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更清晰地检验框架效果发生的机制和过程,本章将以描述性模型作为概念上的出发点,提出关于框架效果的分析性模型。与对称性描述性模型不同,框架效果的分析性模型将主要涉及实验对象自身受到媒体报道文本框架影响后,结合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形成自身的认知框架的机制。除此之外,分析性模型还将探究读者框架对其态度、认知和行为意向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本书第二章中根据概念解析提出的描述性模型主要将全书的研究聚焦到P、C1、C2和F2之间的复杂关系上。描述性模型主要突出了相关话题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媒体报道的显性文本与媒体框架之间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异。但是,因为描述性模型是从框架概念的理论属性出发,模型主要牵涉采用决定性的判断式语言明确界定框架究竟是什么,并由此出发设定框架在研究中的操作化路径。换而言之,描述性模型能够直接指导本书的框架萃取和框架话语包分析部分的研究。对于框架效果的部分而言,描述性模型只是奠定了研究在理论概念上的基础。
为了更清晰地检验框架效果发生的机制和过程,本章将以描述性模型作为概念上的出发点,提出关于框架效果的分析性模型。本书第二章中的描述性模型指明了信息接收者个人内化的文化积淀(C2),他们个人的信息处理方式,以及包含主流媒体框架(F1)的报道文本(P)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影响了读者对文本解读框架(F2)的变化以及媒体框架(F1)由此能对受众产生的效果。本章中的分析性模型乃是由此出发,根据框架效果和认知信息处理理论推导得出。与对称性描述性模型不同,框架效果的分析性模型将主要涉及实验对象自身受到媒体报道文本框架(F1)影响后,结合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C2)形成自身的认知框架(F2)的机制。除此之外,分析性模型还将探究读者框架(F2)对其态度、认知和行为意向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作为本章分析性模型背后最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章接下来将介绍认知心理学文献中的关联记忆网络假设以及扩散激活模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