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色相/饱和度”命令,可以调整图像中特定颜色范围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或者同时调整图像中的所有颜色。也可以在保留图像核心亮度值的基础上,通过指定新的色相值和饱和度来为图像着色。
执行【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打开“色相/饱和度”对话框,如图3.2.36所示。
图3.2.36 “饱和度”对话框
编辑范围:用来选择所要进行调节的颜色范围。选择全图选项后,可以同时调整图像中的所有颜色。选择其他颜色则只调整所选颜色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
色相:调整色相值。
饱和度:调整饱和度值,右移增大饱和度,反向减小饱和度。
明度:调整明度值,右移增加明度,反向降低明度。
图像调整工具:按下按钮后,在图像中单击并左右拖动可减少或增加单击点像素的颜色范围的饱和度,按住【Ctrl】键拖动鼠标,可调整“色相”。
吸管工具:在单色状态下可使用吸管工具调节色彩范围,选择吸管工具在图像某点单击鼠标,以确定相应颜色范围,会在两条色谱之间出现一个色彩范围标示,并且在“编辑”下拉列表中会显示为与所取值对应的色彩,然后可以用带加号的吸管工具或带减号的吸管工具在图像上单击,以扩大或缩小色彩范围。
颜色条:在该对话框下部有两个颜色条。上面的一条显示了调整前的颜色,下面的一条显示了调节以后在全饱和状态下的所有色相。可以通过两条颜色条的颜色对比观察有哪些颜色的色相发生了变化。
着色:勾选“着色”选项,可以把某种色相或饱和度应用到整个选择区域或图层上,使图像变成单色,但图像的亮度值不会受影响。
图3.2.37为使用“色相/饱和度”调整的效果。
图3.2.37 不同饱和度对照图
2.调整色彩平衡
“色彩平衡”用于混合各种色彩来达到色彩平衡效果。执行【图像】|【调整】|【色彩平衡】命令,打开“色彩平衡”对话框,如图3.2.38所示。
图3.2.38 “色彩平衡”对话框
对话框的上半部分“色彩平衡”中,滑尺可调整相应颜色及其互补色的比例,滑尺的右边是该滑尺对应的基色,左边是该颜色的补色,拖动滑块图像将增加某方向的颜色,减少另一个方向的色彩。
对话框的下半部分“色调平衡”中,“阴影”“中间调”和“高光”的选择可针对图像的不同色调部分进行调整,“保持亮度”选项用来确保亮度值不变。
3.匹配颜色
使用“匹配颜色”,可以将一个图像文件的颜色与另外一个图像文件的颜色相匹配,从而使这两张色调不同的图像自动调节成为统一协调的颜色。除了匹配两个图像之间的颜色外,“匹配颜色”命令还可以匹配同一个图像中不同图层之间或不同选区之间的颜色。
打开两副图像文件,如图3.2.39所示。
(www.xing528.com)
图3.2.39 素材
首先单击其中一幅图像,使其处于激活状态,然后执行【图像】|【调整】|【匹配颜色】命令,打开“匹配颜色”对话框,在“源”选项下拉列表中选择另一幅图像,“图层”选项根据需要选择,适当调节“明亮度”和“颜色强度”值,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效果如图3.2.40所示。
图3.2.40 图像匹配颜色
匹配对话框各选项含义如下:
目标图像:当前选中的图片的名称、图层以及颜色模式。
图像选项:调整颜色匹配的效果。“亮度”可以增加或减少目标图层的亮度;“颜色强度”可以调整目标图层中颜色像素值的范围;“渐隐”可以控制应用于图像的调整量;勾选“中和”选项可以使源文件和将要进行匹配的目标文件的颜色进行自动混合,产生更加丰富的混合色。
图像统计:如果在源文件中建立选区并希望使用选区中的颜色进行匹配,选中“使用源选区计算颜色”选项;在“源”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进行匹配的目标文件;在“图层”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进行匹配的图层。
4.替换颜色
“替换颜色”命令能够将图像全部或选定部分的颜色用指定的颜色进行替换。执行【图像】|【调整】|【替换颜色】命令,打开“替换颜色”对话框,如图3.2.41所示。
吸管工具:在图像中吸取需要替换颜色的区域,并确定需要替换的颜色。
颜色容差:选定颜色的选取范围,值越大,选取颜色的范围越大。
替换:通过对色相、饱和度和明度的调整来进行图像颜色的替换。
图3.2.41为进行“替换颜色”调整前后对照图。
图3.2.41 替换颜色前后对照图
5.可选颜色
“可选颜色”命令允许增减所用颜色的油墨百分比,并可单独针对每种颜色区域进行调整,而不影响其他色区。以此来校正图像颜色的平衡或产生特殊颜色混合效果。
执行【图像】|【调整】|【可选颜色】命令,打开“可选颜色”对话框,如图3.2.42所示。
颜色:在下拉列表中,选择所要调整的颜色,然后拖动下面的颜色滑块来改变颜色的组成。
方法:选择“相对”,调整图像时将按图像总量的百分比来更改现有的青色、洋红、黄色或黑色;选择“绝对”,调整图像时将按绝对的调整值来确定图像颜色中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数值。
利用“可选颜色”命令调整图像前后的变化如图3.2.42所示。
图3.2.42 可选颜色前后对照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