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前古典协奏曲影响了后来的莫扎特协奏曲的形成,特别是C.P.E巴赫和J.C巴赫,两者的协奏曲相比于巴洛克时期在音响对比原则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取得的主要进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奏鸣曲式思维与利都奈罗曲式相结合,在独奏与全奏的对比基础上已经完企形成并确立了呈示—发展—再现的逻辑关系,音响对比形成了多层级的对比。
18世纪后期协奏曲主要表现出两个特征:一是相比于巴洛克时期的独奏协奏曲,大大地提升了演奏技巧的表现;二是协奏曲出现了一种新曲式——奏鸣曲式,和原有的利都奈罗曲式逐渐融合。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前古典协奏曲影响了后来的莫扎特协奏曲的形成,特别是C.P.E巴赫和J.C巴赫,两者的协奏曲相比于巴洛克时期在音响对比原则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取得的主要进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奏鸣曲式思维与利都奈罗曲式相结合,在独奏与全奏的对比基础上已经完企形成并确立了呈示—发展—再现的逻辑关系,音响对比形成了多层级的对比。这种多层级的对比从大到小是这样一种逻辑:
第一层级:乐章间的对比(快—慢—快)。
第二层级:乐章内部的奏鸣曲式思维(呈示—发展—展现)。
第三层级:奏鸣曲思维各部分内部的音响对比(全奏—独奏)。(www.xing528.com)
这三种层级的出现无疑赋予协奏曲这一体裁的发展于全新的发展,更有机的整体也使得协奏曲能承载更多的戏剧性与戏剧内容。
(2)在前古典时期,协奏曲的调性布局、主题素材、形成主题素材表现出了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风格也存在着不同,音响对比表现得更加强烈,音乐之间的冲突也更加强烈,作曲家逐渐也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创作风格的形成是音响对比原则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在前古典时期,协奏曲的主调风格得到了确定,独奏协奏曲一般会出现在作家的个人音乐会上,因此,演奏技巧越发地突出,成为独奏的主要内容,占据了音响对比的重要位置,一直发展到现在,协奏曲依然是音乐会最受欢迎的体裁形式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