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衢山喀斯特地貌原生态草本植物成果

三衢山喀斯特地貌原生态草本植物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不育羽片三角形,长、宽近相等,为10~12cm,二回羽状。小羽片掌状3裂。裂片短而宽,中间1片长3cm,宽6mm,边缘有浅锯齿。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长与宽均为10~20cm。小羽片边缘生有流苏状的孢子囊穗,穗长2~5mm,排列稀疏,暗褐色。

中文异名:金沙藤、左转藤

英文名:vine-like fern, Japanese climbing fern

分类地位:植物界(Plantae)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水龙骨纲(Polypodiopsida)

莎草蕨目(Schizaeales)

海金沙科(Lygodiaceae)

海金沙属(Lygodium Sw.)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www.xing528.com)

海金沙叶(徐正浩摄)

海金沙孢子叶(徐正浩摄)

海金沙苗(徐正浩摄)

海金沙岩石生境植株(徐正浩摄)

形态学鉴别特征:多年生攀缘草本。根茎细长,横走,黑褐色,密生有节的毛。茎无限生长。叶多数生于短枝两侧,短枝长3~8mm,顶端有被茸毛的休眠小芽。叶三回羽状,羽片多数。羽片异型,纸质,对生于叶轴的短枝两侧。叶和叶轴生有短毛。不育羽片三角形,长、宽近相等,为10~12cm,二回羽状。小羽片掌状3裂。裂片短而宽,中间1片长3cm,宽6mm,边缘有浅锯齿。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长与宽均为10~20cm。小羽片边缘生有流苏状的孢子囊穗,穗长2~5mm,排列稀疏,暗褐色。孢子囊生于小脉顶端,被由叶边外长出的一反折小瓣包裹,似囊群盖。孢子囊大,多少呈梨形,横生于短柄上,环带位于小头上,由几个厚壁细胞组成,以纵缝开裂。孢子表面有小疣。孢子四面体形,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观为半圆形,具3裂缝,具周壁,周壁具瘤状或网状纹饰。

生物学特性:孢子期5—11月。

生境特性:生于路边及山坡灌草丛中。在三衢山喀斯特地貌中习见,生于林下、山地、草坡、灌木丛、溪边、路边等生境,常攀缘生长,有时形成优势种群。

分布:中国长江以南,北达秦岭南坡等地有分布。日本、朝鲜、越南、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