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共产主义国家”是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相关涉华报道中另一个常见的框架话语包。其背后的文化主题与前面章节中元分析的发现基本吻合。这一框架话语包将中国刻画为不惜代价地保护各种秘密的共产主义国家机器。
在体现“神秘的共产主义国家”框架话语包的报道文本里,笔者经过分析并没有找到以隐喻形式出现的框架工具。但媒体记者会频繁地使用包括“红色中国的秘密”“统治者的秘密”“保守秘密的官员”和“自相矛盾的数据披露”等标语式的表达来引导读者注意到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着各种秘而不宣的秘密。应用这个框架话语包的媒体报道通常不会将中国的普通百姓个人或者中国人群体描画为不诚实的形象。相反,媒体报道经常有针对性地将各类中国政府机构或者作为政府公务机构代言人的官员个人刻画为隐藏了不可告人的秘密、不值得信任的负面形象。这一框架话语包及其核心的文化主题主要指向由政治体系本身的特征而产生的各种不诚实或自相矛盾的特质。
文本分析还发现《纽约时报》对中国相关问题的报道文本中出现了大量能够支持和体现这一框架主题的模式化范例。中国不同政府机构在信息公布上的前后矛盾常常被《纽约时报》记者引用作为政府“不诚实”的事实证据。例如,中国政府在SARS危机爆发时前后对外披露信息的不一致等。此外,典型的事例还包括记者通过调研发现中国政府的信息披露或官方声明与记者掌握的事实情况不一致。例如,《纽约时报》的记者发现,虽然按记录有不少中国偷渡客通过非法途径进入美国国境的情况发生,但中国官员却公开声称偷渡并不频繁。1972年,虽然《纽约时报》的记者已经亲自采访了在农村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但在记者采访某一农村公社的领导时,领导仍旧告诉记者自己管理的公社中并不存在城市来的知识青年。样本中还有多篇报道直接引用了华盛顿政府或者独立的军事分析专家,指出根据他们各自的估算,中国政府对外公开的军事预算比实际上的支出缩水了很多。除此之外,《纽约时报》还在报道中频繁提到中国违反各种国际协定的做法。例如,记者报道中国曾经被怀疑为了达到自己的政策目的,暗地里资助克林顿总统的选战。最后,该框架话语包中典型的事例还包括不少中国政府或官方代理人不守诚信的例子。比较典型的例子包括:中国曾拒绝向西方媒体透露中国发电厂建设项目的事件,中国派出参加重要国际赛事的长跑选手在1993年兴奋剂临检时被大量查出阳性的事件,以及有美国重要的外宾访问中国时,中国让少年宫的工作人员和少年儿童按照事先给定的脚本表演以求“让美国来宾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谊和热情”。各种自相矛盾的官方信息披露、违反国际协定的行为以及各种不诚信的例子共同构成了“神秘的共产主义国家”框架话语包中的典型事例。(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这一框架话语包中还包含了不少文本,生动细致地叙述了中国官员在与西方媒体打交道时表现出来的保守态度。例如,《纽约时报》记者会在报道中叙述“(中国政府的官员们)通常会十分谨慎严格地遵守每一条政策规定。除了在某一些特殊场合中,他们一般都会拒绝谈及任何敏感的内部话题”。此外,还有不少记者生动地报道了中国政府安排的一些外宾访问和外媒采访。其中大量生动的细节清楚地显示出政府事先已经安排好了一切细节表演,目的就是为了给西方记者或者来宾带去不实的信息或者印象。例如,有一则报道讲述了《纽约时报》记者采访中国监狱时,记者到好几个监狱采访,囚犯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总是“监狱的管教同志对我们非常好,几乎就像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无微不至”。
在体现这一框架话语包的媒体涉华报道文本中,笔者并没有发现任何显性的推理归因工具。但是根据文本分析发现各种类型的框架工具并参照作为本框架话语包核心构成的文化主题,可以推测出按照这一西方主流媒体报道框架的叙事脚本,造成这一状况最为主要的归因应该在于共产主义的政府治理形态。美国主流媒体对此进行评判的基本政治和伦理原则应该是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积极促使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提高自身的诚信度和透明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