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详思可能性模型:建立在基本命题上的理论模型

详思可能性模型:建立在基本命题上的理论模型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详思可能性模型的理论模型建立在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基本命题之上。图6.3详思可能性模型资料来源:Petty,1977;Petty&Cacioppo,1986首先,ELM假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有充分的动机来对外界事物或话题形成“正确”的态度。详思可能性模型的第二个命题认为,尽管人们通常希望形成正确的态度,但根据交往情境和特定事件性质不同,人们愿意投入认知信息处理的认知能量以及他们对外来信息刺激进行详思阐述的深度存在重要差异。

详思可能性模型:建立在基本命题上的理论模型

详思可能性模型(Petty&Cacioppo,1986)的理论模型建立在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基本命题之上(见图6.3)。

图6.3 详思可能性模型

资料来源:Petty,1977;Petty&Cacioppo,1986

首先,ELM假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有充分的动机来对外界事物或话题形成“正确”的态度。这一命题使得ELM的理论适用范围与框架效果理论形成了交叉,使理论整合成为可能。框架效果理论背后重要的假设之一也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个人总有意向要形成对话题或对象“正确”的解释、评估和意义生成。考虑到ELM与框架效果理论的模型之中都涉及类似话题知识和认知信息处理等共同的关键变量,ELM可以与框架效果模型整合后生产出更具有理论解释力的研究假设。(www.xing528.com)

详思可能性模型的第二个命题认为,尽管人们通常希望形成正确的态度,但根据交往情境和特定事件性质不同,人们愿意投入认知信息处理的认知能量以及他们对外来信息刺激进行详思阐述的深度存在重要差异。这种差异能够转而影响态度和认知观念的形成。详思阐述在此处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信息中关于某一话题的信息进行全面认真思考的程度。当人们充分的能力和动机对外来信息进行深度处理并详加思量时,他们的详思可能性就更高,也就更倾向于使用所谓“中心路径的信息处理”模式。在此情况下,人们更可能关注到信息所持的立场。受众更倾向于从记忆中系统地搜索获取相关的认知结构、画面和体验,并根据认知记忆中已有的知识结构来理解信息的意义。以此为基础,受众可对根据信息中包含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并最终能够对框架中包含的观点形成整体上的评估和态度(Petty&Cacioppo,1986)。也就是说,个人受众在接触媒体框架时,未必总是会接受他们在文本中觉察到的第一个框架,或者直接采用当时在记忆中最具有显著性、最容易被调用的认知线索。相反,那些详思可能性较高的受众更愿意更仔细地对媒体框架文本的信息进行彻底和系统的认知处理,将其中包含的复杂线索条分缕析。这些受众在接收媒体框架信息时,由框架引发的认知激活会在认知记忆中传递得更远,激活传递过程中会涉及更多彼此关联的认知节点。同时,受众在对媒体报道形成的判断和认知过程中,也越不容易被当时最容易获取的情感或态度认知线索所主导。

与此对比,当受众信息处理的动机和能力都不足时,其对媒体框架进行详思的可能性就会相应降低。受众对媒体框架信息就更有可能采用边缘化的信息处理路径。在这样的情形下,受众对特定话题或对象的态度主要受到当时在其头脑中最为显著的想法或认知线索的影响,人们常常用简单易得的认知捷径(heuristics)来取代更为彻底、详细和系统化的信息处理。故此,与详思可能性较高时的情况不同,受众接触关于“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危机相关报道时,当他们既缺乏动力又无足够的话题知识储备对媒体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全面的处理时,受众就会更多依赖信息环境中最为显著的认知线索,例如媒体是以什么框架话语包来呈现这一话题;报道文本中哪些框架符号工具最为显著,哪些信源最为突出等线索,来迅速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态度(Petty&Cacioppo,1996)。相比更理性化的信息处理过程,环境中的认知线索能够触发受众对于评判对象更为基础和本能的情感认知反应。换而言之,当受众接触媒体框架时所费思量越少,则框架对认知和态度的影响则越强。

详思可能性模型的第三个理论命题指出,个人对特定媒体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与信息处理动机这两个不同的变量共同发挥作用来增加或减少详细思量发生的概率(参见图6.3)。ELM提出,只有动机和知识能力都较高时,详思发生的概率才能明显增加。相反,那些只有比较多与话题相关的知识储备却没有动机对媒体信息进行深入处理的受众,在接触到媒体框架时未必就会大量激活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网络结构。与此类似,那些信息处理动机很高,但相关话题知识储备不足的受众,由于既有认知结构上的局限同样无法对特定话题详加思量,也就更容易受到媒体文本中包含的各类框架象征线索的暗示影响。现有文献中大多学者用话题卷入度(issue involvement)来指涉信息处理的动机强弱,而用话题相关知识(issue knowledge)来指向受众对信息进行认知处理的能力。以下笔者对这两个概念分别进行讨论分析,并将其纳入本书框架效果研究的概念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