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框架: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制造

文化框架: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制造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本书对理论视野、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的选择紧密相关,本书共由八个章节组成。全书开篇第一章为引论,主要对全书话题的背景、研究对象的选择、全书的理论贡献以及整本书的章节组织结构做了概览式的介绍。第三章主要通过对较长时段内,主流国际学术期刊中针对考察美国媒体多样化中国相关话题报道的研究文本进行元分析,意图揭示美国媒体关于中国各种相关话题报道中反复出现的文化主题以及不同主题间形成的稳定结构。

文化框架: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制造

与本书对理论视野、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的选择紧密相关,本书共由八个章节组成。全书开篇第一章为引论,主要对全书话题的背景、研究对象的选择、全书的理论贡献以及整本书的章节组织结构做了概览式的介绍。

第二章题为“理论视野:框架的概念与模型”。正如章节标题所示,第二章旨在为全书建立贯穿始终的理论视野,并围绕框架理论的基本概念界定各种下面章节会应用的理论术语。具体而言,第二章首先描绘了媒介效果研究理论领域发生的几次主要的范式转换,并将框架理论的提出置于此背景中加以理解;分别回顾了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不同维度出发对框架概念的界定和解析;推出基于概念解析形成的描述性模型,并界定了模型中涉及的包括受众框架、媒体框架、文化积淀、框架符号包和通用框架等下文将会阐释应用的核心概念;最后在结尾处为后续各章不同实证研究部分之间彼此的逻辑关联做了基于理论的整体性描绘。

第三章主要通过对较长时段内,主流国际学术期刊中针对考察美国媒体多样化中国相关话题报道的研究文本进行元分析,意图揭示美国媒体关于中国各种相关话题报道中反复出现的文化主题以及不同主题间形成的稳定结构。首先,第三章对通用框架的概念、通用框架与编辑部文化符号积淀的关联做了理论上的分析和阐释。其次,笔者细致地介绍了元分析的方法与操作步骤。最后,结论部分一方面报告了元分析抓取出来的美国不同主流媒体涉华新闻报道中共享的通用框架和文化主题;另一方面进一步对涉华报道通用框架做了分类,讨论了通用框架不同的文化与政治意义。

第四章从通用框架推进到考察《纽约时报》在较长时间段内反复应用哪些具体的象征符号工具(symbolic devices)来“架构”各种与中国相关话题。从本书结构看,第四章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文本分析萃取构成不同框架话语包显性部分的框架和推理归因象征工具。根据加姆森等框架理论学者提出的象征框架符号包(frame package)概念(和方法),笔者聚焦于分析《纽约时报》中国相关报道中反复出现的框架工具、归因工具和框架主题等象征符号工具,并将其按照不同核心主题,重新组建为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相关话题报道中常见的框架话语包。在交代了文本分析的步骤和对质化材料的编码方法后,笔者结合前面章节就通用框架的发现,将其与具体的框架归因象征符号工具结合,“组装”(assemble)成完整的框架话语包。除此以外,笔者还检验了不同框架话语包在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中的稳定性,及其对于“中国制造”产品质量问题报道的适用程度。

第五章系统地用文本分析方法比较了英国主流媒体《泰晤士报》与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对“中国制造”产品召回事件的报道框架。比较分析旨在探究通用框架及其在媒体文本中的应用方式如何受到异质的媒体编辑部文化积淀影响。从全书整体的理论叙事看,此章深入考察了通用框架与编辑部文化之间的关联,为下一步将通用框架应用于“中国制造”产品质量问题的报道文本,并检验其框架效果,从理论上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将研究更进一步落实到“中国制造”产品质量与安全危机的报道框架分析。笔者比较分析发现,美国主流媒体报纸多将产品质量问题视为中国政治体系的整体性问题,而英国的主流媒体则更多从企业是否恪守道德或中国遵守国际产品标准角度将该问题作为个别事件而加以报道。笔者通过第五章的探索揭示出媒体报道中国话题的通用框架被具体应用于报道“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危机时发生的变化调整,同时也通过比较交叉验证了不同的编辑部文化对媒体报道框架的影响。(www.xing528.com)

第六章主要为本书框架效果控制实验部分的研究奠定理论模型上的基础。具体而言,第六章从前文基于概念解析提出的描述性模型出发,有针对性地推出了框架效果的分析性模型;介绍了框架效果模型背后的关联记忆网络模型(associative network model)与扩散激活模型(spread activation model);提出媒体文本框架与读者所处文化环境之间的共鸣程度能影响框架产生的认知态度效果;讨论了包括话题卷入度和话题相关知识等认知心理学变量对框架效果的影响。基于对包括话题卷入度、话题相关知识、文化共鸣等一系列相关概念的分析,本章提出了整合详思可能性模型与框架效果模型的复杂整合模型,作为下一步控制实验研究的依据。

第七章构成了本书的控制实验部分。本章结合前文框架分析的研究发现,用基于调查的控制实验方法探究了当美国媒体报道中国相关新闻稳定的通用框架主题和框架象征符号被应用到建构“中国制造”产品安全和质量危机时,报道框架如何与包括话题相关知识(issue knowledge)、话题卷入度(issue involvement)等心理学变量发生复杂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品的态度和对“中国制造”产品安全危机事件的归因。笔者对实验设计、实验变量的测量和线性统计模型的测试分析方法做了详细的交代。根据实验结果,笔者从框架效果理论出发,提出消费者相关认知基模与媒体文本之间的呼应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媒体框架对受众认知网络的激活效果。激活效果直接影响了受众多大程度上依据媒体框架方式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危机事件进行归因。

第八章是全书的总结和讨论。作为本书结尾,第八章将全书的研究发现用框架理论的基本逻辑和概念框架整合起来,反思回顾了本书特有的整体性理论叙事。笔者进一步将整合后的理论叙事重新放回框架研究文献的脉络发展和范式转换中,对其理论意义和解释效力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此外,第八章还对本书研究发现在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和实践操作等方面所具有的意义,相关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以及本书研究目前尚存在的局限性做了较为诚恳的披露。

在后记部分,笔者将自己在多年研究生涯中对框架理论在概念解析方面的发展变化,包括概念解析的变化,以及在完成本书研究之后又陆续进行的后续研究等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结尾介绍对概念理解的变化发展,希望能刺激读者结合阅读本书的研究,对框架理论及其作为一种传播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更新进行更为深入的创造性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