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小觑。通过比较法学生才能对作品的演奏效果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对于作品的理解自然也就更加深入。当前高校学生的一个特点就是理性太过而感性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让学生在比较分析和指导中充分利用这种理性思维,注意比较,注重总结和归纳,组织知识和经验,激发情感和积极情绪,同时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重新整合音乐要素,最终使新的音乐形象得以建立,感知音乐语言的变化,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逐渐形成。
例如,通过比较,区分音质好坏与对错,进而指导学生调整触健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正确与错误的两种触键方式示范给学生,再结合理论解释让学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这种比较的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辨别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音乐层面的审美能力和演奏质量。此外,通过对不同时代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并对组成音乐的音乐要素中的音色,力度,和声、织体等进行比较与分析,让学生对它们的差异包括音乐语言和风格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方面也非常有用。
例如,在巴洛克时期,由于受到古钢琴结构和发声原理的限制,乐器的音量相对较小,在演奏中通常采用层面式地渐强渐弱,也就是演奏过程中力度的处理上采用阶梯式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将作品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而古典时期的钢琴由于与现代钢琴差异不大,与巴洛克时期相比钢琴的音域已经有了相当拓宽,这也就意味着在弹奏该时期音乐的时候可以采用渐强、弱的变化,音乐表现力也更加丰富,浪漫主义时期。由于钢琴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音域得到了大大提升,从原本的四组半成为之后的七个半八度,这对于钢琴的表现手段和力度幅度而言都是一种极大提升。通过对不同时期作品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在风格和分寸的掌握上就会有一定把握。(www.xing528.com)
此外,比较音响、录像中的大师版本对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来说也是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聆听和观摩,结合高校学生较强的理解能力,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独居个性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的感受演绎’出属于自己风格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要在鼓励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