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次进行演奏时,音乐作品的阐释上都会发生不同意义的变现。演奏者会通过自己对乐谱中的情感态度与内涵的深入理解与探索,不断的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对于乐谱的原作会进一步地进行解说,最终将作曲家最真实的创作的主要意义准确地表达出来。但是,音乐史属于表演艺术的,所以它会不断地进行变化,不管是任何的形式的演奏首先要做到的还是以乐谱作为基础与出发点,才能再次的进行创作,最后让自己的演奏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与爆发力。换句话说就是演奏者在进一步表达作品内涵的时候,一方面要根据乐谱的意义来演奏,另外一方面在许多小的细枝末节上也需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能够基于原作但又有一定延伸。
当演奏家们演奏一些从历史上流传而来的部分作品的时候,是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演奏的,通过不同的演奏才可以真正地展示出该作品所具有的特别对审美价值以及细节。因此,演奏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理想或者最完善的一种,它也只是一种乐谱记录出来的关于创作的示意图。
什么才是正确的演奏呢?在演奏中所展示出来的声音能够基本的符合乐谱中的,所展示出来的关于此作品的其他特性也并没有超过乐谱所提供的范围外,这便是“正确的演奏”。关于此,在历史的观点中认为:只要有作曲家对某部音乐作品进行谱曲,那么此作品将通过一种客观的形式而存在下来,意味着它将不会受到人们的主观意识所影响。所以说,尽管每一次音乐作品的演绎虽然有着不同意义的表达,但是就乐谱本身来说它还是客观存在着的,是任何演奏都一定要遵循的基础与前提。
所以说,任何一位演奏家如果想要对音乐作品有着接近原作的演奏,都需要事先对其历史的背景与创作的意图等都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于音乐作品所产生的约定能较好地掌握,同时对于作品的作曲家创作意图也要进行研究与认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原则是需要从音响这一结构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其次对于创作的意图方面也需要有适当的认识,通过这些做法可以更好地把握住作曲家的情感以及态度,最后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认知到音乐作品里的意义以及内涵。
在阐释作品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对于作者创作意图上的一个了解,当然了这种解释是基于演奏者与作曲家的意图一致的形式下。对于一些没有标题的纯音乐来说也是这样的。一般来说,想要完全地把握住作品创作的历史与背景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可以通过作曲家生活的时代或者是作曲家的音乐风格以及创作的思维上来进行了解,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音乐作品的分析,也能够从历史上的角度对音乐进行一定的解释。
历史重建音乐释义的原则之一,且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被广大的艺术表演人员认可。对于音乐作品来说,应该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作品的原作,对于作曲家创作的意图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对表演者把握作品的内涵有所帮助最后能够较好地进行把握。但是这个原则也存在许多问题,虽然它对历史进行了强调,但是对于表演者来说却忽视了其时代的精神以及美学的观念,同时表演者对于实践的主体所做的创造与发挥也被忽视了。因此,现代对于音乐表演时的创造性以及视界都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从现时的视界与角度以及现代所具有的审美观点上来对音乐作品进行解释,通过这样的做法使得音乐作品能够呈现出具有现代化的一种意义,能够让音乐作品一方面有着历史的风格,另外一方面又有着情感上的性质,使其有了对于现代的一种感悟与情感,最终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www.xing528.com)
对于音乐的表演者来说,它要求要有历史的视界,同时对于音乐作品历史的意义与原有的内涵都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体验,还需要拥有着现时的视界,要能够用现代人的一种立场观点及思想情感去体验与了解历史作品并且感受其意义以及内涵,最后才能使得在音乐的感受方面达到崭新的一个境界。除此之外,视界融合也是一种全新的阐释。它既包括历史方面的还原以及重建,也融合现时的一系列感受以及情感,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突破原作上暂时的一种限制而进行重新创作。在20世纪中后期,钢琴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许多的作曲家都运用了“十二音”这一技术进行音乐的创作,例如《他山集—五首序曲和赋格》《长短的组合》等等,此类作品都具有多层次这一特点,同时也为钢琴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创作,使得钢琴音乐的作品在民族的音乐风格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效果。这些有着民族特色的作品,对于演奏者来说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韵味。
【注释】
[1]李妍.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认知[J].文艺争鸣,2016(4):200-203.
[2]赵晓生.钢琴经典导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
[3]柯刚.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意象的探究[J].中国音乐,2015(04):248-2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