟前面一样,也是因为靠近墙壁的空气被烤热了。夏天比较热的时候,如果你仔细观察,这种现象在那些比较高大的建筑物墙壁上,还是很容易看到的。
图117 凹凸不平的墙壁(左图)仿佛突然变得光滑,能映照出周围事物(右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