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我们以同样的文本分析研究方法对英国《泰晤士报》“中国制造”的相关报道做了框架话语包的分析。分析显示,英国《泰晤士报》在报道“中国制造”产品召回时主要采用了“贪婪与拖延”“违反国际标准”和“质检部门工作问题”三个不同的框架话语包。框架话语包象征符号的具体组成如表5.5所示。
表5.5 《泰晤士报》“中国制造”产品质量问题的报道框架
表5.5的分析显示,在《泰晤士报》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问题的相关报道中,针对中国相关企业“贪婪与拖延”的框架最为常见。该框架话语包中包括话语符号工具的门类也最齐备。作为该框架内的范例,《泰晤士报》向读者描述了中国牛奶供应商为提高检测中蛋白质含量,在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以及三鹿公司在明知奶粉配方出问题后仍拒绝对外公布信息,有意推迟产品召回的事例。该框架中常见的关键词包括“拖延”与“贪婪”。它们直接指责了企业在应对具体产品危机时的表现。此外,《泰晤士报》记者还形象描绘了中国警察如何突击检查大量牛奶生产单位,发现大量违规行为的生动场景;国际社会如何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政府提高出口产品的安全标准;以及在奶制品出质量安全问题后大量忧心如焚的家长涌向医院,担心自己孩子成为劣质牛奶受害者。另外,此框架中的推理归因工具也很齐全。企业的“贪婪与拖延”被大致归于三个原因:首先,产品由几千家分散在各地的小企业生产。外包的生产方式令产品质量控制十分困难,也在流通环节上给弄虚作假提供了机会。其次,企业欺骗或贿赂政府有关监管部门的行为也令问题变得更加棘手。中国目前相关法制不健全和公共监督的缺失也被《泰晤士报》列为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因素导致的后果包括多名婴儿在食用劣质奶制品后丧命,中国媒体在北京奥运期间对食品安全问题绝口不提,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向中国施压,敦促中国尽快公布关于毒奶粉事件的始末缘由。针对这些原因和目前企业表现出来的贪婪与拖延,《泰晤士报》在报道中呼吁中国企业需要增加产品信息的透明度,并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www.xing528.com)
除了针对中国企业的所谓“贪婪与拖延”框架外,“违反国际标准”也是《泰晤士报》“中国制造”报道中的主要框架。该框架话语包中未包含显性的框架符号工具来告诉读者“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明确提供了归因和道德原则两类推理归因工具。前者将产品的质量问题归咎为中国在遵守国际通行产品安全标准方面的不足。作为解决问题的政治和道德原则,西方社会自觉有责任督促中国相关部门更严格地遵守产品安全方面的各类国际标准,以解决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
最后,与美国主流报纸对“中国制造”话题报道的框架相类似,《泰晤士报》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问题的报道也采用了“质检部门工作问题”的框架。同样,此框架将英国市场出现的中国产品质量问题与本国政府质检部门人手和资金上的不足联系起来。报道希望本国政府更重视消费者的安全,在进口产品质检部门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